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元,马来西亚,一年获得学位。
你去吗?
文|顾翊羽
编辑|余乐
我读研究生的目的是“公务员考试”,据说是“水充足”。 对方的中介几乎不加思考,“我们去马来西亚吧。 学校是世界前100名。
”
我犹豫了一下,“排名高的话很难申请吗? 我的能力很低。
”
“放心,我们会和学校合作,接受你的录用。
”对方露出了暗笑,“一年人民币5万-6万,比你在国内读还便宜。
”
日前,湖南邵阳学院以1900万人次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的事件开始发酵。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推荐密集算法,很快发现不仅是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白俄罗斯等国也是“水博”、“水硕”的好地方。
“水”通常是指含金量不高。 在此之前,“水硕”已经被用来戏弄国外的一年制硕士学位很久了。
但令人意外的是,现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活跃着很多想去这些地方的“高学历”年轻人。
与过去害怕被称为“水硕”不同,他们要的是“水”。 容易合格,学制短,容易毕业。
“公务员考试、插班考试、落户考试、国有企业就业考试,这些都是学历最高的。
有“水”硕士学位就可以入场券。
“考上英国某QS排行榜前100名的大学4年级学生坦率地告诉我。
现在本科学历进入体制内太难了,读研究生意味着一年的时间和50万元人民币可以换票,她觉得很有价值。
水硕们唱到了欢快的《水硕之歌》。
这首歌最初是嘀嘀打车的英国留学学生创作的,随后在整个中文网上掀起了二创热潮。
歌中写道:“渡重洋读水硕,不及三本和专科。
但是我觉得可以。 一年的生活更快乐。
”
这样的好事看起来很容易实现。
留学中介不仅充斥着社交平台,保证招聘的渠道似乎也在手中。
但是,我咨询了号称可以定制“提高定居学历”的留学顾问,结果有了开头的对话。
“水硕再水也是硕。
“也许是窥见了我的犹豫,对方的下一句话就像打了一针强心针一样。
“去读水硕的人不会告诉你水硕的好处。
因为他们是真正的既得利益者。
”
既得利益者
“求全日制水硕。
时间越短越好。 不需要英语成绩。 没有必要出国。 国家承认双重证书。
”
在社交平台上,这些是有意阅读水硕的人发布的最常见的诉求。
他们希望以最低成本换取硕士学历身份,满足通用试卷和大城市落户的硬性条件。
不管学生的要求看起来多么优秀,总是神通广大的留学顾问都能满足。
与早年“水硕”目的地为少数留学产业化的英联邦国家不同,现在的选择有西班牙、马来西亚、乌克兰、白俄罗斯、蒙古、泰国等多种。
顾问们像屈臣氏的辅导员一样推销自己的学历产品,“可以特别上传书籍并登报。
没有必要去国外。
宝,跟我说悄悄话。
”
在这些帖子下,混淆学位被公开讨论,不用羞愧了。
羡慕的人说:“有钱也行。 有钱就去买学历”,讽刺的人说:“水到渠成也找不到工作。
”
关于教育本身,没有人在意。
过去一个月,孙曼在网上增加了至少40名留学顾问。
她今年从国内普通本科大学毕业,一直没有落实就业。
她想进入“体制内”——。 也就是说,只有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才是她的考虑范围。
孙曼的行动是小组的缩影。
清华大学发布的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21年该校签署三方就业协议的毕业生中,70%前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机构。
在这样的集体竞争中,用人单位的需求水涨船高。
父母也听说为了孙曼,通过当地的委托关系在一些体制内工作,但对方几乎都要求硕士学历。
他们鼓励孙曼学习。
女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她认为国内的应试竞争过于激烈。
即使一切顺利,她也需要努力考上普通学校的研究生,考上211或985大学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了这个有竞争力的学历,她必须考研一年三年,“性价比太低了。
”
留学明显更快更有效率。
“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的教育学专业,无论是专科毕业还是本科毕业都可以申请。 不需要语言成绩。 学制一年,课程以在线授课为主。
”
“马来西亚的城市大学、专科学校也可以申请。 一年制学业,可以安排语言要求。
”
“乌克兰留学,现在只有不需要出国的可以认定的硕士学位,名额有限,希望早点来。
”
孙曼制作了记录这些学校和专业的费用和学制等的Excel表。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否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她有必要逐一确认这些信息。
她说中间人难以置信,“现在几乎不存在接受所有网络课程并被认证的硕士。
骗子太多了,还有像样的机构中间人,为了赚钱故意推荐水硕,声称可以保证录用。
”
在她看来,只要国家承认学历,水硕就和“野鸡硕士”不一样,但仍然叫“水”,主要是因为录取门槛低,这也是很多国内研究生考生对“水硕”感到愤慨的原因。
“他们的研究生是拉皮条参加考试的,我们是花钱买的,为什么? 学制也是一样。
