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万!
这是在新加坡从国际学校毕业的上海家庭一年的家庭支出。
最近,新加坡的低龄留学很受欢迎。
在调查数百个国际教育家庭“爸爸太棒了”后,发现弹丸小国新加坡竟然超过了传统留学大国加拿大,成为家长留学目的地的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究其原因,与中国的飞行距离只有5个小时,文化相近,治安良好,此外,新加坡特殊的“陪读政策”,方便了许多低龄父母随迁子女留学。 也有很强的跨国升学成绩,这几年从新加坡去英美留学的学生增加,以牛剑藤、Top30为目标。
在今年的IB高考中,新加坡也获得了37.49的平均分,远远超过了世界平均分,仅次于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
但与此同时,已经在新加坡的人开始吐槽,新加坡太贵了!
据统计,近一年来,新加坡房租价格普遍上涨30-50%,官方统计数据约为20%多一点。
今年从魔都双语学校退学,带孩子去新加坡国际学校读初中的上海妈妈Eva告诉我他们每年的支出是100万。
新加坡也卷得太多了。
走新加坡国内路线的孩子有严格的分流和竞争,走国际路线的孩子也有很多补习。
Eva告诉我她认识的很多中国家庭都在新加坡补习。 一些人也没有放弃国内奥数在线课程。
从国内去新加坡读书,是从“内卷”到“更卷”吗?
像这样,在国内读书有什么不同?
于是我和伊娃好好谈了谈。 她以自己的经历和国际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眼光,向我们展示了新加坡国际教育的真实学习体验。
我想给做出选择的家庭提供新的观点。
为了便于阅读,本文用第一人称表达
五月,决定八月离开
我从上海到新加坡带了三个月娃
本来我就没想过让孩子这么快出国。
孩子六年级前半期在上海的双语学校好好学习,还得了奖学金。
但是今年三月,在线课程一开始,他的状态就错了。
不仅身材胖,还玩手机,上课不好……
可能有些学生在家会让网络课更自律,但很遗憾,我们家不是这种类型。 他是个非常善于社交,想和伙伴一起学习的孩子。
当时,不知道网上课还有多久,也不知道未来会不会重演,看着孩子的状态已经健康得让人受不了,所以5月份,我们开始计划出国,至少为了逃离网上课。
为什么选择新加坡,有两个理由。
1
我的想法是,去的话一定是家人在一起,只有我不希望带着孩子两个人出去。
我的老师正好得到了新加坡的邀请,所以身份问题解决了,可以全家去了。
2
其实我也考虑过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在内的其他国家,但是这些国家太大了,当时时间太长,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决定去哪个州、哪个城市、哪个学校,完成申请几乎是不可能的。
新加坡最大的特点是小,共有30多所国际学校可供选择。 在网上自己研究,招生老师问一圈,就能马上决定孩子的学校。
所以,我最终决定去新加坡。
我用了五步,
给娃选择了合适的新加坡国际学校
在上海的时候,我在国际教育圈工作了十几年,很多人以为我可以给孩子申请学校。 事实上,老实说,我当时也付钱找了中介。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带孩子去新加坡留学有两个关键步骤。 第一个是“获取想法”,第二个是“工作”。
“有想法”其实是决定目标学校
这个步骤是我自己完成的。 我英语也可以,所以对各类国际学校也很了解
“工作”是指准备所有的文件
委托了中介,包括翻译、公证、上传、下载等事情。 那样更有效率。
具体我是怎么选择学校的?
