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奥可白编辑:李津
出品:婚姻与家庭杂志
10年前,一个中国年轻人和瑞士爷爷的动人故事传遍网络,感动得无数人落泪。
河南年轻人宋扬在英国巧遇瑞士爷爷汉斯,两人成为忘年会,宋扬在汉斯家生活了8年。
宋扬学成归国,汉斯越来越老,宋扬把他带到中国,精心照料了他六年,直到他去世。
“你照顾我,我照顾你”虽然很简单,但是是很难做到的约定。
但是,正是因为这个承诺,国籍、年龄相差甚远、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从陌生人变成室友,再从好朋友变成亲人,成为彼此最深的牵挂。
这份真情跨越了8300多公里,跨越了4700多天的昼夜,至今仍令人感动。
而且,这个传说必须从异国的偶然相遇开始。
01
偶然相遇,激发跨国亲情
1999年,19岁的宋扬高中毕业,一个人在英国伦敦学习。
为了省钱,他和其他同学挤在小屋里,睡觉只能坐地铺。
到伦敦的第三天,宋扬坐地铁去东郊找便宜的房子,但因为不熟悉交通,所以坐了逆向地铁。
身在异乡却举步维艰,宋扬坐在终点站的长椅上,一片无力感。
那时,一位外国老人主动搭话,问我是否需要帮助。
谁也没有想到,偶然的邂逅,开启了两人之间的奇缘。
一个叫汉斯的老人知道宋扬是中国留学生,开始聊天,兴奋地向他了解中国的情况。
宋扬耐心地回答老人所有的问题,还帮他调整电子表,两人越说越投缘。
临别时,汉斯邀请宋扬来家里,怀着感受英国家庭生活的心情高兴地去了。
汉斯的家紧邻泰晤士河和皇家植物园,四周风景如画,但一开门,眼前的一切都让宋扬目瞪口呆。
这是一所座小房子,屋子里阴森森的,角落里满是蜘蛛网,家具破旧,还保留着几十年前的装修风格。
虽然环境简陋,但并不影响两人谈话非常愉快。 就在这次谈话中,宋扬知道了汉斯颠沛流离的前半生。
汉斯1933年在瑞士出生,3岁时母亲去世,由于继母的残酷对待,20多岁时离开故乡流浪。
后来,他辗转于美国、埃及,卖汽车,开酒吧。 后来在英国皇家歌剧院找到了工作,直到退休才在伦敦定居。
汉斯指着墙上的老照片,兴奋地一一介绍给宋扬,想把自己所有的故事都告诉他一遍。
宋扬知道,66岁的汉斯一直不在家。 因为生活安排不了,所以平时吃生的凉食物过日子。
他赶紧用冰箱里剩下的食材炒了几道中国菜,为汉斯打扫了房间,修好了暖气。
到了晚上十点,宋扬起身要走。 皱着脸的汉斯从破布钱包里只取出五英镑,塞到宋扬的手里。 “没有地铁的话就坐出租车回去吧。
”
之后,宋扬去看望汉斯,和他聊天,逛公园,帮他做家务。
有一天,汉斯突然打来电话。 “宋小姐,你跟我住吧。 我不需要房租。 我们会互相照顾。
”
宋扬需要省钱,汉斯需要陪伴,两人这样拍后很快开始了室友的生活。
汉斯特意为宋扬买了一张床,和自己的床搭在一起,还到处找工作。
宋扬包下洗衣做饭、收拾房间等所有家务,照顾汉斯的生活起居。
明明有47岁的年龄差,两人却像没有替代方案一样,总是投机取巧。
老老少少认真相处,生活不富裕,但很平静。
然后发生的事故,让两人的感情急剧升温,从真心等待的朋友变成了难以割舍的亲人。
2001年,宋扬骑自行车回家途中被公交车撞到,下颌骨骨折,掉了3颗牙。
汉斯拖着病腿为宋扬奔波,出钱与公交公司打官司,历时三年,终于为他争取到了相应的赔偿。
后来,宋扬在心里答应照顾汉斯一辈子。
02