他们三年换来的东西,我们一年就得到了。 为什么? ”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这种心情很奇怪。
”
目前,在香港某大学学习研究生在线课程的秋季选择了“保用”中介服务。
她为了上研究生一共超过了20万。 其中中介费高达9万,而普通香港研究生院的中介费只有几千元。
秋说,这是因为自己的基础不好。
她现在最担心的是学历不能认定——。 这意味着国家不承认留学学历,这意味着这个学位将来不能用于考试定居。
“都是谎话。
潇潇在马来西亚学习多年,她就读的莫纳什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最新QS世界排名第57。
她告诉我,有些中间人声称自己能保证录用,但实际上并不一定真的有办法。
马来西亚留学的合格非常简单,“学生花钱乐意申请就可以了。
总有一天能上去。
”
她说,水硕的水在申请时可以操作的空间里。 她举例说,东南亚地区的一些中文硕士项目,即使要求英语成绩,也往往是份内言,“一共几套试卷,要提前交给学生,练习后再去考试。
”
事实
中间人说话很猫腻,但数据不会说谎。
以马来西亚为例,官方公布的留学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国际新生比2021年同期增长40%,总数达到9123人,其中来自中国的有3949人,比2021年同期增长49%。
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几年。
据新东方近3年发表的《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去亚洲国家和地区留学呈连年上升趋势。
日本、新加坡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白正阳从事留学中介工作10多年。
他年轻时接触的学生家庭并不富裕,但现在大部分学生来自工薪家庭。
他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留学从少数精英特权走向大众化,很多上班族也有了留学的机会。 但是对这个群体来说,从本科到国外学习还太贵了,他们选择更短的学制硕士留学,选择更便宜的国家。
从这个角度来说,硕士留学人数和国家的数量一多,学历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是一种必然。
”
事实上,这一必然是结果,——由于海外硕士学位人数增多,学历相对下降,求职竞争加剧,门槛提高,反过来也促使更多的人去留学攻读硕士学位,提高就业竞争力。
白正阳感慨,2022年硕士留学申请是他经历最多的一年。
他举例说,在他自己接触的人群中,申请英国硕士学位的人数上升了约50%。 急剧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今年有很多年轻人“毕业”职场; 二是报考人数增加,其中失败选择留学的学生也增加;三是本科学历下降,导致海外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海外研究生的比例提高。
但中介不告诉学生的是,学历的价值不在于所有者的能力,而在于人才市场上拥有该学历的待业人数——,即供求关系。
回国越来越多,海外硕士学位也越来越“水”。
智联数据研究所《2021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比2018年翻了两番,其中应届毕业生增长67.3%。
2021年在国内就业的回国者总数与2020年大致相同。
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海归优先岗位持续减少。
2019年、2020年、2021年,海归优先岗位数量同比减少25.4%、23.5%、0.4%。
回国人数增加,优先回国的职位减少,竞争激化,情况变得严峻。
但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国外硕士背景,在地方上的认知度仍然高于国内高校。
2022年海外留学生招生就业竞争力洞察报告显示,尽管质疑留学生含金量的呼声不绝于耳,但海外留学生仍是不少城市人才招聘政策覆盖的重要人群。
广东省和平县今年的人才引进就是案例之一。
根据今年1月和平县公布的官方信息,这次的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了82名人才,半个月收到了800多份简历。
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1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00余名。
舆论的兴趣在于“学历内卷”。 和平县人均GDP虽然距离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但仍能吸引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毕业生。
但在想读水硕的人看来,这份名单上也有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荷兰、西班牙、泰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乌克兰等“水学校”的留学生。
没有人能在竞争中置身事外——与是否留学无关。
好处
