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听到这句话,熊孩子的各种行为都会从脑海浮现:
熊孩子脱掉鞋子,(有些熊孩子可能连鞋都没脱)在你家沙发上蹦来跳去,把你喜欢的玩偶扯来扯去,和妈妈索要你的玩偶等等,这还是轻的了,有些熊孩子的行为更令人发指:
一名四年级,身高1米4、体重120多斤的熊孩子猛推孕妇,当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这个熊孩子还悠闲地吃着零食,不以为意地说:"我看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我就想看看推倒她会不会也流产。"
故事的结尾是,孕妇丈夫的妹妹把这个熊孩子活活打老实了,直接踹出家门,而且这个熊孩子过年都不敢来,简直大快人心。
这个熊孩子不仅胖而且力气大,行为不受父母管教,有时候一些大人都想象不到的动作都会在熊孩子身上。最可怕的是有些家长为了偏袒自己的孩子,会说“他只是个孩子”,那么我想说“你是个大人了,都管不好自己的孩子”,而且会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除此之外熊孩子们还做出来了各种胆战心惊的事情:
子不教,父之过。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不可替代。一味的纵容熊孩子,就是教育的悲剧和失败,如果父母教得好,世界上还会有熊孩子嘛?熊孩子不经管教,未来的道路一定会很崎岖。没有一个熊孩子讨人喜欢,如果让我遇到熊孩子,也不会放过他,让他知道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事。让熊孩子知道,做错了事,要勇于承担。熊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父母不好好管教她去,别人也会替他的父母管教他。
智联校园 张敏学生回答每个熊孩子后边都有一个熊大人,这话一点错都没有。
儿子上幼儿园时有一次去游泳池游泳,他在儿童池里玩,里面全是小朋友,有个孩子拿着一个小棍子,不知道是干嘛用的,直接就打在儿子后背,儿子转身看也没说什么,把他棍子抢过来扔在水里了,那个小孩的爷爷居然就大声说:干嘛,他不是比你小吗?不会让着他点吗?
实际上,儿子一直比同龄孩子个子高,那个孩子个子矮,但是看说话各种表现未必比儿子小多少,顶多1岁的样子,那个爷爷就那么堂而皇之地,理直气壮地要求别人都让着他。
他还小呢和他还只是个孩子有差不多的意思 ,意味着他还小呢,你就得让着他,今天我可以让着你家孩子,明天他也可以让着你家孩子, 长大了走上 社会 时所有人都会让着你的孩子吗?不去教育自己孩子的行为缺陷,一味的狡辩袒护,这真的是爱孩子吗?
当对方家长说:他还只是个孩子时,一般可以看情况,如果孩子确实小,也没做什么太出格的事,可以略过,因为很多事实是,以前的熊孩子变成了熊大人,却忍受不了任何孩子的吵闹。
像前阵子那个事件,她自己是孕妇,和老公在麻辣烫店吵架,心情不是很好,后来进来一对母女,她嫌对方孩子用勺子敲桌子,就对着她们大声咒骂,骂了半天后,被老公劝走了,结果不到10分钟,又转回来,将一整碗麻辣烫泼在孩子身上,那个小女孩只有11个月。
这是典型的当年熊孩子变成了熊大人,任性,无法容忍别人对她的一点吵闹和冒犯。
还有最近的一个案例就是,有个17岁男孩子在书店大声朗读英语,被店员制止时,狠狠地对店员说:信不信我抽你。
女店员始终微笑着,面对劝阻她的其他同事说: 我没事,就是担心这个孩子的未来。
确实,公共场合本来就该遵守公共规则,店员有责任提醒不遵守公共规则的人,但是那个男孩子就有点公共场合也是我家的意思:别人都不管我,你干嘛管我,信不信我抽你?
