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民航大学当过教师,教空中乘务班的学生。 其中,学生鲍梦霆的习作刊登在《上海民航报》。
我给外国人当过教师。 学生是日本航空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职员。
曾介绍过刊登在上海《劳动报》 《青年报》 《上海后勤》杂志上的日航上海分店长高原正延、职员高仓信夫等人努力学习中文的报道。
报纸出版后,这些学生看到自己的名字刊登在中国报纸上,很高兴,学习中文的动力高涨了!
下次在荷兰过暑假,顺便再当一次“老师”。 学生是6岁的孙子和他的挚友r (化名)。
荷兰儿童幸福指数连续几年在世界发达国家中排名第一,被称为“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儿童”。
这是因为这个国家社会福利高,家庭生活无忧;社会上少“职业贵贱”观念,少“学习做优”的晋升理念,学生学业负担轻。
因此,成为荷兰小学生的“老师”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考验。
我的课是每周一节课,每次两节课,每节课半小时。
从上海出发前,我准备了四件“宝”:
首先,我在网上买了一个小铃铛。
铃一响,学生知道上课时间到了,又一响,课就结束了。
孙子看到这个铃,很喜欢,把它当作玩具,平时经常用它来摇,给我发“通知”等新闻。
第二,我把自己写的书《行走旅途——全球值得一游的N处》和女儿的著作《我在荷兰留学的日子》放进行李箱,试图在两个学生身上树立我的形象权威,从侧面证明我有多么“了不起”。 我知道哪两个孩子什么感觉都没有,不吃这一套,我只好闷闷不乐。
第三,我有两本《基础汉语课本》以防需要。
第四,我带了两本笔记本,分别发给他们做课堂笔记用。
没想到他们在一页上写几个大字,所以当天就用完了。
第一节课,我做了自我介绍:“我是罗老师。 我是中国人。 我是上海人…"
然后请学生分别介绍自己,测试和锻炼汉语口语交际能力。
r的年龄比我孙子大一岁,请他先示范一下。
r说了一个好故事,有了个好头!
上课要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我说年、月、日这些名词的时候,他们听不懂,听不懂。
那几天正好他们的孩子过生日,所以我告诉了他孙子的生日,爸爸妈妈的生日时间。 他高兴地把这些日子记在日历上,反复背诵自己和父母的生日时间。
后来,我解释了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他很容易就记住了。
孙子这样说。 “我爷爷教我中文,我爷爷教我荷兰语。
”
在那里,我们互相教导。
我从1、2、3、4、5的荷兰语“een、twee、drie、vier、vijf”学习,说“你好”的荷兰语“Hoe gaat het”,荷兰城市乌特勒支( twee )
前几天我和孙子去超市买东西了,请他带我去了厕所。
他走到仓库前,有点记不清楚了,犹豫着。
于是他问了一下超市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把我们带到仓库里,指着左边的厕所。
孙子出来用普通话对我说。 “爷爷,我学会了记地图! ”
我一听,他把形容词套得这么准确、形象,不由得大喜,马上夸奖他!
现在,我的两个荷兰小学生有时叫我“罗老师”,我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