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晨妈妈
图片来源|网络
大宝进入中学后,中考的压力是躺在我们身上的一大堆。
有一天和同事聊天,她女儿和大宝同班,但不在学校。 他说,如果女儿真的考不上高中,他就做好了上高中的心理准备。
理由是我们教了那么多学生。 一些已经毕业的学生工作不到三天就辞职了,至今向家人寻求帮助。 你会发现大学毕业并不一定能顺利。
相反,她亲戚的孩子学习了高职技术,似乎还在发展。 与其这样,还不如顺应国家潮流,学习一门技术养活自己。
我很佩服同事的感受,但我不太赞同她的意见。
确实,有些学生上了大学,也在家里混了4年,到了社会上连养活自己都没有,但从大学毕业的比例来说,这个比例很小。
虽然大学毕业还没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大学毕业更好的发展比例一定高于升入大学。 大学毕业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用作为大人的身份和思考去探索新的世界。
01在大学毕业的年龄探索社会,风险很大。 国家提高中考难度,淘汰50%的学生进大学是为了适应国家发展的方向,但比起大学毕业的学生进入社会,风险无疑更大。
目前,有关职高的发展并不完善,大众在观念上的接受度远远不如普通高校。
一般来说,高职是分数不够高的孩子,年龄小,初中毕业才15、16岁。
如果不去学校,打工只能是纯粹的体力。 这么大的孩子也没吃过苦。 我也不喜欢很多工作。 工作选择余地很低,不稳定。
继续上学的话,很多职业高中的分数非常低就能进。 另外,除了高职技术轻文化课之外,16岁的孩子还没有完整的三观。 如果学校的气氛不认真学习,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技术,都会出现混淆的孩子。
我有个朋友,儿子从小就比较懂事,但讨厌读书,勉强从中学毕业。
高中当然不及格,上高中不久孩子就回来了。
听妈妈说,很多同学不上课,除了用手机玩游戏,有些同学整天谈恋爱,老师也不认真教,觉得浪费时间根本不去。
但是不去能做什么? 你不能每天都在家吧。
朋友也很舒服,但既然读书这条路不通,到了年龄就带他去当兵。
三年级的小兵回来了,年纪大了,也学了开车的手艺,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算结婚了,也要完成父母的任务。
等长大的日子,去熟人的店里帮忙,为了打发时间也锻炼自己。
终于到了年龄,孩子不想去当兵。 后来,听说父母回老家了,去找熟人学习技术,但关于要学什么并不太清楚。
高职学生3年后也可以参加高考,但如果16岁初中毕业,又进入相似的环境,这些孩子很难清楚认识和规划自己的未来。 逆袭虽然有奇迹,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做到。
职业确实不高不低,但早早决定的孩子,选择的空间和范围其实非常少,与这个强调学位的时代相比,你参与的世界非常广阔。
更何况,和初中入学考试相比,大学入学考试可以选择的学校很多,合格率也稍高。
再退一步说,高考也有以前是本三的大学,但是大学毕业的孩子的年龄也大了,有了一定的区分度。
02升入大学是孩子成为独立人的真正开始。 每个人无论出身背景如何,都有必须自己经历的经历,有必须自己感受的经历,也有必须自己安排的。
从幼儿园到大学期间,不管这个孩子多独立,有时候父母和老师都需要催促安排。
父母担心,孩子也没有能力计划所有的事情。
进入大学,很多同学都已经18岁了。 法律规定你是大人。 你的一切行为自己选择,一切后果也自己承担。
大学的教育和初高中的教育大不相同。 教知识,但不限于知识,还要考试。 但是,它肯定没有初高中考试那么重要。 堆积如山的很多卷子压在你头上。
我认为大学是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 在大学老师系统化的教授下,让你逐步认识自己,挖掘你的兴趣和爱好,挖掘你的潜能,让你慢慢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所以大学强调学习,也强调实践,强调和老师探讨,但更多的是和你自己的思维体系形成正确的三观。
有某大学学位,打开通往社会的大门。
毕竟,在学历随处可见的时代,不管你有没有能力,没有这个敲门砖,谁会给你机会? 在人才济济的市场上,有多少伯乐能认识你?
经过四年的班级培训,即使毕业的不是专业工作,对于以后的工作,你的理解和学习能力也会给你适应的空间。
为什么很多人去好学校? 学阀聚集的环境让人不由得想成为更好、更优秀的大学。 一所好大学,他给你展示的视野、结构和世界非同一般。
我认识的一位老师,虽然女儿的高考学校是名牌学校,但是没有进入心里的专业。 之后,通过换专业读了喜欢的经济专业。
在大学里,她的女儿参加了很多省级、国家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大学三年级学生作为交流生去荷兰留学,大学四年级学生在美国读研究生。 毕业后可以选择的岗位比不上我们。
03大学是个小社会,你的提高能全方位地考上大学并不证明你优秀,但它一定能证明你有一些优秀的素质
随着高考的扩大,表面上看大学似乎更容易了,但报考的学生都知道,读书其实很辛苦很无聊,要想克服寂寞和孤独,让学校的课程非常出色,并不容易。
学习成绩可以增强你的自信心,在学校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各项考试成绩证明了你的努力,付出是有结果的,也让你认识到作为学生,学习是主要任务,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
上了大学,父母不再安排一切了。 简单到每天都吃和穿,必须自己安排。 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费用本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学与来自全国的同学交往,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冲突其实也是了解社会的一种方式,也是教育的一种。 除了原来你熟悉的世界之外,还有这么多不同的观念风俗差异。
学习和不同性格的同学交往,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今后走向社会的人脉资源。
大学里有各种各样的讲座。 在这里,我偶尔会和在书和新闻上听到的名士对话。 也许受他们的启发,击中了你将来想走的路。
评价大学优秀程度的标准已经不是一个了。 在这里可以充分发挥你的优点。 另外,你还会学会在与他人的优秀比较中调整自己的心情,与不那么优秀的自己和解。
真的,毕业这么多年了,每当我走进校园,来往的学生们似乎都感受到青春的热气。 在那里,你勇敢而热情,经历着失败和打击,你还憧憬着未来,朗朗上口地读书,湖边的小亭与朋友三三两两地议论着。
那在高中的苦读中很少被宣传过,那也是进入社会后再也没有的舒适。
人生可以有不同的路,也可以有千百种经历,但有一种经历只有大学给你,研究生和博士学位都不会有同样的感受。
我在大学工作了18年,带来了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我一直同意这一点。
如果你真的努力过只能上大学,那也是人生的选择,但是如果你努力过能上大学,你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吗? 对普通人来说,那也有比较容易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