而当时他的妈妈也是说:他还只是个孩子。视频被曝光后,被网友们群起攻之,公共场合就该遵守规则,这是一个3岁孩子就该懂得的道理,公共场合又不是你家。
“他还只是个孩子!” “他是你家的孩子,你可以惯着他,不能让全 社会 的人都惯着他。”很多熊孩子在公共场合根本无所顾忌,完全是家长纵容的结果,如果从小就教育孩子有教养,遵守公共规则,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
在国外 旅游 时,在一家社区游乐场里,其中一个宝宝的年龄很小,不到1岁的样子,很喜欢把石子扔在滑梯上,听到响声就特别开心的样子,他的爸爸妈妈都在身边陪着她玩,她玩得很开心,但是如果有小朋友准备要滑那个滑梯时,就是他的爸妈看到有小朋友往这个滑梯跑过去时,会迅速地把滑梯上面的石子弄干净,然后迅速抱起小家伙举得高高的,小家伙开心地笑着。
他们玩得很尽兴,但不会妨碍别人。
还有一个男孩子,大概2岁多了,看见小女孩玩的开心,也模范着把石子扔到滑梯上,然后转身准备跑开,他的妈妈看见了,连声对小男孩说:no,no。一边说让男孩子自己把石子弄掉,小男孩比较调皮,不肯做,想继续玩其他的项目,男孩妈妈就把他抱起来,用他自己的手去把石子拨弄掉。
小男孩虽然挣扎着不肯,却被妈妈严格执行了。
给他爱,但是也要给他规则,在一定范围内必须要讲究规则,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
现在很多孩子没有感恩心理,也不能不说是父母自身的溺爱导致的。父母言传身教是孩子最深远的榜样。溺爱孩子,其实是在给孩子和自己挖坑。
孩子小时做了错事,你用“他还是个孩子”来替他搪塞,用袒护来包庇错误,不去教会他承担该承担的责任,等他长大了,这一切品质都会反作用于父母身上,这世界是讲究平衡的。
种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是有道理的。
教养,是从教育开始!
十月二号那天,我和妹妹在公交车上,特别挤。
然后上来两十岁左右的熊孩子,刚好站我旁边,熊孩子手肘位置正好在我后腰的位置。两小孩一直打闹,手肘时不时的撞一下我后腰。
开始我没说什么,后来一次实在把我撞疼了,我就告诉他们公共场合不要打闹了。
他们妈妈说小孩子撞你一下能有多疼啊?
我妹妹听了直接踩她一脚,用手肘撞了一下她肚子。
我看她要发火,我先发制人说小孩子不懂事,小孩子撞你能有多疼啊?
然后正好到一个站台,我们就下车了,下车的时候妹妹又踩了熊孩子一脚。
一次我走在大街上,被一个熊孩子吐了口口水到身上,当时他是被他爸妈牵着的,大概4岁左右,事情发生了,小屁孩父母只是随口说了句不可以这样,而且他妈妈还是嘻嘻哈哈的语气,一点责备的意思都没有,也没跟我道歉,拉着孩子继续走了!我当时20岁这样,越想越气,然后跑回去直接往孩子脸上吐了一大口口水,结果孩子父母不干了,跟我争吵起来,他妈一个劲的说,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说我小心眼,什么的!最后我没忍住,把孩子父母暴打一顿,然后跑了!现在想起来,我真心没觉得自己做错!我现在也有孩子了,但是我依然觉得小孩犯错同样不可以原谅,必须教育到他知道错了才能原谅!
可你却是个成人
谢谢相邀!如何反驳“他还只是个孩子?”我的回答是:“可你却是个成人!”
