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海外学府的真实面目以及在国外顶尖名校的就读体验,棕榈君开设了「名校就读体验」专栏!
本期项目:
杜克大学——量化管理硕士(MQM)
小编邀请到了毕业于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的 CX 学姐,为大家分享她眼中的杜克大学、项目学习生活与体验、富卡商学院的就业前景、她得到的成长与收获……
No.1 学校印象
大众眼中对杜克大学的“刻板”印象
说到杜克大学,大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蓝魔,又或是苹果 CEO—Tim Cook 的母校。
不同于藤校的光鲜亮丽,这所坐立于北卡一个南方小镇的大学,以自己的独特底蕴,低调地常年屹立于美国 TOP 10 榜单之中。
相信很多男生在申请时把 Duke 作为首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对于篮球的热爱。Duke 的篮球文化让我一个完完全全的篮球小白都备受感染。
(一起看 Duke vs UNC 的篮球赛,导师提供禁止转载)
每年三月,学校上下都会被篮球的热血气氛围绕着,尤其是 Duke vs UNC 的比赛,基本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果 Duke 赢了比赛,还会进行广场烧凳子的的庆祝仪式,很是独特。
杜克大学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特色
除去篮球以外,对于我而言,杜克更像是一个让人静下心来的大型图书馆,或许是因为学校被大片森林包围着,让人原本浮躁的内心自然而然的平静很多,还有随处可见的小松鼠,甚至运气好还会看见成群结对的小鹿,这些都会时不时让你怀疑,我是不是来到了野生动物园。
(春日的杜克花园,导师提供禁止转载)
此外,杜克标志性的教堂也是必打卡的地方,教堂门口的广场上经常会有学生坐在地上谈笑,让整个校园美得就像一幅画。
(夕阳下的杜克教堂,导师提供禁止转载)
在这里大家有着不同的目标,各样的生活轨迹,但却都展现着不一样的朝气,路上随处可见跑步锻炼,说说笑笑的本科生。
(圣诞节的杜克教堂内部,导师提供禁止转载)
Duke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特色就是他的食堂,新建好的食堂的颜值可谓是秒杀其他学校,里面的食物种类也很丰富,还有寿司,poke bowl 等亚洲食物,满足世界各地同学的味蕾。
No.2 在杜克 MQM 项目就读是什么体验?
项目特色 & 课程设置
这个项目分为:
Finance/Marketing/Strategy/Forensics 4 个 track,今年扩招至 190-200 人,分为 3 个 section。
我们这一届 120 人左右,两个 section,每个 track 人数不等,30 人左右。
Forensics track 中国人会比较多,大多是本科会计学的背景,Marketing 和 Strategy 则外国人更多一些。
Duke 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数控或者名校控,虽然是全美前十的商学院。
但我知道的,很多清北复交或是美本海本背景的申请人中连有面试都没有收到的。感觉 Fuqua 会更在意学生整体呈现出来的形象是否和它的文化相符合。
(图自网络)
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分为公修课和各个分支独有的课程,公修课则会涵盖核心的数据分析,商科基础以及沟通协商的课程,具体到各分支的话,比如我躲在的金融分支,会学习如何运用编程语言决定最优资产配置,基本上就是把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到具体的领域。
除了第一学期,在剩下的四个学期同学们都可以选修其他分支的课程。选课灵活度和多样性都是很好的。
课业特色 & 就读压力
因为该项目只有 10 个月,可想而知其压力之大。尤其对于我们大陆本科毕业,没有全职工作经验的应届生而言,要同时兼顾找工作和学习,真的不容易。
课程内容而言 Marketing 和 Strategy 的专业课相对 Workload 小一些,Finance分支是课业最重的分支,在秋季第二学期,Finance 本身即有四节课,比其他分支都多出一节课,并且很多主课需要用的较难的 coding 技能,所以 Finance 学生压力相对与其他分支会更大一些。
从第一届开始,就已经有学长学姐向学校在反应,我相信之后 Fuqua 一定会考虑同学们的意见,在课程设置和难度上进行相应的调整。
作为 Finance 分支的学生,我也很早意识到自己的课业会比较难,因而我的话,找工作方面动身比较早,基本上秋招时就已经在陆陆续续开始投工作,同时课外也会上一些网课,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并且取得证书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因为之前的编程基础较弱,所以也是当时花费了很多时间在机器学习等难度较高的数据分析课程上。
(Fuqua 商学院的图书馆,让人静下心来的好地方,导师提供禁止转载)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生活就只有学习和找工作,Fuqua 作为传统的商学院,自然是少不了社交这一重要环节。
每周五的 Fuqua Friday 都会吸引来自各个学院的学生,学院会提供免费的自助餐,还会有一些自发的歌舞表演和游戏等活动,目的是为了给大家提供直接的社交平台,在学习之余建立扩展自己的社交网络,放松身心。
