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小伙为报答瑞士房东,接回中国为其送终,老人:我想葬在中国

2022-12-17 02:52:50编辑:智库News

在郑州的街头,经常能看到一个中国小伙子搀扶一个蓝眼睛的外国老人。两个人长得一点也不像,也没有血缘关系,却亲密地如同家人。

中国小伙为报答瑞士房东,接回中国为其送终,老人:我想葬在中国

小伙儿叫宋杨,是郑州人。在英国留学期间,他与瑞士老人汉斯结成忘年交,并相依为命了八年。

宋杨结束学业回国后,汉斯在英国无人照料,还患上了股骨头坏死。宋杨放心不下,于是做了一个决定:将汉斯接到中国治疗,并为他养老送终。

宋杨对汉斯无微不至的照料,让这位老人久违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在临终之际,汉斯对宋杨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我想埋葬在中国。

宋杨与汉斯两人是什么关系?汉斯临终时为何又想要长眠中国?

伦敦初遇,互相陪伴

1999年,高中毕业的宋杨孤身一人前往英国留学。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宋杨各种不适应,语言不通的麻烦让他更是忙得焦头烂额。

到英国的第三天,宋杨坐在车站的长椅上等车。这时,一个老人从对面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他将手中的东西放到椅子上便坐下休息。宋杨也没在意,正在这时,老人扭过头问起了宋杨“你是中国人吗?”,宋杨回答是的。

老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迫不及待地让宋杨给他讲讲关于中国的事情,两人交谈甚欢,老人还邀请宋杨去他家里做客。正好宋杨那天下午没事,他也刚好想送老人一下,于是就同意了。

宋杨本以为老人应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到了老人的家中后,才发现他是独自居住在一个40平的一居室里。而且老人年纪大了,房间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宋杨一股心酸涌上心头。他就在跟老人聊天的同时打扫房间里的卫生。

在交谈中,宋杨得知老人名叫汉斯,是瑞士人。不堪继母虐待就在外流浪,做过销售、开过酒吧,最难的时候还乞讨过。偶然的一次机会才在英国找到工作,并定居下来,一直干到退休。

汉斯的亲戚都在瑞士,他终生未婚,也没有子女,这让同样在异国他乡漂泊的宋杨感同身受。到了晚上,他给汉斯炒了几个热菜,虽然宋杨的厨艺也一般,但是汉斯终于吃到了一顿像样的饭菜,平时的他都是将菜拌上酱,就着面包吃。

宋杨当时与几个留学生在郊区租房子住,地方很小。宋杨有时候只能打地铺,而且每日往返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汉斯知道后,主动邀请宋杨与他同住,而且还不要房租,只要宋杨能够帮他做饭就好。汉斯的这一举动,对于当时举目无亲的宋杨无疑是雪中送炭。

结合自己的情况,再加上他也想帮助这个孤独的老人,宋杨欣然同意。从此,这两个相差47岁,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住在了同一个屋檐下,并互相照顾,彼此关怀。

异国他乡,相互照顾

两人住在一起后,宋杨先将房子进行大扫除,让这个小屋焕然一新。解决了住的地方后,宋杨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学校。

汉斯乘地铁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去收集资料,还在宋杨挑选专业的时候出谋划策。最终,宋杨选择了泰晤士河谷大学。可以说,没有汉斯的帮助,宋杨还是要走不少弯路的。

就像汉斯说的那样“你照顾我,我照顾你”,宋杨的厨艺越来越好,每天照顾汉斯的一日三餐,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每次家里有什么需要修理,汉斯一句“宋,快来”,宋杨就能迅速赶到并修好。

宋杨刚开始的英语还不太好,汉斯就每天跟他对话,帮他锻炼口语。汉斯还带着宋杨去英国的大街小巷,为他讲解这些地方的历史,每到一个地方,他们还一起品尝那里的美食。慢慢地,宋杨也适应了英国的生活习惯。

汉斯对宋杨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毫无保留地疼爱。有一次晚上,宋杨出去买东西,被一辆疾驰的巴士撞倒,他的牙都被碰掉了好几颗,满脸都是血。到了医院后,宋杨这边的朋友不多,他只能打给汉斯。

汉斯一听宋杨受伤了,急匆匆地跑到医院,帮宋杨找医生、报案,忙上忙下一整晚。第二天,汉斯又带着宋杨到了一家牙科诊所,自己掏钱帮宋杨补牙。

由于巴士公司看宋杨不是英国人,就不想赔偿,汉斯帮宋杨跟巴士公司打官司,持续了三年多才让宋杨得到了应有的补偿。

我们可能觉得这件事不算什么,但是在宋杨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异国他乡,汉斯就像自己的亲人一般给予了宋杨无限的温暖和无私的帮助。也让宋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照顾汉斯。

2002年,宋杨回国,这一次他带上了汉斯。汉斯对中国很感兴趣,宋杨想让他亲自来感受下中国的魅力。

他们先是在上海待了几天,又来到宋杨的家乡郑州。对于汉斯的到来,宋杨的家人也非常高兴,他们早就听宋杨说过汉斯对他的照顾。汉斯在郑州期间,宋杨的家人请汉斯吃美食、出去玩儿,让他好好感受了一下中国的生活。