既然是反驳,现场至少应该有三个人,即孩子、监护人及被熊孩子伤害的人。现在来逐一分析为什么要这么反驳。
1、孩子。我们知道,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什么都懂的,他们是在不断的试错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是孩子都会犯错,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监护人才会冒出“他还是个孩子”的话。但理解不等于原谅,更不等于纵容,而是该指出指出,该纠正纠正。否则,混淆了孩子的是非观念,认为凡事均不可承担后果,以至积小错为大错,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想,那绝不是孩子、监护人及被伤害人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2、监护人。监护人之所以为监护人,那是因为比熊孩子大。孩子小,做事不计后果,监护人就可以不计后果了吗?监护人因为监护不周,让熊孩子搞了破坏,造成损失,就应求得被伤害人的谅解,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并替监护对象承担相应后果。而不能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就搪塞过去。如果与孩子一样,遇到问题不是迎上去解决,而想到的总是编理由推脱,甚至与孩子共同逃避责任,我想,监护人所和其监护的孩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3、被伤害者。说实话,在这个过程中,最倒霉的就是被伤害者了。明明被孩子伤害了,打不得骂不得不说,连表达一下自己的愤怒,都会被“他还是个孩子”给怼住。要计较吧,你一个大人,跟孩子计较什么。不计较吧,心里的这口恶气委实会憋出肺气肿来。那就对监护人用“可你却是个成人”反驳一下吧?遇到讲理的还好说,脸红一下道歉一下就完事了;遇到蛮不讲理的,也许就当街撒泼以头抢地尔甚至动手动脚的了。无端惹上这些麻烦,那当然是不合算的。正确的是,表达自己的愤怒后,对方能讲理计一下,不讲理就只有不理了。这时你要及时调整心态,让自己开心些,犯不着和“三季人”计较。你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任何事情有因必有果,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到时自有人来替你计较的。
总之,熊孩子确实是个恼人的问题,但是,不管是监护人还是被伤害者都是成人,所以,我们不能也同样地去做个熊孩子。
许多父母对于打搅了其他人的自家娃,不是向被打搅的人致以歉意,或者给点什么补偿,而是直接要求被骚扰甚至有所损失的一方, 包涵谅解 ,从而直接解除了自身作为监护人的责任。我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不是一个 能轻易的向别人说对不起,说抱歉,说打扰了 的背景,更没有多少引咎如何如何的传统。说得简单粗暴一点就是缺乏内省和自省的熏陶,虽然 历史 上 曾子(不是孔子和老子等别的子)曰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有句话说得对,有熊孩子是因为有熊家长,幼儿的成长当然是有其天性所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的方式是正确的教养方式,没有任何稍微负责的家长们会放任幼儿去做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情。
当然,熊孩子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还因为我们的 社会 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一个熟人 社会 变成了陌生人 社会 。理论上说,我们自身也是从熊孩子阶段过来的,如果是在数代人甚至数十代人都呆在一起的相对封闭环境中,那么这种打扰和被打扰的事情,是一个长期博弈的过程。你的孩子打扰我,我的孩子未来也可能打扰你,因此我们对打扰的容忍度就会高很多,但现在则不然,打扰你的熊孩子不管是陌生人还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你的孩子未来骚扰他们的概率要么几乎为0,要么也非常的低,更不要说如今生育率在不断下滑,许多年轻人没有多少为人父母的想法。
前段时间,日本的一个调查显示,随着 社会 生育意愿的走低,年轻人对于熊孩子的忍耐和包容度也同样在走低,甚至成为部分年轻人拒绝当爹当妈的理由,就是不想生养这么讨厌的一个熊孩子出来,或者自己并不教养好孩子的丝毫信心。
而紧随着熊孩子来的一个合乎逻辑的问题就是: 既然你没能力教养好子女,你为何还要生养子女出来祸害他她甚至祸害这个世界呢? 与此同时,抱怨熊孩子的年轻人大多也在抱怨着自己的父母。
不过抛开这些恼人的 社会 问题 , 如果只想在 社会 交往中占领道义制高点,你可以说, 但你们不是孩子啊,你们是监护人。