首先,我列出了新加坡所有30多所国际学校。
我想的是,我们在上海读的是民办双语学校,却没能体验到真正的国际教育。
在新加坡,希望孩子进入国际化程度高的学校,打开视野,拓宽国际视野。
所以,我先筛了几所新加坡本土特色太鲜明的国际学校。
其次,我对IGCSE课程很执着。
我觉得IGCSE的学习是整理、总结、提高9年级到10年级知识的过程,所以我又对10年级不报考IGCSE的学校进行了筛选。
第三,我给剩下的十几所国际学校发了邮件,表示对学校感兴趣,能否和招生老师多交流。
如果招生老师在三个工作日内不给我回复,我就不再考虑这所学校了。
因为我觉得学校和家长是伙伴关系,家校合作的前提是沟通顺畅。
学校既不能拖延时间不答复,也不能因为自己是所谓的一种学校就“坐北朝南”。
这样筛选的话,我的名单上只剩下一位数的学校了。
第四,我仔细阅读了这些学校网站上的信息。 包括以下内容:
课程介绍,是初中MYP高中的IBDP,还是初中自己的课,最后要考A Level或IBDP;
课外活动的规模和水平怎么样?
每年旅行都去哪里? 你要做什么? 等等。
这样又去掉了几所觉得不适合孩子气氛的学校。
Eva的孩子去印度尼西亚学年旅行
第五,我请了4所学校的招生老师一对一的电话和Zoom交流,问了一些细节问题。
例如:
学校向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提供哪些支持?
超常生有哪些个别指导?
老师对教材的使用有多少自主权?
孩子这个年龄段的课表是什么样的?
学校老师有硕士以上的学习吗,等等?
这五个步骤看起来很复杂,但从开始搜索新加坡国际学校,到最后选定目标学校,其实只用了两个星期。
接下来的事情很简单。 交给了一家经验丰富的中介公司,包括翻译、公证、填写、上传、注册、申请等。
当然,学校还有入学考试,但我们也没有准备得太多。
孩子是什么水平,进什么学校,这才适合他的成长。
很多父母都很在意所选学校是否是“梯子”,但我很不同意这种“梯子”择校的理念。
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新加坡每个学校的特色都不一样
“一二三阶梯”的排列,基本上是简单粗暴地看最后一个IB、AP的分数,此外,学校的国际化理念、个性化服务、课外活动等内容,家长并没有进行考察。
我的建议是,每个家庭可以列举自己的需求。 例如,我上面列举的一些东西是我很珍惜的。 进一步筛选。
选择适合孩子个性的学校,比盲目地进一步的学校有意义得多。
这在国内和新加坡都是一样的。
孩子现在学校的校园环境
卷还是不卷?
新加坡国际学校的真实学习体验
经过三个多月的申请流程,今年8月,我们一家来到新加坡,孩子也顺利进入了国际学校。
“内卷”的上海曾经问我,“更卷”的新加坡,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 新加坡到底滚不滚? 到目前为止孩子已经读了几个月了,我也来谈谈我们的实际体验。
新加坡真是个“缠上来”完全看个体的地方。
你想躺下。 能舒服地躺着。 没有人来评价你。
就像我们进入这所国际学校一样,如果我什么都不管,完全按照老师的节奏,其实我有望达到——
我将来参加过IGCSE考试。 IB的分数可能处于35、36分学校的平均水平。 最后进入可能很普通,但还不算太差的海外大学。
这个预计不会卷起来。
但是,如果我说想要更好的结果,想卷起来的话,外面还有很多合法的补习班任君。
新加坡是有名的“鸡娃超市”。 无论是通过IB、AP、A Level、IGCSE中的哪一门课程,还是补充中文、英语、科学,都有非常细分、目标明确的补习课程。
Eva家信箱里的补习班小广告,几乎每周都有无关紧要的机构塞满广告,宣传简单粗暴,列出所有优秀学生的脸部照片和成绩
某坂版衡水中学简单粗暴的广告:想念鸡Alevel的学校也有选择
如果你想做鸡的运动,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 教练的简历挂在墙上,对公众开放。
我一直是坚定的“反内卷”派,带孩子来新加坡,不是为了改变路线“卷”。
所以我们在新加坡,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 上半场以让孩子适应学校为中心。
第一个月,孩子很辛苦地习惯了。 英语水平可以,但涉及科学、人文历史等内容,我们的积累还不够。
所以我集中在两件事上
1
第一,找到新加坡初中的科学书籍,让孩子自己先看到,逐步熟悉学校MYP课程的探究方法。
学校MYP的科学作业
2
