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健委今天( 17日)通报,2022年5月16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7例和无症状感染者746例,其中46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31例确诊病例和746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理中被发现。
新增2例来自海外的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均在闭环管制中被发现。
阳性感染者居住地信息有区别统计,关注所在区官方微信,第一时间了解本区阳性感染者的居住信息。
本土病例情况
2022年5月16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7例,46例由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
新治愈出院315例。
病例1、病例2,住浦东新区,
病例3,住在黄浦区,
病例4—病例8,住静安区,
病例9,病例10,住虹口区,
病例11—病例23,住杨浦区,
病例24例,居住在闵行区,
病例25—病例29,住在宝山区,
病例30,住松江区,
病例31,住青浦区,
均为本市闭环隔离管理员,其间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疾控中心复核结果阳性。
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确诊病例。
病例32,住浦东新区,
病例33—病例41,住黄浦区,
病例42—病例50,住静安区,
病例51,病例52,住在普陀区,
病例53—病例56,住杨浦区,
病例57 )病例64,居住闵行区,
病例65,病例66,住在宝山区,
病例67—病例75,住嘉定区,
病例76例,住金山区,
病例77例,住松江区,
迄今为止报告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确诊病例。
2022年5月16日0—24时,新增1例本土死亡病例。
患者女,92岁,因合并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血管性痴呆、肾功能衰竭等基础性疾病,入院后原发病加重合并心源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
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基础性疾病。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状况
2022年5月16日0—24时,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46例。
家住浦东新区的无症状感染者1-无症状感染者86
无症状感染者87-无症状感染者165,住黄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66—无症状感染者217,住徐汇区。
无症状感染者218—无症状感染者241,住长宁区。
无症状感染者242—无症状感染者289,住静安区。
居住在普陀区的无症状感染者290—无症状感染者297
无症状感染者298—无症状感染者344,住虹口区。
无症状感染者345—无症状感染者584,住杨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585—无症状感染者623,住闵行区。
无症状感染者624—居住在宝山区的无症状感染者694
无症状感染者695—嘉定区居住无症状感染者712
无症状感染者713—居住在金山区的无症状感染者717
无症状感染者718—松江区无症状感染者726、
无症状感染者727—无症状感染者745,住青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746、住在奉贤区,
均在本市封闭区域隔离管制人员,其间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异常,疾控中心检测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5月16日0—24时,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2874例,其中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872例,国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2例。
2022年2月26日0时至2022年5月16日24时,累计本土确诊57260例,治愈出院52837例,我院收治3847例(其中重症259例,危重型64例)。
目前疑似排查对象病例0例。
2022年2月26日0时至2022年5月16日24时,累计死亡576例。
截至2022年5月16日24时,累计国外输入性确诊病例4599例,出院4590例,医院收治9例。
目前疑似排查对象病例0例。
居民吃泡面,居委会吃瑞士卷吗? 现场应对!
上海青浦徐泾官方微信公众号16日发表了题为《积极回应居民、网民关切,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文章。
据介绍,5月14日下午23时23分,有网友在网上发布徐泾镇玉兰清苑居委会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吃瑞士卷的发言和视频,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徐泾镇党、政府初步对视频反映情况进行了调查
玉兰清苑一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阳性病例高发,三区分区以来一直处于封闭区。
提示区疾控流调不排除外卖配送过程中与人交接接触物等风险,应尽量减少人员移动和物品交接带来的传播风险。