我记得去年有一次我和我妈还有我奶奶一起乘巴士去万达,到了一站上来了一个大约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因为正好处于上下班高峰所以已经没座位了,但由于我们上车那站是第二站所以都有座位,结果那熊孩子一上车就指着我的座位说:“你让开,我要做这个位子!”我看他妈妈也没什么动作,所以干脆不起了!没想到那熊孩子开始踢我腿(我妈妈和我奶奶睡着了),我对那熊孩子翻了个白眼 默默打开了拍摄软件!那熊孩子见我还没让,一把扯掉我的耳机,“你是不是聋了?!聋了就别出来!丢人现眼!”mmp我也正好处于青春期,一下急了,抓住那小孩拿我耳机的手说:“这车是你们家的哈,那么拽就别来乘公交车(我家有车,就因为车去保养了所以没开)”那孩子妈一下推开我说:“他只是个孩子啊!你这样做有没有素质!”这时我妈她们也醒了,问我怎么了,我就说:“遇到一对奇葩而已!”那孩子妈一听来火了,问你这孩子有没有点家教!(这时我和我们班男生吵架的三寸不烂金舌发挥了作用!“第一,我没说是在骂你们,是你自己对号入座的,那就说明你已经自己把自己定位在了那个层次!第二,既然你刚刚也叫了我“孩子”,那我就有和你儿子吵的权利!第三,只要你长只眼睛就能看见是你儿子先惹我的,并且我也已经让了他好几次了!当然,除非你没长眼睛!第四,我把视频也都拍下来了,如果你想做网红我也随便你!”那家长就又说什么他比你小点点的话,这时我妈妈和奶奶也来帮我说话了(她们比较护短)!大约她们吵了三分钟左右,那女的看到我在玩手机,就指着我鼻子骂“你在干嘛?!我儿子都被你抓伤了!”我也不想理会她,随口说了声发微博!(其实没发)马上他就没声了。。。。但她儿子好像还不罢休,在那什么:傻逼啊……都冒出来啦!他奶奶的熊!我气的又爆出了我骂人专话:“啧啧啧,你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小弟弟,你莫不是还不知道什么叫素质吧!oh!对不起哈,我也忘了,你脑存量就这么些!存不进了!呵呵呵………你这熊孩子。。。。诶呦喂,瞧瞧我这脑子是怎么了,又说错了!说你是熊孩子还真是侮辱了熊孩子这个词!”。。。。然后。。。。。我们就下车了 !虽然回家后还是因为骂人被我妈教育了半个小时!但真的。。。。。。。好爽啊!!!!!
这句话本身就意味着对“孩子”进行的是失败的家庭教育。不是把孩子培养为有责任担当的合格的人,而是以“他还只是个孩子”来纵容其胡作非为,“熊孩子”就是这样被惯出来的,最终,这会害了孩子,也会害父母与家庭,也会成为 社会 安全的隐患。
以为孩子小,就纵容孩子不遵守公共秩序,不加以批评教育,还对提出意见的人恶语相向;对孩子侵犯他人的行为,轻描淡写为“恶作剧”……近年来,由“熊孩子”引发的公共事件不胜枚举,可是,却没有引起有的为人父母者的反思,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就没有接受严格的规则教育,也就没有意识到规则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我国“熊孩子”问题增多,还与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错误理解和执行有关,以为要保护未成年人,所以不管未成年孩子犯了什么错,都要“保护”,甚至连批评都不行。这其实是把这些孩子送上更严重的违法犯罪道路,保护未成年人,是为了给未成年人 健康 的成长环境,这当然包括对违规违法未成年孩子的严厉惩戒,否则他们的行为会伤害其他孩子和 社会 (祸害 社会 ),同时他们因错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矫正而会形成错误的人生价值观(祸害自己)。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说到底是成年公民与未成年公民的关系,监护人的责任,就是把未成年孩子培养成为合格的 社会 公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但现在却变了,养而不教的父母标榜自己进行赏识教育,百般纵容“熊孩子”,对严格教育孩子的教师,反而兴师问罪,以至于教师对学生不敢再管。
因此,要教育培养孩子有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意识,要从小培养孩子严于律己,有责任担当。也许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但是在公共空间中,只有一个个应该遵纪守法的人,讲规则、懂文明的人,而没有可以例外的“孩子”。
很多人都这样认为: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必然会有一个熊家长,这话一点没错。每当孩子犯错时,熊家长都喜欢为自己的孩子辩护,而最有利的一句话就是:他还只是个孩子,你跟他计较做啥子哟!熟知正是这句话,害了孩子的一生。
家长纵容孩子践踏花木,孩子熊,家长更熊。
一、许可馨嘲讽抗疫勇士、侮辱民众、亵渎国家,竟然也有人为其开脱:她还只是个孩子,放过她吧!今年新冠疫情爆发期间,留学生许可馨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大肆发表辱国辱民言论,引发了公众的一片讨伐之声。然而就是这么个数典忘祖的人,本来应该被推上道德公审台,被鞭挞示众,竟然还有人为其开脱,说出来的一句话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她还是个孩子,知道错了,就饶过她吧!试想,一个堂堂的留学生,占用着国家的教育资源,对自己的祖国没有一点认同感,这样的人能饶过吗?说她还是个孩子,这真是莫大的笑话。不过从许可馨胆大妄为、肆无忌惮的做派来看,她也许是从小就犯过不少错误的人,只不过都是在家长的一句话中:她还是个孩子,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断地犯错,不断地被原谅,家长成了她犯错的坚强后盾,否则她也不会如此的口无遮拦,我行我素。
许可馨:我骂也骂了,怎么啦?我还是个孩子呢!
