x

26岁研究生与“焦虑失眠”的四年抗争

2022-12-30 13:38:56编辑:楠辞

【声明】此次群友故事来源为患者投稿,后期编辑时隐藏部分可识别信息,获得患者公开同意,感谢支持。

26岁研究生与“焦虑失眠”的四年抗争

如有疑问或问题,请联系编辑。

全文3884字| 6分钟阅读

因为想出国留学,所以我第一次考雅思的时候失眠了。 此后,失眠就像恶魔附身一样,断断续续地持续了四年。 严重地影响了生活和工作。 此后,他被诊断为轻度“焦虑性失眠”,通过自身努力和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摆脱了失眠的阴影,获得了正常的生活。

(以下所有标红的方法都是我的测试有效的,我会分享给大家) )。

雅思意外地通过了考试,但失眠却顽固地保留着

令人印象深刻的第一次不安失眠发生在2016年4月第一次报考雅思之前的晚上。

春夏之交,广州的天气异常潮湿闷热,气温上还不是开空调的时候,加上考研的紧张,一夜辗转在床上烦躁,一夜在记忆中只睡了两个小时。

出乎意料的是,那场考试失败了。

听说香港打出了好成绩,本科毕业后,2017年8月去香港重战雅思。

为了省钱,考试前夕住在旺角的旧房里? 房间旅馆。 房间里有一台仿佛是上世纪遗留下来的一体化空调,整晚像发动机一样振动着。 打开旅馆的大门,房间因气压的变化而摇晃,加上特意来香港考试的压力,睡不好。

笔试前夕,凌晨4点,睡不着觉,打开电视,没有调音台,随便听莎士比亚那种歌舞剧。

5点半,我又试着睡了,在疲劳和焦虑中不知不觉睡着了,7点半闹钟响了,一共睡了一个多小时。

考试结束后马上回酒店睡觉。

那天晚上,又只睡了三个小时,第二天继续口语考试。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考官的原谅,这次考试意外地聚集到了6.5,也许为阴霾一扫而光。

睡觉前喝了一半可乐的噩梦的开始

澳大利亚留学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听前辈推荐,选修了3门“统计推断知识表达检索”的硬科,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学业压力倍增。

有一天晚上睡觉前喝了一半可乐,噩梦开始了。

在此之前,我自己就有了自我催眠的方法:闭上眼睛想象平衡球游戏的画面就能好好睡觉。

但是那天晚上,在咖啡因和作业做不完的压力下,我没有用这招。

更令人担心的是,在意识到自己快要睡着的瞬间,会感到突然的焦虑带来的兴奋,醒来,好几次都想睡着。 越来越着急。

我意识到不妙,没能摆脱这种不安的恶性循环。

还不知道是否是不安的原因。

这个时期最糟糕的时候,我尝试过连续48小时没有睡觉。 白天还在高强度的课上做作业,但是再累也睡不着。 说是行尸走肉一点也不过分。

情况越来越糟了,我开始了自助努力。

在此期间,我尝试了以下方法:

1 .跑步消耗体力

2 .玩游戏,转移注意力

3 .写出失眠自我认识的因果关系,以及结果,告诉自己结果并不可怕,最多重修,每次睡觉前都会读

4 .睡觉前看围棋解说催眠

之后,“我强行压制了所有关于失眠的想法,立刻想到了能引起我兴趣的事情。

”的战略有时会起作用,但人越是可怕的东西越无法思考,所以我非常累,必须要花很多能量去抑制。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失眠的情况非常反复。

我曾经非常绝望无助,没有信仰的我曾经希望神仙显灵能让我恢复正常状态。

本来就是焦虑性失眠

假期后,回到广州,到某三甲医院失眠症专科就诊。

填写了很多量表后,确认是轻度的不安性失眠。

医生给我的建议是:

为了睡觉请不要特意做动作。 例如,特意去看视频,特意听音乐。 这样的话,反而会在意失眠。 当然兴趣爱好就可以了。

睡不着的时候请不要起床看手机、玩游戏、让自己兴奋。 你不用太在意失眠。 失眠了就失眠了。

我开了抗焦虑药和安眠药。

原来这位医生也是昭阳医生的认证医生,建议下次复诊或开药的处方在昭阳医生的平台上。

但这些药一直没吃,把它看成一种保底手段。 万一两天睡不着,就喝,随身携带,给你安全感。

今后约两年,我的心态主要如下。

1 .控制失眠相关想法

2 .身边有药底

这个想法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我认为这种不遵医嘱的做法有利有弊,后面我给你自己的意见) )。

不得不说,48小时睡不着觉的情况几乎已经消失了,但失眠依然反复,很大程度上受到生活压力波动的影响。

如果明天有重要的事情(比赛、考试、早起),入睡明显困难,平时没事,生活总体正常。

第一次进入职场,失眠复发了

2020年7月加入深圳某创新实验室NLP集团工作。

我从大学开始就一直睡得很晚,起得很晚,维持了好几年。 由于生活节奏的变化,一直埋藏着的失眠问题又开始重演了。

从对第一份工作的不安回到对失眠本身的不安。

8月去上海出差的一天晚上,酒店的厕所爆了自来水管,修了两个小时无果,经理派我去了另一个房间。

因为爆水管的问题心烦了一夜,不习惯新房间的环境,所以那天晚上,又在睡觉之前感到了不安袭来的恐惧。

终于睡到早上10点,中午1点饿醒了。

有一次,看到有人建议应该针对这种情况限制自己的睡眠,把睡意留到晚上,重新调整生活习惯,于是去了中国馆,在3d清明上河图的画境中获得了30分钟的宁静。

11月内情况越来越糟,第一天中午就容易醒来,第二天没有特殊任务的情况下,晚上也会失眠,生活可能再次陷入失眠的恐惧中。

元旦前是情况最严重的时候,基本上第二天就失眠一次,失眠的晚上平均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在失去睡眠的同时获得温暖的收获