"照顾我,我来照顾你"
在汉斯家,宋扬住了8年了。
起初,家人很疼爱宋扬,觉得照顾老人很辛苦,建议他一个人租房。 为此,宋扬的奶奶特意去伦敦陪了他三个月。
“扬用我的手拿得很大。 他在家什么也做不了。 现在不仅洗衣服和做饭,还按摩汉斯的脚。 我想这孩子一定是遭了大罪。
”
但外婆来了之后,宋扬和汉斯才发现经济独立,生活上互相照顾,早就成了亲人,谁也离不开谁。
此后,宋扬度假回国时带上汉斯,长期以来,宋家人接受了这个外国“亲戚”。
但是,再深的感情,终究也逃不过离别的时刻。
2007年9月,宋扬硕士毕业,即将回国工作,但他并不担心越来越老的汉斯。
汉斯记不住,担心不按时吃饭,宋扬在家里贴了大大小小的便条,囤积了好几箱速溶罐头,最后还向邻居问好。
汉斯想得更多,但他不想成为宋扬的纽带。 “宋,我现在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石头。 我帮不了你。 有时也会妨碍你。
请在回国后开始新的生活。 你不需要担心我。
”
从那以后,离得很远,两个人只能在电话里表达想法。
因为中国和英国有七个小时的时差,汉斯的越洋电话打来的时候,宋扬睡得很熟。
“宋先生,我的剃须去哪儿了? ”
“宋先生,家里的洗衣机坏了……”
这样的电话每天至少一个,而且一说就是一个多小时。 为了和汉斯在一起,宋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九个月来一次也没睡过。
离开宋扬,汉斯的生活一团糟。
他再也不习惯一个人生活,心中的孤独无处可言,只能借酒消愁。
有一天,正在出差的宋扬接到汉斯邻居的电话,知道汉斯一直没有回家。
挂断电话后,他在脑海里迅速搜索汉斯经常去的地方,列举了几条路线发给邻居,最后在酒吧里找到了喝醉的汉斯。
由于长期酗酒,汉斯严重股骨头坏死,卧床不起,需要手术治疗。
英国有免费医疗,但手术需要排期。 另外,手术后汉斯身边没有人照顾,出现后遗症的可能性也很高。
细想起来,宋扬萌发了将汉斯接到中国治病的大胆想法。
家人很担心。 手术一定有风险。 汉斯是外国人。 如果在中国发生了什么事,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宋扬并不是不理解家人的担忧,八年的朝夕相处,患难与共,和汉斯早就像一家人一样。 现在家里人有困难,他怎么能无视呢?
“我愿意承担责任。 我不能让他在那边留下什么后遗症。 我不能照顾他。
”
2008年6月,汉斯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终于来到中国。
宋扬发现汉斯和自己回国前两个人坐轮椅,胡子断了,已经瘦了,他再也按捺不住感情,掩面哭泣。
他无法想象在无人照料的日子里汉斯经历了什么。
2009年初,汉斯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6万多元费用全部由宋扬一家承担。
汉斯身体不舒服,术后身边没人,宋扬每天一下班就跑医院,白天让父母和奶奶轮流陪他。
两个月后,汉斯康复出院,宋扬一家特意去酒店点了一大桌好菜,表示祝贺。
一辈子孤身一人、从未感受过家人温暖的汉斯,快感动得热泪盈眶,一遍遍地说着“谢谢你,谢谢你”。
03
胜过亲人,而不是亲人
健康恢复后,汉斯面临着一个选择。 留下还是回去?