而这也是研究生的我们和 MBA 社交的绝佳机会,MBA 往往已经有很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们对于行业现状以及职业发展路径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能够利用这个时间段进行认识学长学姐,了解行业的最新动向和信息向他们推荐自己,这将会是很好地能够率先得到内推的机会。
申请门槛 & 个人申请背景
总的来说,Duke 对于大陆本科同学的三围成绩还是很看重的,我了解到我们那一届,基本上托福很多在 108+,甚至 110+,然后 Gmat 750+ 也是很常见,我自己的话雅思是 7.5,GRE 是 331,GPA 是 3.93。
然后一共有四段实习,涵盖了四大,券商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此外,大家基本上都会在本科有过一段海外交换的经历或是参加过相关的商业管理暑期、寒假项目,我的话,是在大三下学期有渠道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进行了一学期的交换。
但多数中国学生还是没有工作经验的,相比之下,当时印度同学中基本上都会有 2 年左右及以上的工作经验,只有一个是本科毕业生直接过来读研的。
从此看来,对中国学生,高标化的学生一定是更受青睐的,此外,拥有数据分析相关的实习经验甚至是全职工作经历,都能够使你在申请中脱颖而出。
我的同学,都有谁
同项目的同学真的是藏龙卧虎,有高盛工作过的 Analyst,也有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 Research Assistat,甚至还有在瑞士信贷已经工作五六年的大佬,还有很多forensics track 的学生都会有几年的四大工作经历。
(图自网络)
当然也会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完全没有工作经验,本科毕业直接来读研的。大陆本科的学生,有来自北大浙大的,大多都是 985/211,我了解到的如果本科学校没有很突出,那么同学的实习经历或是交换经历都会十分丰富。
这也侧面印证了杜克在招生标准上并不会只单单注重某一方面,而是更多关注学生整体呈现出来的个人形象。
No.3 项目如何为我的就业强势助攻?
学院的求职资源 & 校友资源
就业资源方面,个人认为 Fuqua 还是很强大的。
首先,就业中心会定期邀请各类公司的 HR/校友来学院进行宣讲招聘,往往这种途径是最直接的申请渠道,很多时候直接可以在宣讲会上投递简历。
其次,学院和学校都有专门的 job posting 平台,这个渠道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通过 Duke 或者 Fuqua 的特批渠道投递简历往往回应率要比海投社招高得多。我个人目前这份工作也是通过学校工作招聘平台找到的。
每年秋季也会有固定的 career fair,这也是很好的锻炼自己个人表达能力的绝佳机会。
(图自网络)
再就是,因为 Fuqua Friday 的存在,很多研究生都有可以和 MBA 们 networking的各种机会,从而扩大自己的社交网络。
在秋季春季,学院也会组织定期的面试训练 group session,甚至可以像就业指导老师单独约一对一的面试指导或是模拟训练。
我个人认为,Duke 加上 Fuqua的名气,以及学校学院的各种资源机会,学生们想要找到工作是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
我的同学,毕业后都去了哪里?
当时我们这一届,大陆本科的学生,我了解到的,除了一开始就下决心回国的同学,剩下想要留在美国工作的同学都找到了工作,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具体工作的话,类型和领域都是很广的。有去到 Google,微软等大厂做 Data Analyst 的同学,也有做投行和对冲基金领域的分析师,还有很多同学则会从事偏市场营销分析的工作。
总之,大家的归宿虽然各种各样,但都是很不错的。
No.4 学姐的心里话时间
给即将申请的同学的寄语
对于即将进入申请季,或是还在大一大二犹豫自己是否要出国的同学,我建议大家首先思考清楚自己出国的目的是什么。
需要避免的是人云亦云,仅仅是身边人或者是父母认为自己出国是正确的选择,所以就出国。要首先衡量清楚自己出国能够对自己的职业、学业以及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利弊。
想清楚这些问题后,如果决定出国是自己的下一步的话,那就要考虑怎么样具体去达成这个目标。当然,选校的时候,也要考虑清楚,自己是更看重学校排名还是就业率。
总之,人生或许就是需要在各种权衡取舍中才能不断成长吧!只有经历各样的选择,才能更加认清自己的需要,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的人生轨迹。当然不论是以什么样的目的出国学习,我相信这都必将成为你们每个人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
在异国他乡一个人,不仅是对自身自理能力生活技能的考验锻炼,更是学会与自己独处的宝贵机会。
(毕业典礼,导师提供禁止转载)
在这里,我衷心的祝愿每位棕榈大道的同学都能够通过自身努力申请到理想的学校,在筑梦路上大放异彩!
-END-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