在回英国的前两天,郑州晚报来采访这对“忘年交”。当记者问宋杨“你学成后还会照顾汉斯吗?”,宋杨不假思索地承诺道:“我肯定会照顾他”。

宋杨的这句承诺,在6年后得到了兑现。

分别时刻,分外不舍

2007年,宋杨结束了自己的学业,他的打算是回到自己的家乡。但是,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汉斯。

宋杨在英国待了八年,这些年的时光让他与汉斯亲如家人,汉斯也对宋杨异常依赖。他不止一次说过:“宋,你走了我怎么办啊?”,话中的哀求让宋杨的心里也不是滋味。

然而,当分别的那一刻真的到来的时候,汉斯又放开了手。他对宋杨说:“宋,那是你的家乡,你终归是要回去的。”

离开之前,宋杨做了一些可以长期储存的食物,还找到邻居希望可以帮忙照看一下汉斯。在为汉斯安排好一切后,宋杨带着对汉斯的不舍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然而,汉斯离了宋杨之后,他的生活能力变得更差了。宋杨经常在半夜接到来自大洋彼岸的电话。“宋,这个洗衣机怎么不能用了?”“宋,我的东西找不到了”。汉斯最常说的,还是“宋,我要去中国找你”。

每到这个时候,宋杨都不厌其烦地帮助汉斯解决。连宋杨的妈妈都说:“每天都至少一个电话,有时候都好几个。扬扬那时候每天都睡不好觉,白天要上班,大半夜还要打电话。”

有一次,英国的邻居给宋杨打来电话,说汉斯自己出去一天了,到八九点都没有回来。宋杨在电话这头一听就慌了,他赶紧把汉斯最常去的地方在地图上标注出来,给邻居传真过去,催促邻居赶快去找。

邻居收到后,赶快打印出来,然后按照地图一个个的地方找,最终在十一点多的时候找到了汉斯。事后连宋杨都觉得不可思议:他在郑州指挥外国人在国外找另一个外国人,而且还找到了。

离开宋杨的汉斯不能好好地照顾自己,快餐成了他最常吃的食物,甚至还又引发了以前的酒瘾。这让汉斯本就虚弱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直到患上了股骨头坏死,瘫痪在床无人照料。

而英国做手术需要排队,汉斯很长时间都没有排上,不仅仅是手术还有手术后的住院休养也需要人照顾。宋杨得知后,实在不忍心让这位老人生活地如此凄惨。

一个大胆的想法进入了宋杨的脑海,他要把汉斯接来中国,这边也可以做手术,而且自己也可以在汉斯手术后照顾他。

宋杨的家人虽然也有顾虑,但是还是同意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汉斯在英国对宋杨的照顾,宋家人一直感恩在心。

兑现承诺,再回中国

2008年6月,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汉斯第二次来到了中国。

时隔半年再次见到汉斯,汉斯比他们分离时消瘦了二十多斤,连路都走不了,坐着轮椅出来,胡子拉碴。宋杨这个坚强的小伙子一下子就没忍住,抱着汉斯哭了半个小时。

回到家后,宋杨的妈妈还在附近办了一张按摩卡,每天为汉斯按摩身体。宋杨也抓紧时间联系郑州市骨科医院为汉斯安排髋关节置换手术,并进行了一系列术前检查。

当时,护士问宋杨置换的股骨头要用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进口的比国产的要贵四五倍,但是保用二十年。宋杨毫不犹豫地就说:“我们用进口的,不能让老人遭第二回罪。”

手术结束后,汉斯转入了重症监护室,因其年龄过大,而在手术中过多失血。当天晚上,汉斯一直在输血,一袋血液加一袋血清一组七百块钱,一会儿就没了。

输了四组后,护士问宋杨:“你们还要继续用吗?”,宋杨斩钉截铁地说道:“你就不用问了,他需要多少你就输多少。”

宋杨一整夜都在病房外等着,到了第二天,汉斯终于脱离了危险。而汉斯在医院的所有费用,都是宋杨一家承担的。宋杨的这一举动,也着实令人感动。

经过在中国的治疗,汉斯的腿脚已经恢复,他恢复了跑跳的能力。而汉斯也激动地对中国医生竖起了大拇指:“中国医疗非常好”。

后来经过两个月的康复训练汉斯顺利出院,宋杨的家人还给汉斯做了很多的中国美食,宋杨更是特意为汉斯准备了一段《友谊地久天长》的萨克森演奏,在音乐声中,汉斯感动不已,哭得像个孩子一样。

感动之余,宋杨与汉斯面临了另一个难题。已经恢复了健康的汉斯,是再次回到英国还是留在中国与宋杨生活在一起。

汉斯在英国享有免费医疗等各种福利,然而这两个月与宋杨一家的朝夕相处,让这个老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宁愿放弃福利待遇也要待在中国。

因此,汉斯对宋杨说:“宋,我希望能跟你生活在一起”,而宋杨也不愿意再将汉斯一人扔到英国,于是就将汉斯接到了自己家中。宋杨现在的生活比在英国有了很大的改善,他想让汉斯也能分享到自己的幸福。