二、我见过的熊孩子,家长竟然是如此的嚣张和霸道。上个月的一个周六,我和女儿吃完晚饭后,便到海边的堤坝上散步。当时天气闷热,晚上的堤坝人来人往,一个熊孩子脚踏滑板车在人群中横冲直闯,一个不小心,便把我女儿的脚给撞到了,竟然一点都不当一回事,我一气之下便上前拽住那个熊孩子,说:“小朋友,你撞了人,怎么连句道歉话都没说呀!”这时,后面上来一位约30多岁的女子,应该是这位孩子的家长,对我大声地说:“你一个大男人跟一个孩子计较什么啊,他还不懂事,难道你也不懂事吗?撞了就撞了呗,又没有什么大问题。”听到这位家长的话,我刚想发火,我女儿便在旁边拉了我一把,说:“老爸,算了,犯不着跟这种人计较,我们走吧。”听到女儿这样说,我只好听从女儿的话离开了。
回来的时候,在半路上听到有人围成一堆在争吵,声音还蛮大的。于是我们便挤进去看,哟,原来又是那个熊孩子和他的妈妈。熊孩子在一边哇哇地哭着,而那位熊孩子的妈妈正在与人争辩。听了一会,我大概明白了,原来那个熊孩子撞到了另一位孩子,谁知道这位孩子的父亲是个硬茬,顺手就给了那位脚踏滑板车的熊孩子一个响亮的耳光。因此,两边的家长就开骂了。可见,不及时约束孩子的行为,最终到头来也会为此付出代价的。
三、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是这样说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熊将领带出的士兵肯定没有一个像样的。由此可见:一个熊家长,带出的孩子肯定也是熊样。《亮剑》这部电视剧,李云龙之所以带出的兵能征善战,勇猛而不怕死,与李云龙的调教和带兵有方有着很大的关系。“狭路相逢勇者胜”是他的经典名言,而逢敌必亮剑,是他的勇士精神的体现。这里面其实也向我们讲明了一个道理: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就不能够为其开脱,要跟孩子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会造成什么影响。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孩子犯错,如果家长一味地偏袒,让别人原谅,让 社会 为其承担,那么将来这个孩子长大后,就会养成为所欲为的性格,终有一天为患 社会 。真正到了那一天,家长就真正是后悔莫及了。
李云龙的话是否对家长有启发呢?
结语: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年龄小,做错什么都该被原谅,如果有人太在意,就是小肚子鸡肠,气量小,不大度。因为“他还是个孩子”,所以全世界都要理解他、原谅他。熟不知,就是因为你总喜欢护犊子,溺爱和纵容,不忍心管教孩子,那么总有一天这个 社会 一定会替你狠狠地惩罚他。“养不教父之过”,奉劝家长,千万别让“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毁掉孩子的一生。这个要分情况的!