在英国,他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和交通,还可以领取养老金。如果他留在中国,他能依靠的只有宋扬。
汉斯说什么都不想离开中国。 “宋先生,我在英国没有亲人。 你是我的亲人。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
听了汉斯的话,宋扬决心让老人在中国度过晚年。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和汉斯在一起,宋扬决定放弃在原本工资高的医院工作,去卫校工作。
他把新家最宽敞、最明亮的主卧留给汉斯,还下载了几百部英语电影,买了很多英语杂志的报纸,让汉斯保持了原来的生活习惯。
学医的宋扬妈妈知道汉斯有脚痛的毛病,经常给他理疗; 宋扬的爸爸学会了西餐,在家里囤积了很多咖啡。 宋扬为了和汉斯交流而自学了简单的英语。
宋扬和妻子相亲的时候,甚至提出结婚后必须接受汉斯才能在一起。
护士的妻子支持宋扬,不仅没有抱怨,还主动接受了汉斯的护理。
在宋扬一家的关怀下,汉斯很快就习惯了在中国的生活。 他和宋祖母看戏剧,参观公园。 另外,直接称呼宋扬的父母为“爸爸妈妈”。
空闲的时候,他经常去活动室教孩子们英语,去社区做志愿者,成为大家口中最可爱的汉斯爷爷。
每天都在爱中生活。 汉斯最大的愿望是长寿。 只有这样,他才能和中国人民交往更久。
但谁也没想到离别的时刻会来得这么快。
2013年12月,汉斯突然心力衰竭,死于医院。
汉斯走后,宋扬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常常把自己关在汉斯的房间里发呆,就像丢了魂一样。
和汉斯在一起六年的小狗秀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依然每天都在等“老伙伴”回家。
时间好像在这个房间里停下来。
久而久之,宋扬终于意识到,那个善良可爱的瑞士老人,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死后,请让我在中国长眠。
“这是汉斯生前留下的嘱托。
经过沟通,瑞士驻华大使馆同意汉斯葬在中国,并派出工作人员与宋扬一家合作举行葬礼。
宋扬在遗体火化单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当工作人员问及他和汉斯的关系时,他头也不抬地说:“我们是亲戚,他是祖父。
”
在汉斯的追悼会上,宋扬含泪读完了他花了一夜写的悼词:
“我和老人是普通人,在困难的时候有缘认识。 老人很关心帮助我。 我有责任照顾他。
”
“总有一天我也会老的。 我要告诉我的子孙,有一位一生流浪、历尽艰辛,最后在中国定居的善良的瑞士爷爷。 他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他一直活在我心中。
”
宋扬在脑海里像电影一样闪过了和汉斯一起走过的每一个片段。
恍惚之间,他似乎又回到了14年前伦敦西郊的地铁站。 在一个失意孤独的下午,这位慈爱的老人伸出援助之手,带来了异乡最初的温暖。
04
爱和爱回来了,福总是与福来
汉斯据说很幸运。 多亏了宋扬,他才能幸福安心地走上人生的最后一条路。
但其实,宋扬也很幸运。 多亏了汉斯,他在异乡有了房子,感到了被信任和依靠的幸福。
在他们之间,没有人比任何人更幸运。 有的只是爱与爱回归,福回归,福降临。
“照顾我,我照顾你”这句朴素的承诺,让宋扬和汉斯同甘共苦14年,结下了这个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人的真情。
随后,央视将两人的故事拍成纪录片《漂洋过海的承诺》,感动了国内外无数网友。
英国广播公司( BBC )也为宋扬赡养老人而感动,评价其为“中国真正的绅士”。
善良,总是有序的轮回。
你付出的善意和真诚,总有一天会以别的方式回到你的怀抱。
龙环结草,死生不负责任,人生是大海,心中有大爱。
愿所有善良的心得到珍惜,愿所有善良的人都能被生活温柔对待。
参考资料:
1 .面对面: 《宋扬:跨国亲情》
2 .中央电视台: 《中国小伙报瑞士老人萍水恩情接其回国养老送终》
3.CCTV-10说明: 《漂洋过海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