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8日,中国和荷兰将迎来大使级外交关系建立50周年。
君子之交半个世纪了,奶大叔在这里祝愿中荷友谊长存,中荷人民生活幸福。
2022年1月1日18时05分,中国驻荷兰大使馆与荷兰驻华大使馆共同发布中荷建交50周年官方标志。
来源:北京日报
一目了然,logo采用了“中国红”和“荷兰橙”两种颜色。
左侧由抽象的流水线构成数字“50”,50没有写完。 在体现纪念建交50周年重要节点的同时,中荷关系将以50周年为新起点,继续向前发展。
底部象征着河流的分支,同时也是汉字的“人”。
标志右侧用中荷双语写着“中荷建交50周年”。
在中荷两国历史文化中,“水”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自古就有“上善若水”的哲学理念和“大禹治水”等历史典故。 荷兰以“海上车夫”而闻名,与水共生,围海造田。
400年前,中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了经贸文化往来。
标志以“水”为基本设计元素,意味着两国开放包容的文化友谊源远流长。
来源: pixabay.com
400年前,荷兰人把中国商品带回欧洲,比如瓷器和茶叶,向欧洲人展示古老中国的各种产品,了解中国,喜欢上了神秘的东方文明。
明朝中期,郑和率船队东渡西方,开辟了中国远洋航行的新时代。 中国和欧洲的海上贸易开始繁荣起来。
荷兰和中国在物理上相距很远,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到中国北京,有7900公里。 但是建交以来,两国在教育、旅游、人文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合作。
2021年至2022年,受疫情影响,仍有5340名中国留学生赴荷兰留学,中国成为荷兰国际学生第三大来源地(排名第一的分别是德国和意大利)。
2016年,海牙中国文化中心正式成立。 这是中国政府在荷兰设立的官方文化机构,荷兰还在许多城市设立孔子学院,开设孔子课堂,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
瘟疫爆发前的2019年,荷兰接待了38万中国游客。
中国游客们在华丽的郁金香花海中,在古朴的风车和运河旁,在古典艺术作品面前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梵高博物馆来源: pixabay.com
2017年,国宝大熊猫“武雯”和“星雅”带着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来到荷兰,赢得了大批粉丝。 荷兰人再花700万欧元的巨款建造熊猫馆,照顾两个人。
2020年,武雯顺利生下了熊猫宝宝。 这也是熊猫中心和货主共同努力的科研结晶。
(打着链接在荷兰看熊猫安家)
荷兰农业实力强大,农产品不仅出口到欧洲各国,还出口到中国。
喜力、联合利华、飞利浦,还有我们的菲市兰,从食品到日本化,这些人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来自荷兰。
在郁金香盛开的今天,为庆祝建交50周年,江苏、重庆、广州等多个中国城市举办了“中荷建交50周年特别花展”。 五彩缤纷的荷兰郁金香迎着阳光绽放,人们可以在遵守防疫规则的前提下尽情观赏,领略荷兰国花的风采。
来源:微博@可乐盐城
建筑可以承载历史,反映一个国家的人文底蕴,也可以作为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
今天,荷兰的中国式建筑越来越多,一方面传播中国文化,另一方面让荷兰的中国人和留学生感受到特殊的亲切。
在阿姆斯特丹的Zeedijk街(中文名:善德街)上,有一座爱荷华寺,荷兰希望与中国一代人友好相处。
爱荷华寺是佛教寺院,院内的“师兄”是中国人,热心地询问来的游客是否需要烧香,并向烧香的游客赠送法语。
荷兰人和中国人都喜欢来祈祷和观光,寻求欢乐和平安。
但是,由于新冠灾祸的影响,寺庙每周二、周四只对6班的游客开放,所以在荷兰的伙伴想去的话必须注意时间。
来源: Twitter@JulioGil
鹿特丹有两个标志性的中国式建筑:丹华亭和华人墓地。
丹华亭是目前保存在中式酒舫海洋乐园对面公园的中式亭,由荷兰华人华侨捐赠修建,是送给鹿特丹市的礼物。
1991年,鹿特丹市长代表全体市民接受,表示感谢。
展馆里有这样的说明:
“丹是鹿特丹之名,华也是中华之名。
”
这就是丹华亭名字的由来。
展馆对联和“丹华亭”三个大字,是中国着名书画家程十先生题写的。
华人墓园位于鹿特丹南部墓地,为已故中国人埋葬而特别建造,于2000年9月竣工。
这也是荷兰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巨大的中国人墓地。
公墓竣工当天,时任中国驻荷兰大使、鹿特丹市长一同到场,共同庆祝这一盛大时刻。
在海牙,唐人街前后各矗立着两座中国式的牌坊。 鸟居是12年前建造的,但由于日晒风导致建筑物损坏,2020年进行了整修。
牌坊上有祥云和腾龙图案,充满了中国的古朴气质。
来源:网络新闻
一方面是中国人在荷兰建造中国式建筑,另一方面是荷兰人也来到中国建造现代建筑。
北有“大袈裟”(央视大楼),南有“小蛮腰”),南有北,两个中国标志性地标,设计师拥有同一个标签——荷兰人。
再现中国朋友圈的天津滨海图书馆,从设计到完成仅用了3年,就由荷兰设计师建造。
作为杭州新地标的来福士,“掀起”了钱塘江的潮流,同样是荷兰设计师的创意。
中荷建交半个世纪、50年间发生的故事,黑暗也不会结束。 衷心感谢为促进中荷友谊作出贡献的人士,希望两国发展更加紧密,在更多合作领域碰撞出精彩火花。
奶叔也祝瘟疫早日过去,让中荷两国人民互相看看,游一游吧!
奶粉们,中荷建交50周年,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结束—
我是荷兰的牛奶叔叔
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育儿知识、牛奶营养、荷兰逸闻打包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