一、我自己的小神兽犯错了,别人宽慰我“他还只是个孩子”,我会一笑置之,对他人的话表示认同,给儿子们留够足够面子。等到没人或者回到家以后,我会把他们范的错在他们身上重演无数遍,直到深刻认识这样做的后果为止。男孩子,就要对自己的行为举止负责,不能因为是个孩子就可以打着“年幼无知”的旗号,做惹人讨厌的事情。陋习不改,任何时候都是“无知”。做错了事就要道歉,别人帮了忙就要道谢。
我的小神兽也曾吃过别人的东西,刚上幼儿园时候也曾拿过别人的握笔器……经过我不厌其烦的教导,甚至在他玩的时候拿他玩具,告诉他,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不然别人找不到会很着急。就像我拿了你的玩具,你也不开心是一样的……
孩子是一张白纸,分不清对错,作为有是非观的家长,要及时和孩子沟通,要正确引导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最好是让孩子切身感受自己做的事情给他人的感受。
二、如果是别人家的小孩,我会毫不留情的捧杀。至于父母会不会背后教育,那就不关我的事了。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妈妈带着年幼的孩子去朋友家做客,孩子调皮,把水洒在了朋友的钢琴上,孩子妈妈不仅没有道歉,还说:“他只是个孩子,你把水擦一下就好。”
该朋友心里非常的不开心,却仍然笑着说:“小朋友,谢谢你哦,这架钢琴早就该洗了。”
呵,孩子不懂事,听不出话外音,自然认为这是在夸他。
后来孩子妈妈带孩子去琴行玩,孩子看到钢琴,再次把一瓶矿泉水都倒在了钢琴上……
总结:孩子犯错,如果总是用“他还只是个孩子”来逃避责任,那总有一天,你自己不管教孩子,会有其他人帮你管。
前言
23岁是已经成年的年纪,应该明白父母能够让自己出国留学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却嫌弃每个月1万元生活费少,要知道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能够达到月薪一万的也不多。
一、父母和孩子沟通不够
最大问题可能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女生可能不知道父母赚钱很辛苦,每个月能够拿出一万元来供自己留学已经是全部了,而父母对孩子可能没有好好说明,不要一味指责孩子不懂事,应该明白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用的方式方法是不是正确,双方有良好沟通,互相理解才能避免很多问题发生。
二、父母和孩子有没有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上思考?
在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到父亲每月收入为1.3万元,给孩子一万已经是最大力气了,给了这些前后,自己需要吃糠咽菜才能维持自己正常生活。而女儿朋友圈可以看出,对爸妈都不理解,经常大口辱骂自己父母,认为他们没本事,甚至连没钱为什么要生自己这种话都说出口了。可能是现在人心太浮躁,网络太发达以至于所有人都认为每个人都很有钱,生活得很好,所以这位女儿非常不满足自己现在的生活,但是却不知道她的生活已经是非常好了,因为还有更多人连出国留学都做不到。
三、感言
女儿不理解父亲,父亲似乎也不够了解女儿,这可能就是从小教育带来的影响。社会发达了,人民受教育程度更高了,现在已经不是有口吃的就能过的年代了,教育更为重要。一旦生了孩子就一定要从小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并且要从小向她灌输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这种中华传统美德,这样才会有一个更好的子女,家庭才会越来越幸福。
我这个说法非常不合适,也不正确。我相信大家并不是仇视留学生,而是仇视那些“许可馨们”。
留学生无论是抱着什么目的去留学都无可厚非,不论你是否选择回国支持国家建设还是在国外另谋高就,我觉得大部分国人都可以接受。我们不想也不愿看到的是那些“许可馨们”,一边占着国家资源,一边骂着国家机构,这种没有良知,端碗骂娘的无良之辈谁不仇视??
奉劝某些少数留学生:你可能没有用国家的钱和物,完全靠着父母和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留学的机会,但是不要忘记,且永远都不要忘记是谁给了你这个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做人不要太“许可馨”了!
