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荷兰留学生学成归国,在村里搞AI种植,中国农业未来都要这个样

2022-12-31 06:02:17编辑:弃夜

看到某条新闻,我很兴奋。 一个叫郝亦成的年轻人在荷兰留学4年,学成回国后在村子里开始了AI栽培。

他投资8500万美元,在村里建了占地1300亩的大棚浆果基地,每年亩产达3000公斤。

,荷兰留学生学成归国,在村里搞AI种植,中国农业未来都要这个样

要知道荷兰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业出口国,也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郝亦成留学的瓦赫宁根大学是世界农业发展方向最好的研究型大学。

他现在回来创业是有原因的。

郝亦成说,种浆果、卖浆果不是他的目标,他的愿望是把在荷兰学到的知识投入中国农业,致力于提高中国农业水平。

回顾过去,中国农民没有系统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生产中多依靠经验决策,生产效率普遍较低,经常出现靠天吃饭的局面。

如今,中国农业有邓亦成这样的新农人做后盾,而在他身后,国家也大力扶持农业,开设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三大经营主体,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更令人高兴的是,国家走在前列,许多社会企业也利用自己的优势,为中国农业弯道超车提供了契机。

比如华为已经将5G技术、卫星遥感、大数据等全球领先的前沿技术应用于农业,与禾丰种业、淄博移动合作,共建占地500亩的5G生态无人农场。

农场内有一大片郁郁葱葱的农苗和田地之间耕作的无人机器设备。

现代化农民在控制室里,按几个按钮就可以完成插秧、施肥、浇水等一系列生产操作。

另外,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也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帮助农民,帮助中国传统商品销售方式转型升级。

其中开始农业的许多举措,可以说是这条路的先驱。

拼多多不仅帮助农民销售商品,平台还积极构建专门针对农产品的物流基础设施,优化农产品供应链,让农民真正卖生产、得劳动。

多份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农业投入力度还在加大。

目前,平台已直接连接1200万农户,累计贫困人数超过百万。

而且平台一季度补贴100.719亿元用于农产品。

科技下乡正在改变中国农业的种植方式,让农民们更高效地种植农产品。

互联网和物流的发展将这些农产品更快地送到城市消费者的餐桌上。

两者相辅相成,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使耕地成为一项值得做的职业。

更多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