好在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关注。

导师龙哥关于任务几乎一次也没有催我,但多次来找我商量,问我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了。 杨老师和倪老师给了我很多建议,给了我灵活的午休时间和上班时间。

12月31日距离生日只有一天。 是我睡得最好的一天。 应该是最黑暗的一天。 同事在新年派对上为我祈祷了生日。 我被感动了。

有一次和初中同学吃饭,一个同学介绍了心理咨询师,抱着试试的心情,我在微信上打了招呼。

沟通后,心理咨询师指出焦虑的根源是我的基础信念问题,希望和我一起找到这些信念,同时他也给了我新的信念:

1、关于失眠,当我们从起点的路上看到终点时,有近的时候,也有远的时候,但至少我们是沿着这条路前进的。 我们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新方法。

2、Permission to be human ——允许自己有负面情绪,允许自己成为不完美的人。

试着接受这种不安,而不是反抗。 我自己是个不完美的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比如睡不着觉的动摇,日常生活的精神不够的动摇等等。

3、Positive side ——正在寻找这件事对我来说很积极的地方。

在这件事上,我深深地了解了自己,很多信念多年来习惯了,不自觉,现在恍然大悟。

4、想想Perspective ——年后。 10年后,我在为这件事发愁吗? 如果没有,现在又是为什么呢? 我想这个问题会一直跟着我,但我已经不是困扰了。 我想他是一次又一次学习和自己交往的机会。

5、睡觉不是完美主义。 理想的睡眠是8个小时,如果我只睡了4个小时的话,并不是完全的失败,其实我得到了50分。

我居然从这里在他的不安中睡着了

第一次聊天后,失眠的状况依然持续,但我不像以前那样抵抗这种状态。 因为睡不着,所以可以做喜欢的事,玩手机,看书,刷视频。

第二天的状态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坏。 因为失眠的阻力比以前稍微减少了一点。

在此期间,我尝试了以下内容:

1、设置好上床的闹钟,按时上床。 再困,再不想睡也是如此。

2、不睡觉不上床,除了睡在床上什么都不做

3、睡不着就去别的地方起床,不睡在床上

4、晚上睡不着觉的话,白天限制睡眠,只在午休的时候睡一会儿,其他时间不勉强睡觉

5、保证睡觉的环境,不要看不见表,减少时间流逝的焦虑

6、起床吃了高能量的东西之后能睡得更好(我瘦了);

7、如果实在难受就玩游戏,有助于转移注意力

8、掌握正念。

作为许多方法之一,心理咨询师解释说正念可能对我有帮助,但不要抱着像特效药一样能直接解决问题的心情练习。 那只不过是一种修养心灵的方法。

用《此刻是一枝花》以上的方法修炼。

阅读并强调修习:不评估感觉,保持感觉。

不安来了之后,我试图仔细观察那种感觉。 心率加快、血管扩张、爆炸、消退,不予置评。

一天晚上,焦虑如期而至,醒来时,我竟然睡在这里发生的焦虑中!

这个体验打破了我一不安就一定失眠的规律。 也就是说,概率可能只有10%,但不需要摆脱不安的状态,可以尝试积累概率。

这让我更能接受不安的状态了。

这可以说是至今为止最大的突破,让人感到豁然开朗。

失眠虽然没有完全解决,但好转了很多。

对于不安性失眠,我认为出路在于用实际行动告诉自己,其实失眠并不可怕。

最讨厌的主要有两点。 一种是每次睡觉都要睡着,但被不安、兴奋吵醒的感觉,另一种是失眠对第二天生活的影响。

前者我觉得正念更能接受这种感觉,而后者需要通过慢慢调整生活来接受自己的状态。 不要勉强,睡不好也能拥有快乐的生活。

后述——

我问过心理咨询师。 其实,我认识很多和我一样有完美主义信念的人。 因为担心在别人眼里的自己有瑕疵,所以容易给自己带来很多压力,但没有引起像我这样的不安性失眠,我是不是运气不好?

他的回答大大启发了我:

“其实我想把他当成可能的结果之一。 实际上有很多可能的结果。 也有癌症的可能性。 那个最终会找到爆炸的方法。

这句话让我明亮了。

失眠也许是件好事,但它给了我重新审视自己信念的机会,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从小的经历让我成为了一个想被人认可、追求完美、讨厌丢脸的人,失败了也不能坦然,对别人的责难很敏感,在游戏中有很强的胜负感。

这样的个性并不是绝对不好的。 我今天的工作可能也得益于这种个性,认识后多是直率,接受过去和现在的自己,多是玩世不恭,别人因错误而烦恼时,我会安慰他,为他想办法解决,转移话题。

每个人对失眠的问题都有独特的信念,对我有用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朋友。

但我希望朋友们在问题上保持开放态度,积极改变自己,总是能取得独特的成果。

应对前言不遵从医嘱的问题。

从事之后,我觉得问题主要在于信念,其次是生活习惯。

药物会暂时缓解,但如果基础信念没有改变,我认为对我的问题没有帮助。

用来保护底部也许很好。

服药停药必须遵从医嘱。

投稿|编辑柱子|玉瑄

更多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