主要是有些留学生学成了不回到祖国,留在了美国,特别是中国派出去留学的人,留在美国了,公派出去的留学生,在为美国服务,而且美国政府处处刁难中国,总想找中国的事情,打压、打击中国,你学成了就应该回到国家做事情,相反,个别留学生帮助美国强大,这种行为就是暗地里帮外国人打中国人,这种人可恨,凡事中国人都有良知,对于公派出国的人,不回来留在美国,就是叛徒行为。
我有一个同学,他的女儿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就一般,但他对女儿的期望值很高,总觉得本乡本土的老师素质差。上初中把女儿送到省城。一个在乡村都跟不上的学生,到省城读初中就成了百分之百的差生。我同学高中毕业就开始搞建筑,80年代这一行最挣钱,没有几年,就富甲一方,成了真正的土豪。有钱人很任性, 省城都没有好老师,干脆到国外去上初中。把女儿送到了加拿大,万里之遥,女儿一年回来一次。春节的时候同学要我上他家玩儿,他的女儿抱一个洁白干净的猫在玩儿。看了看我,翻了翻眼,理都不理。还是我给他打招呼,她才哼了一声。我心想,这孩子完啦!
其实,中国的基础教育与世界发达的国家相比,已经很不错啦!硬件设施,师资力量都是比较过硬的,老师的教学水平与发达的国家相比丝毫都不差。特别是在城市,小学教师大多拥有大专本科文凭,初中教师具有本科,研究生学历。这样的学历,教小学,教初中绰绰有余。
我们拥有这么强大的基础教育?为什么每年花几十万还把学生送到国外去上学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学生早早送出去,适应外国的环境,最后拿到绿卡,移居海外。说到底,还是嫌弃祖国,嫌中国穷。是不是还有点儿崇洋媚外呢?只有这些学生的家长知道。从小就让孩子离开祖国,正如一个孩子离开母亲,大了他会对母亲有感情吗?有本事了还会回来报效祖国吗?
我并不仇视留学生,我们与西方的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应该派留学生去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文化。但是,应该在国内完成基础教育以后,有国家统一选派,公费留学,这样既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又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
至于留学生爱国不爱国的问题,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爱国者大有人在,卖国的也有。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他们是爱国留学生的杰出代表,得到中华民族世代尊重与爱戴。而现在的许可馨则令国人声讨,为什么呢?因为他缺失了对祖国的感情,对人民的感情。 国家供他上学,他却不饮水思源,反而侮辱祖国,辱骂人民。这样的留学生以后还能指望他干什么?
如果把网民声讨许可馨之类的留学生,当做对留学生的仇视,当做对留学生的妒恨,未免太过分了。连背离祖国,侮辱人民都不让网名发声,那么,留学生们能走向何方?我们的民族能走向何方呢?
什么“仇视心里”?有意制造矛盾,目的何在?部分网民对少数流学生谴责完全是为了整个国家和 社会 风气纯洁,少数留学生所作所为有辱华夏祖先和民族尊严,自私自利的一些人不但没有给国家带来好的能量,反而败坏了 社会 风气,给国家带来许多麻烦和损失,难道不应该谴责和批评指正吗?今天的留学生和当年为国为民族解放事业的留学生能相提并论吗?老实说今天的留学生有少数人是挂羊头卖狗肉,纯粹是一些纨绔子弟为了镀金去国外逍遥而已。
这次主要担心病毒外来输入,国内二次暴发仍有可能。长途旅行交叉感染。他们家长完全可以前去照料。意大利疫情最重的普拉托五万华人无一感染,只要不乱跑毫无问题。当然对那么小孩子去留学是很不理解,杨振宁就说中国大中小学不比美国差。他们移民倾向很显然,留学不归极有可能,留学又带走大量资金,在外不接受中国文化,只是个黄皮白心的香焦人而已,实在不那么亲了。
基本上为”和尚摸得,我为什么摸不得”的阿Q 心理。等他们也出去了,就知道哪里都一样。留学了,但是留学生过得未必就特别愉快。如今中国人有钱了,会好一点。在过去,老一辈的欧美留学生没有在中餐馆端盘子的真也不多。如今恐怕还是有的。攻击留学生的人大多仇富仇官倒是未必,但是完全不能排除这类人还是有的。
大概也是疫情下民心不稳的间接反映。
刚刚经历的武汉大会战可以说是惊涛骇浪中每一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刚刚喘一口气,国外疫情猛发,感染病毒病人呈几何级递增,然后就刮起华人回国的汹涌的波浪,其中最让人关心的是留学生,他们急于归国,国民都能理解。但是心底总有一丝担忧:担心国内好不容易控制的疫情反弹,同时又不面对他们此刻匆匆回国有点儿质问:平时为什你们就像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刻都来孔雀东南飞,真的让人措手不及!因此不免有过激的责问和不当的拒绝。相信远在海外的留学生和游子们,看着心里难受,又无言以对!
