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现在的汇率和学费标准,七年最少应该要花180万人民币。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颜之推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将来学有所成找个好工作就不用辛苦在农田在工地工作,或许在大多数人眼里农民和工人是如今社会最底层的存在,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如今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工农们的辛勤劳动。
26岁的肖源在国外学习了七年的文学专业,然而她一回来却做了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事情,她回到老家湖南娄底,承包了2400亩良田当起了农民。
在国外留学七年回家当农民,村子里人笑话她是神经病,不过对于肖源而言这可能是她做过最正确的选择了。
高学历人才回农村发展
我们国家近几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放弃在大城市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到农村干起农业工作。在湖南永州市有一个地方叫祁阳县,在那里有个特别出名的庄稼汉团队,不是说他们对于农活多么的擅长,而是这些庄稼汉都是硕士博士学历,有的甚至在高校研究所任职。
这个团队领头人叫叫陈小龙,毕业于厦门大学博士生,他专业是研究水稻生产,并且有着让大家都羡慕的研究所工作,年薪30万元。
结果让大家不解的是他竟然和其它来自中科院、农科院的八位博士一起来到湖南永州市祁阳县羊角塘镇江山村开始了庄稼汉的生活。
此外还有陕西的郑立兴是天津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学博士,他并非是专门研究农业科学的学者,然而在2016年郑立兴和自己的同事筹集了200万回到下乡包了195亩农田,开始发展有机农业。
像他们这样高学历人才会选择回农村发展也让很多人觉得纳闷,是大城市生活过腻了来农村体验生活了?
其实随着我们国家农业的发展已经慢慢走向了智能化、现代化,传统农民已经很难能应对得了现如今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换句话说,如果不好好读书可能将来我们连种田的资格都没有!
留学七年回家种田
现在国民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老一代农民反而看不起自己的职业了,他们都会告诉后生不好好读书就只有像自己一样种一辈子田了。
此外在外面上大学回来的学生还会被同村人议论,并把他当作反面教材告诉自己孩子这种人一辈子没啥出息,家里人含辛茹苦把他养大却只是回来种田而已。
在农村大多数人眼里所谓的成功人士就是不用劳动,坐在办公室动脑子吹空调就能拿到他们一辈子才能赚到的工资。
后来肖源的出现更是将这种价值观暴露得彻彻底底。肖源是湖南娄底的一名海外女硕士,在外面读书回来后不想着去大公司找好工作,却回来包了2千亩地自己当农民。
村民们得知这件事后就笑话肖源说她脑子有问题,怕是有神经病,在外面留学这么多年可以说是顶尖的人才了,结果却跑回来种田。而且他们还对自己孩子说:“读书读出来不要学肖源,像她这样是对不起自己多年的学习。”
当然这种思想不仅仅只在这一个地方,绝大多数农村都是如此,所以现在毕业的大学生又有几个愿意回去建设自己的家乡,甚至在外面过得不好都不愿意对家里人说,回家后还要假装在外面小有成就。
不过肖源却不在意村民们的议论,别人笑她太糊涂,她笑别人看不穿。肖源在海外学习的是文学专业,而真正的文学来自于生活,而对于肖源而言最想生活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乡农村了。
在这里有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有山川秀丽的诗情画意,回到农村当农民是肖源深思熟虑的结果,她觉得这样的生活更好的帮助自己创作。
回农村真就一无是处?
功夫不负有心人,肖源开的公司所生产的辣酱在湖南省还获得了省级大奖,大家虽然表面会客客气气喊她“小肖总”,但是心里却始终感叹这样的人做啥不好做农民。
从小农村的孩子就被教育:你读书读得好就去做公务员、教师、科学家,却没有人叫你去做农民,老师也会说:农民伯伯多辛苦,我们要尊敬他们,但是老师也不会叫你去做农民。
这种思想的背后将会是更多农村大学生宁愿在外面饿死也不会回到农村,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会被同乡人看不起,会被亲戚在背后指指点点说辛苦读出来书却还是回家种田。
可是农村培养了大量的精英人才,回农村真的就一无是处吗?