留在中国,感受温暖

从此,汉斯就留在了中国,成了这个家庭的一份子。由于宋家原来住的是老式居民楼,宋杨就换了一套电梯房,方便汉斯上下楼,还将最宽敞的一个房间让汉斯居住。

在汉斯的房间里,有两个漂洋过海而来的小熊玩偶和小狗玩偶,守护着汉斯。宋杨为汉斯下载了几百部英文电影,还有厚厚一摞英文书籍,供汉斯无聊的时候看。

有时候,汉斯也会去小区楼下锻炼一下身体。小区里的孩子们也十分喜欢这位安静慈祥的外国爷爷,他们会与汉斯一起玩耍,这是汉斯在英国从来没有享受过的快乐。

宋杨的父母也在尽力照顾汉斯,为了让汉斯有玩伴,宋杨的母亲专门送给汉斯一条小狗。宋杨的母亲说:“完全是将汉斯当作了自己的老人来照顾。”

由于汉斯用不惯筷子,宋杨的父亲为汉斯准备了一套餐具,还在家中买好了不少汉斯爱喝的咖啡。为了跟汉斯进行简单的交流,他们一家还缠着宋杨学了几句简单的英文。

而汉斯,也经常跟着宋杨喊宋父宋母“谢谢爸爸妈妈”,夸他们“妈妈真好”,常常让他们哭笑不得。

后来,宋杨认识了妻子曲利媛,而在他们认识之初,宋杨就给曲利媛说:“我一定不能放弃汉斯”。曲利媛也非常善解人意,在她知道汉斯和宋杨的故事后,主动对宋杨说:“我们一起照顾汉斯。”

因此,经常在两人约会时,旁边还跟着汉斯,曲利媛也向来理解宋杨。他们在逛街的时候,一起为汉斯挑选衣服,穿上新衣服的汉斯高兴地像个孩子。而宋杨也的确像照顾孩子似地照顾汉斯,他们总是形影不离。

直到宋杨结婚后度蜜月时,宋杨才算是与妻子度过了几天的二人世界。到了最后几天,宋杨的心已经飘回了郑州,他也无心游玩了,“汉斯还在家里待着呢。”

曲利媛也逐渐熟悉了汉斯的存在,每当她与宋杨在沙发上看电视时,汉斯就会坐在他们中间。有时候汉斯在自己的房间时,曲利媛还会专门将汉斯叫出来,按她的话说“没有汉斯在这总感觉少点什么。”

宋杨的孩子出生后,汉斯高兴地说:“我要把我会的一切都交给他,教他吃饭,教他着装和仪表。”在中国的这五年里,是汉斯最快乐的时光,让他感受到了从未感受过的“家”的味道。

临终心愿,长眠中国

宋杨知道汉斯最大的不安来源于精神方面,因此他总是尽可能地抽出时间来照顾汉斯,汉斯在宋家的陪伴下度过了一段特别的温馨的日子。

2010年,汉斯患上了急性骨髓炎。经过宋杨一家的照顾,汉斯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也恢复了日常活动。

由于汉斯当时办理的工作签证,他只能在中国待五年。宋杨想尽办法要为汉斯办一个永久签证,但是这个签证的办理极其艰难,办公人员感动于宋杨的故事,但是他也只能按规定办事。

就在宋杨努力要让汉斯永久地居住在中国时,然而汉斯却没能等到自己的中国“绿卡”。

2012年12月2日,汉斯因心脏问题,突然去世。他在临终前对宋家人说:“我很感谢你们对我的照顾,等我死了之后,我想埋葬在中国。”

81岁的汉斯,在他最信赖的朋友宋杨身边安度晚年,然后在他的另一个家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当时宋杨正在上班,听到汉斯去世的消息,他仿佛丢了魂。而对于汉斯的后事,宋杨也是每天都在发愁,汉斯没有定居签证,他也不知道要怎么处理。

12月15日凌晨,宋杨才接到瑞士方面的通知,允许宋杨按中国的习俗处理汉斯的后事。当时在殡仪馆,宋杨一直不敢去看汉斯的遗体,他只能拜托自己的朋友帮忙。

而遗体火化的时候需要登记亲属关系,宋杨斩钉截铁地说“他是我的爷爷”。在追悼会上,瑞士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说:“像汉斯这样,由中国人养老送终的还从未有过先例,他们之间的故事温暖人心。”

宋杨更是全程哽咽着讲述了他与汉斯之间的故事,更是表示“汉斯永远地活在我的心中”。汉斯如愿长眠在了中国,宋杨也常常带着自己的家人来看望汉斯。

他们两个的故事,被央视拍成了纪录片《漂洋过海的承诺》,感动了无数网友。

这两个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人,在异国他乡彼此温暖、彼此陪伴。宋杨将汉斯接到中国养老,并为其送终的行为,也让我们见证了这世间的温暖。

一份承诺,漂洋过海,他们之间的亲情跨越了距离的界限,令人感动至今。

举报/反馈

更多排行:[db: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