理解万岁!双方体谅一下,不要慌,愿意回来的,终究能想办法回来,迟早都会回来!所以安全第一,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妥妥的,然后安全抵达!
实话实说,谁都不希望把过多精力放在这上面,把这个问题界定为仇视心理,更是荒唐可笑,谁都不是三岁小孩,留学生现在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如果没有做对不起祖国、对不起人民的事情,又何必担忧我们会仇视呢?
留学生的存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以来,没有人去说过留学生什么,单单这段时间我们会火力全开呢?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愤怒是针对一小部分没有素质的留学生,就跟普通的没有素质的普通人是一个道理!
普通人没有随意褒贬他人的权利,留学生更没有权利不配合防疫工作、侮辱国家等不耻行为,不但没有权利,而且是一种违法行为,对于任何人的违法行为,我们当然有权利去进行批评和评价,这没有任何错误!
我就喜欢反驳这类似的问题,仇视也好,不仇视也罢,这都很正常,仇视的是崇洋媚外,别与贫富差距混为一谈,仇视的是用不正当手段至富的人,通过这次疫情,打破了很多崇洋媚外人的美梦,悬崖勒马回来也很正常,我们不能一捧子打死,回来,从新找到自己的位置,这都会有一个过程,儿女不好,但没有一个母亲会厌弃的。[赞]
什么叫仇视与仇恨,平日里广大网民关注这些留学生的事吗?他们富与有权和广大网民有毛关系!只是在举国防疫期间有些留学生及家长过于自私过于太关注自己的那个圈子,说出一些太出格的话,做出一些更出格的事,导致广大网民的反感!仅此而已!
1.国外的教育的确要比国内的教育质量高出很多。
2.国外有很好的语言环境。
3.国外的生活可能让你迅速成长。
说实话,写出上面的话很空洞。事实上,你的年龄真的很小,国外的生活你不一定能真正的适应。
国外好的语言环境可以让你的英语突飞猛进,同样那是被那个环境逼出来的,因为首先到了那里,语言不通,所以你不得不去努力学习语言,至少交流是必须的。
在国外你还会有孤独之感,毕竟你离开父母,身在他乡。我记得以前曾经有一则新闻,说得是一个大学生因为食堂的饭不好吃而跳楼。看起来可笑之极,但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因为长时间在父母身边,对父母的依赖感要比你想象的可怕的多。
因为你要出国,所以好多问题你都要考虑全面,深思熟虑之后在作出决定。如果你真的决定出国,就要知道你将来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你是不是真的准备好了。说了这么多好像没有帮你什么忙,我只是想告诉你,如果你在晚两年出国,情况会好的多。现在你可以努力的学习英语,让自己慢慢的适应着独立的思考,独立的生活。
这种情况貌似很多,出国留学真的没必要,我有一个亲戚的女儿留学之后虽然是回来工作了几年,但又嫁到外国去了,之后离婚了也不愿意回来,好像国籍都改了移民了,而且40多岁了也不生孩子,让家里的父母很是煎熬,我这亲戚就一个孩子啊。
所以说留学真的是没必要,不建议家长送孩子出国去留学。万一出国之后不回来了,那不是自找痛苦吗?而且出国之后可能遭遇的种种情况会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导致原本好好的孩子变得不像样。外国也很乱,特别是某国,黑帮之类的一抓一大把。男孩子还好,女孩子出国很不安全。。
出国留学的人,建议还是思想品德,爱国主义,要抓一抓。。而且现在祖国也不差,要学什么没有?不是以前了。
以上就是关于留学生父母纵容的全部内容,如果你还有相关疑问的话,记得联系我们。
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内容来自用户编辑发布,如有相关版权等问题,可以联系小编处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