周边地区实行静态管理,停止物品配送后,取得了良好的防疫效果,顺利降格为防盗区,因此从5月8日开始实行静态管理,严格执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暂停快递、外卖、团购行为
居民质疑居委会干部吃“瑞士卷”。
调查结果显示,《瑞士卷》在防范区域的同事正在慰问职员。
5月14日深夜,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在忙碌的一天后,作为点心充饥。
5月15日中午,小区部分居民向居委会反映问题,对5月14日发放的方便面不满意,要求更换物资。
看面向老年人的特别套餐的话,有时会聚在一起,有时会去抢。
对不明真相的大佬们的不合理行为,公安部门将当场制止和教育。
居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期间,居委会很关心小区老人的日常生活。 玉兰清苑一、二期现有47位老人符合疫情期间保障路线条件,每天都有志愿者定时送到老人家门口。
考虑到居民默默无闻时的基本生活物资需求,玉兰清苑居委会积极联系有担保资格的机构,调集并提供第一手生活所需物资形成套餐为居民提供适量采购,并将相关内容以《告居民书》形式及时告知居民。
自4月1日浦西实施封控以来,徐泾镇按照滚动发放、全覆盖轮换、小区匹配的原则,积极做好居民物资保障工作。
玉兰清苑居委会在全镇的统一安排下,按要求发放玉兰清苑一期小区居民物资,4月底以来发放了大米、卷面、面包、红肠、蔬菜、方便面等四轮物资。
遇到这样的“防疫人员”请马上拉黑
近期不法分子借“抗疫”之名进行转账诈骗,利用人们居家隔离、办公等现状获取个人信息、骗取财物,须警惕。
前不久,一位王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流产员”的电话,说要入住疫情控制区某酒店,隔离14天。
王先生吃惊地说,自己最近没去过这个地方,但对方却说:“如果要隐瞒旅行,必须接受调查。”“必须转账到安全账户。” 否则,银行卡就会被冻结。”
由于急于“自证清白”,王先生没有太小心,按照指示将19万余元转账到提供给对方的“安全账户”,直到联系不上对方,王先生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他们要求对‘抗疫’措施做一系列的事情,但在紧急情况下很难分辨。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的读者杨先生接到陌生人要进行“在线排查”的信息,要求他报告个人旅行、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信息。
但杨某在提供相应信息后,被对方“刷屏”,卡内资金也被盗刷。
针对这种情况,警方提醒,流媒体呼叫基本上是用当地手机或固定电话拨打,不是国外电话,流媒体工作人员也不会要求银行卡账号和密码,也不会要求汇款。
遇到这样的“防疫人员”,公众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疫情防控期间,“足不出户”的居民转向网络购物,“社区团购”在部分小区业主微信群里流行。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灵活自由的新网络购物形式也可能遭遇诈骗陷阱。
“联系不上啊! ”“回叫电话是怎么停止的? “是骗子吗? 刚下单的800多元”……日前,在一些城市,不法分子通过扫描小区业主发布的二维码偷偷“潜入”微信群,冒充团购组长发布物资信息和个人收款二维码,称购买“需要预收款”
目前,社区团购还不够,存在品类混杂、引领者身份不明确、商品质量不能完全保证等现实。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居民要避免诈骗陷阱,还需努力清醒识别各路信息,增强个人防范意识。
例如,可以通过官方平台进行团购,审核团购信息,注意留存相关证据等,保护自身财产权益。
当牵头单位遇到失联、商品难以到货、产品质量问题等情况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消保委员会等部门提供证据材料。
事实上,利用疫情实施的诈骗,是在特殊时期抓住群众的迫切诉求和焦虑情绪实施的。
如今,不法分子发布“疫情期间高薪招聘”“方舱志愿者招募”等虚假信息,一些大佬面临暂停,瞄准目前急需求职的现状,借机诈骗。
前不久,江苏省苏州市的读者薛老师看到有抗疫工程建设的“招工信息”,每天2000元,包着吃,但得先收500元的中介费。
薛老师转账后,对方要求继续转账,可以“留名”,当事人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赶紧报警求助。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地区也有发生。
不少警方声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先收报名费、体检费、接送费等费用是诈骗。
公众建议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劳务中介,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信息,也不要进行现金转账。
“不久,我们接到群众反映,有人冒充卫健部门工作人员,谎称发现健康码、核酸报告等异常,将电话转给‘公安局’,冒充公安机关以清查资金为由实施诈骗。
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民警卜雅倩介绍,有人声称“快递外包装检测阳性”,或者订单位于风险区,需要按照提示操作退款,并向受害者公开个人信息进行汇款等。
她建议,公众应不断构筑心理防线,警惕借疫情之名的陌生信息,客观冷静地判断; 另一方面,这种疫情违法行为影响防疫大局,地方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严惩不贷。
“严惩利用新冠灾祸进行电信诈骗”。 目前,许多警察以“零容忍”的态度检举不法分子。
公安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对各类电信网络诈骗,公安机关将严厉打击,对打着抗疫旗号实施诈骗的恶劣行为,警方绝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