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英国一直是大部分学生的选择,虽然有主流大学和一年期硕士的高性价比设置,但很多同学缺乏经验,对留学英国有误解,在选择的同时也有顾虑。 一年的硕士学位真的能学习吗? 高额的学费、房租、生活费,真的值得吗? 去英国留学是个好选择吗?
[左上]今天给大家消除悬案,好好谈谈英国留学的担忧和误解吧。
没选专业没关系,先出国再说
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习世界前沿、行业领先的知识,而且学习其他国家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终生受用。
因此,在选择留学专业时,首先要在心里明确自己将来想在哪些领域发展,并对工作的开展做出具体的规划。
选择专业时,一定要仔细研究课程的设置情况。 主要是所设课程的内容,要注意实用性。
此外,还要详细了解国外大学的情况和专业设置。 因为同一国家的不同大学,同一专业的设置往往不同。
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同样的市场营销专业,Strategic Marketing的重点和International Marketing课程的设定不同。
例如TESOL ( teachingofenglish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s ),既有侧重于教学法的校园,也有比较容易设定的校园,还有侧重于自己语言的学识的校园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欠缺部分和未来的工作对开展计划进行相应的筛选。
英国某专业很好,所以选择了它!
一一听从别人的选择,还是要自己考虑路是否适合自己,鞋子是否适合自己。
尽管IT、金融、商科等专业学位含量较高,但由于入学竞争十分激烈、扎堆现象严重,一些专业已经人才济济。
好专业找工作不是一件好事,只有合适专业和有能力的学生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排名大于一切,学校排名越高越好。
国内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英国的名校率这么高,我必须排名,上名牌大学。
排行榜上英国大学排名的标准各不相同,排名可能存在较大差距。
所以在意世界排名的同学们,可以参考学校的声誉,但不是实质性的决定因素。
学生们应该理性看待排名,专业、地理环境、学费、课程设置等细节应该综合考虑,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英国硕士只学了一年。 含金量很低吧
英国硕士学位的特点是“短平快”,但这并不意味着含金量会下降。
因为在这一年里,各种课程都安排得很密集。
一年三学期,学习8-12门课。 学生几乎没有休息。 两年的时间缩减到了一年。 学生一年内学到的东西不少。
授课形式除了lecture (讲座)之外,还有tutorial (教学)和seminar (小组讨论)等,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学术研究和思维表达能力。
老师一般上课前会发很长的自述。 上课时,老师默认每人提前预习,所以直接开始深入讲解。 然后seminar直接开始小组讨论的观点,最后总结研究的结论。
稍不努力,就容易给同组的同学拖后腿。
例如传媒专业,基本上一学期有五门左右的必修课,每月每门课要交一篇小论文( essay ),基本上每周要准备演讲( presentation )。
绝对不要以为可以像在国内一样暂时抱佛脚。 不准备的话有可能熬不过去。
总之,基本上这一年,我确实经常泡在图书馆里。
“不是在上课,也不是在去上课的路上”,说的是英国留学生的普遍状态。
正因为才一年,学业压力很大,毕业的难度也不小。
毕业论文通过后没有学位,即使作业和考试出现不及格,一般也只有一次补考的机会,否则没有学位。
有时会看到学生受不了,第一学期退学。 这就是所谓的“宽而严”。
如果说这个学制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没有时间,任务很重! ”我想是这样的。
所以,与国内的硕士生相比,要付出别人2-3倍的努力。
英国教育=轻松?
“英国的教育很轻松,高考输了就去英国留学。
&; #039; 这是很多父母为孩子计划的,看起来是个不错的后巷。 但是,在英国式的体制下,学生也有升学、毕业的压力,我觉得很累,但主导权完全在学生方面。
在英国的课程中,无论是初中还是大学,课程老师的责任都是教师。
学生可以对教学方法向老师发表意见,向校方反映,给老师不好的评价,但对于学生睡觉、学生不出问题等,老师没有管理批评的义务和责任。
所以,英国留学在“轻松”的形象下,其实学生应该在紧张的环境中,逐渐寻找自己的专业兴趣点,自觉完成自己的时间管理。
英国留学费用很高,普通家庭无法负担
英国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四个部分,根据学校和专业的学费不同,地区不同,生活消费水平也不同,所以留学成本千差万别。
英国留学费用之所以感到昂贵,也有生活费的原因。
英国的大学生活费根据大学所在的地区略有不同,但伦敦和东南部一般是费用最高的地区。
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不一样,有节俭的人,每天有超市3英镑的三明治,也有无限量使用的人,费用的高低也因人而异
其中,伦敦是世界上消费水平最高、顶尖大学最多的城市之一,每年的留学成本将达到35-40万元,甚至可能更高。
但在苏格兰、威尔士城市和英格兰的小城镇,每年的留学成本有时低于20万元,差别很大。
因此,从一个国家的宏观角度衡量留学成本,实际上往往没有参考价值,应该从具体的城市、学校、专家来做出正确的判断。
大学的预科是学习语言课吗?
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只能通过一个预科,但人们对预科要有很多误解。 我以为那是学习语言,说白了,把它当成语言班。
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英国留学预科:由于国内教育体制与英国不同,高中阶段学习内容也不同,高升本的学生通常上不了大学,需要预科课程作为过渡,为以后的专业打下基础。
预科课程本质上是为了减少教学的差异性,不仅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而且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方向,开设一些专业基础课程,一般是一年制或半年制。
英国大学给学生配备了丰富的实习项目
现在中国海外留学市场的诉求是,学生和家长不再满足于获得海外学位,还要求有工作经验后回国,不想“裸奔”。
一些英国大学承诺保证学生有实习的机会! 这可能是一种文字游戏,但“保证有机会”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抓住机会。
而且要求英国大学保证实习岗位似乎还是有国内体制的味道,希望都是自己安排的,到时候自己出席就行了。
但是,在体制内学习的中国学生们似乎不理解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和方式,在海外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有差异。
英国是英语的发源地,这里的英语是最纯正的
英语的发源地是英国,所以据说可以练习最纯正的英语。 还有伦敦音。
出国前想象的“纯正”、“地道”的文脉只是想象,不存在。
虽说是“奇怪的英语”,但实际上,真正改变的是我们对英语世界的切身体验。
其实不然,在伦敦听到的未必都是伦敦音。
就像带有印度、苏格兰、英国北方和南非的口音一样。
从伦敦机场坐上出租车,出租车司机很热情,可能会不断侧头听,但雅思7.0的你可能还听不懂。 这也很普通。
由于英国是世界各地英语的集散地,伦敦是英国的中心,到处南腔北调。 没有人每天像BBC的播音员一样对我们说英语。 就像在国内谁都不是普通话一级甲等,这就是英语的“国际化”,这也是真正的、真实的英语环境,在此后的整整一年的留学期间,只要你有机会在那里停留工作,就需要不断熟悉各种各样的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