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选择去英国留学的学生是怎样的存在? 他们有什么特点、喜好?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今天要谈谈英国留学生的四个现状。
一、去英国读硕的人,基本上只读一年,以商科为主
以前,新东方的留学白皮书其实提出了国内留学生在英国读的专家占有率的问题。
其中工学部和法学院均不到10%,商科超过55%。
其实这个比例对英国研究生来说并不准确。
去英国读硕的人,加上泛商的人,这个比例几乎占了7成。
也就是说,10个中有7个在商科上学,另一半在工科上学,一半在社会科和媒体上学,其馀的在读艺术和其他。
另外,去英国读研究生也是以读他们家一年的taught课程为主,本身就是在求职。
因为只有一年,所以课的总时间比较短。
但是课程处于两年压缩为一年的状态,比较紧凑,很多学生觉得性价比很高。
二、去英国读硕的人,现在越来越功利,在乎学校,不在乎专业
去英国留学的人大部分都在磨练学校,但专业等很多学生可以走在后面一点。
也许是因为需要就业,也许是因为内卷太严重,被迫竞争。
另外,英国留学可能已经到了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红利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很熟悉,所以追求的是主要竞争力。 这样可以适当忽略其他被动竞争力,如专业体验度、学校地理位置、专业是否容易毕业等。
一些学生有读双硕,也就是读两年的想法。 一年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或本专业,另一年可以纯粹磨练学校的上限。
而且有这种想法的学生越来越多。
除非英国比其他国家的bar低。
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下去。
三、去英国读硕士的人,很多学生现在把学校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按照QS选择学校
1.G5 ) Oxford、Cambridge、IC、LSE、UCL,前2名当然是领袖人物的超凡魅力的存在() )。
2 .王曼爱华( KCL、Manchester、Edinburgh、Warwick,这所四小强学校到底谁是G6,一直争论不休。 有人是你的国王King&; #039; 指定s,有人指定Warwick。
有些人会反问爱丁堡吗? 只有曼的大嗓门最低。
)
3.QS其他前100名(其中可能以Bristol等学校为首,但现在Glasgow和Leeds等呼声也很高。
不如说像Durham这样的老牌学校经常粉墨登场。
觉得性价比不高,回国知道的很少。
)
4.QS100-200的成员学校,其实很多学生都不想再报名了,只是试一试、保底、试水而已。
特别是211和英国的学生。
连保底都不太想做。
(这样的学校)
5 .在5.QS200以外的学校,请不要听。 是越来越少听的学生。
要么成绩低,要么学校不好。
当然,也有特殊的东西。 我只是喜欢人这个学校的专业,但是占有率极低。
四、去英国读硕的人,所剩无几,大部分都要回国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在考虑回国,很多学生留学的初衷是想在英国工作1-2年后可以回国。
干脆,也有人认为如果能拿到5年签证,留在哪里都可以。
但是,实际上95%的学生回国。 这95%可能包括本科学生。 仅研究生可能会有98%到99%的人返回。
不能留下,太残酷了。
以前PSW标志被关闭,今年7月1日以后,将重新发放毕业生签证,回到PSW时代,留英基数将上升。
但其实英国人不希望这么多国际学生留在那里抢工作。
这个签证增加了两年找工作的时间,但和能否转到第2层一样是个问题。
例如,他们家的work permit受到同样的限制。
还是需要人来保证。
他们在等你。 你可能花了一年多去找工作,但是找不到的话就必须回国。 在寻找期间可以体验很多社畜,但空白的一年也有很多损失。
可能得赔偿损失。
总结起来,英国留学产业化时,年限越长,越内卷,留学生分红越少。
只有劈头盖脸地抢学校,才能有更多的出路。
英国系其实没问题。 很多学生没有那么浮躁,得到的机会和选择性很多。
然后。
这几年低龄化留学的人很多,很多都不直接读A-level了,直接去初中。
精英教育更快了,我无法想象现在的学生会学习多少。 另外,我无法想象现在的父母是否流了很多血。
留学不得不说,现在确实还是趁早去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