其实不然,像肖源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石家庄的范立涛和同村的4名大学生都是80后,但是他们也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选择回到乡下种地,并承包了近4000亩土地当起了新型农民,如今的他已经是石家庄陆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此外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老师,中科院博士林文,就常常在农田里工作被村里人嘲笑,但是他所做出来的研究却帮助了千千万万农民解决了生产问题。
农业未被挖掘的潜力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人才值不值得回农村发展呢?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耕地只有全世界的7%,结果我们却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
现如今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迅速,传统的农民已经无法处理如今的状况,所以国家十分重视农业科技型人才。
高学历回家种地本身没有什么错,在国内有不少的重点大学都是农业型建设院校,像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都是 985、211名校,大学生回家务农不是什么稀罕事,没必要害怕别人嘲笑。
此外农村更是年轻人发展事业的另一片天地,首先农业永远都被人们所需要。永不过时,但它的潜力却被人挖掘得很浅,有很多农业技术都需要实践去应用,所以很值得年轻人刻苦专研并发展属于自己的事业。
农村生活比城市过于艰苦,但是也是一个很好锻炼人的地方,相比较于在温室里生活工作的人,务农更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品格。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留城市还是回农村还是看自己适合什么。老一辈人的想法也应该转变一下了,年轻人做农民不再应该是让人笑话的稀罕事,至少都有尝试的勇气。
按现在的汇率和学费标准,七年最少应该要花180万人民币。
到底值不值得,给大家讲三个周围朋友的故事吧。
故事一:老公的同学,211大学毕业,但为人木讷,混得不好,一直在一个纺织厂里做车间主任。有个独生儿子,成绩一般,但心气极高,就是我们俗称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那种的。高三还没毕业,也不正经准备高考,一门心思的想出国留学。
其他家庭也就罢了,知道他们家什么情况吗?两口子年收入加起来不过十万,留学,想什么呢?可这孩子会闹啊,三天两头的,就要上房顶自杀。没办法,就这一个儿啊,说到底出国留学也不是什么坏事呀。得,凑钱呗。好在选的是新加坡,价钱温柔点,连学费带生活每年二十万出头。咬牙卖了房子,保证金还差五万人民币,就找到我老公头上了。后来总算凑齐了,孩子欢欢喜喜考了英语,去了新加坡。
你以为故事就完了?远着呢。几年大学没有真学到东西,在新加坡找不到工作,签证也到期了,急赤火燎地赶回国内。以为在国内就好找工作啦?同样一言难尽,高不成低不就的,最后去了一家私企打工,每月四千。老两口如今在成都省吃俭用还债买房,毕竟儿子以后还是要结婚的,还是那句重复的话:就这一个儿,能怎么办呢?
故事二:老公的朋友,我们市美的总代理商。够有钱吧,孩子还挺争气,女孩儿,从小一枚妥妥的学霸,高考刚结束,就被香港大学录取了,还特么的全额奖学金。瞧见了吧,什么叫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姑娘几年大学不仅一分钱没花,还倒找家里六十万港币,关键是人家家里还不差这点毛毛雨!
故事三:楼上邻居,也是个独生子,孩子高大帅气,几年前考上了中南财经大学。读了两年,又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每年的学费加生活费人民币四十来万,这对于一小康家庭来说负担还是挺重,就又去银行办了留学贷款。好在孩子争气,毕业以后就在硅谷找了份工作,就是扎克伯克的那家公司,负责技术维护。
现在邻居欠银行的钱早还清了,可还是心事重重,毕竟孩子已在在美国结婚了,以后回不回国很难说。自己和老伴去一趟美国费老劲儿了,语言不通离城又远的。以后要真老了,走不动了,可咋办?
这三个故事绝不虚构,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事儿。花一百万给孩子留学,值不值得的,网友们,你们怎么看?
以上就是关于留学7年花了200万的全部内容,如果你还有相关疑问的话,记得联系我们。
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内容来自用户编辑发布,如有相关版权等问题,可以联系小编处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