二是大量阅读有关人文、历史的书籍。 我让孩子选书。 他读了总结,整理了西方的历史文脉。
我们在家花点力气,帮孩子们补上上海没学过的知识点,其他按照学校的进度。
Eva在家给小马补充的内容分别参考新加坡科学课程和igcse数学课程的知识点
总体来说,我对孩子的学校很满意。
学校强调逻辑思维,校园也很高科技,强大的学生服务团队能够通过ipad和电脑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让老师专注于教学,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汉语教学
因为没有符合真正母语水平的中文课,所以我的孩子放弃了中文学习了法语。
前几天参加家长会,在各级汉语课堂外,观察了学生的汉语词汇水平。 不是“衬衫、裤子”,而是“中秋节、月饼”。
因为我是外语专业毕业的,所以我推测这个学校初中部的中文水平,但并不理想。
二是班级凝聚力
因为采取的是轮班制,所以虽然也有House (学生制),但是一个班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 很多时候,同学都好几个月了,名字也不完整。
与中国的学校相比,新加坡国际学校缺乏不可思议的东西。 ——“班风”,孩子没有“我是集体一员的荣誉感”。
说得好,这里所有孩子的个性都很张扬; 换句话说,是一群“顽固的头”羊,旁边缺了“边牧”就去看管子。
三是儿童融合问题
融入不仅是语言的问题,也是文化的问题。
我听说对我家孩子来说,英语几乎可以和西方孩子同步,但老实说,他要真正融入西方孩子的朋友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既然你能读写英语,为什么不能深入交流呢?
例如,西方孩子在讨论明星的时候,中国孩子不认识的中国孩子在讨论二次元的时候,印度孩子可能不理解; 印度的孩子们觉得很有趣。 就算用英语解释,日本的孩子们也笑不出来。
即使语言相同,但每个孩子的成长背景也不同。 我们能做的是求同存异,互相尊重,但无法深度融合。
这些都是想要来新加坡学习的家庭,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孩子最近参加的音乐会
以每年100万美元来新加坡
真的准备好了吗?
看到我来新加坡陪你,很多父母都问我我们是否也要出国。 不来新加坡吗?
确实,最近新加坡是非常受欢迎的低龄留学目的地。
关于这些问题,我的看法如下。
必须判断自己的经济实力。
现在的新加坡真的很贵。
年消费额在60-70万美元之间见底,达到百万美元的也很多。
我一年的支出如下
学费: 23万/年
兴趣课: 4万/年
租赁: 35万/年
日常支出: 30万/年
医疗保险: 4万/年等
这样计算的话,每年的净投资为100万。
你真的做好了经济准备吗?
Eva租金3万1个月的房子
必须明确整个家庭的未来方向。
去新加坡和去英美的家庭大不相同。
前者一般是全家一起去,不仅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也是未来家庭的中心转换。
就像我们家一样,去新加坡的理由有30-40%是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多的是为了我和老师为了自己的事业达到更高的目标。
我是新加坡一个小组的七八十位家长,六成以上在新加坡有自己的工作。
很多去英美等国家的家庭,孩子自己出国,父母在国内赚钱。
因此,父母必须判断家人在一起更重要吗? 未来家庭的中心在哪里? 再看一次吧? 你要去哪里?
我想知道孩子出国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新加坡,我见过一些中国父母。 他们没有放弃国内奥数班的课程,还跟着网络课。
他们的心不想任何学科都比国内的孩子弱。
就这样,其实从容易缠绕的路线变成了容易缠绕的路线。
曾经自我拷问过,如果把孩子送到新加坡进入国际学校,最终孩子入学的大学会留在上海大学的体制之外,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我为什么来这里?
在心里给出的答案是体验。
作为父母,出国不是陷入竞争无法自拔,而是希望孩子能拓展体验,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
我想大家也一样可以问自己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