杜老师今年28岁,211本科毕业后,在一家地方官媒工作6年,享有稳定、社会地位和大家羡慕。
直到今年他准备跳槽时,才发现他六年的工作经历与硕士前一张学历相比没有竞争优势。
“我通过了业务部门的面试和试稿,但在注册入职资料时,因为没有硕士学历而没有进入人力部门。
这样的事情竟然在三个月内发生了三次。
”
杜老师给我看了职场HR发的朋友圈截图。 “(今年的招聘考试)不到50个岗位逐鹿吸引了近2000名考生! 硕士学历考生占50%。
考生范围遍布全球,英国伯明翰大学等海外知名大学毕业生占10%,清华、北大等顶尖大学毕业生占30%。
”
他很惭愧,他在这个单位工作多年了,这个时候再应聘的话学历背景也无法满足。
学历奖金期渐行渐远。
硕士成为获得越来越好的工作的必要条件——,不是可选的。
特别是为了进入体制内。
中公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国考,本科生可报考岗位15492人,共计29051人,占总岗位数的94%,总招生人数的94%都与去年基本持平。 但硕博高学历人才需求明显上升,要求硕博学历的招聘人数为2188人、1252人,比去年增加705人、233人。
在体制内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海归也拥抱着这个“体制热”。
据益普索《2020海外留学趋势报告》报道,回国考试篇已成为留学生群体的热门选择。
在调查样本中,约半数留学生回国后在体制内工作,其中21%进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25%在国有企业工作。
“海外藤校的邀请就像club的入场券,硕士学位对进入国内的体制就像某种粮票,用学位换取资源。
杜老师认为,体制内最重视学历的是精英身份。
“读水硕也是一种身份。
“他补充说。
白正阳说,他接触的学生中,学术理想者很少,很多人都是为了就业而学习的。
“水硕复水也是硕士,享受所有公考插班考试优势,享受所有海归政策,同样享受各省市落户人才补贴。
”
除了能提高学历,水硕”的另一大作用是快速带来有吸引力的应届毕业生身份。
虽然不是只有应届毕业生参加插班考试,但应届生不仅在起点上比别人高,而且有利于定居。
2022年,上海改变落户政策,QS世界50强大学应届毕业生可以直接落户。
在北京的积分式户籍取得制度政策中,硕士学位可以得到26分,博士学位可以得到37分。
在此背景下,留学顾问们乘船推出了专业的“可落户硕士”。
“上海和北京的要求不同。 你的条件还是考虑一下上海的定居。 北京的定居操作太难了。
“一位留学顾问亲切地提醒了我。
最终,杜老师决定辞职去读研究生。
一家当地官方媒体的招聘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要求候选人年龄在28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以放宽到30岁。
”
他慌了。
他意识到,如果想在这个体制内继续职业发展,获得硕士学位是迫在眉睫的。
他只能读1年制水硕——国内硕士3年制,毕业时已经31岁了。
他已被香港某大学硕士录取,如果顺利,明年可以作为应届毕业生参加上述公司的录取。
那时他29岁,时间正好。
没有捷径
多位受访者向我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不是学位“水”,人“水”——无论在哪里都有人想走捷径。
捷径不一定通向平坦的道路。
本硕毕业于北大的宋齐目前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
我问了同事有没有水硕,他考虑了之后告诉了我。 “爱丁堡大学。
”
2022年,这所高中的QS世界大学排名第16,与“水”完全无缘。
但宋奇说,他的一些同事有留学背景的集中在哥伦比亚大学、帝国理工大学这样的大学。
比较起来,“爱大的是水硕。
”
目前,宋齐本科毕业生必须就读重点985所高校,出国留学必须符合本科985名、研究生QS前100名的条件。
但基于这个硬件,今年的竞争程度已经“哈佛教育学硕士来报名的只有四个人,我们的导师在问哈佛教育学院是否属于哈佛。
”
宋齐感谢毕业早。
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是,当可获得的资源变少时,有利的社会位置比“年轻”更让人羡慕。
2006年法国学者培拉特在《学历贬值:能力主义的社会危机》研究上个世纪法国的高等教育生态后提出,随着学历证书的大量颁发,学历证书作为雇主筛选标准的价值越来越低,学位作为社会地位晋升的调节作用越来越有限
本来,受过高等教育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历之间的收入差距,现在开始按照高等教育学校.专业的横向顺序来区分身份,或者按照本科或者硕士的纵向顺序来区分。
今天,一些新的变化正在我们周围发生。
在此之前,上海闵行区发布了2022年公务员招聘公告,对留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本科学历为国内双一流重点大学,二是海外硕士学位学制最低2年。
一位头部中介机构的文书老师告诉我,过去有很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存在的时候和瘟疫期间,水硕确实很盛行。
但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加,信息更加透明,“水硕”风险加大,目前他们已经有一些水硕扎山大学不敢申请,“后期学历无法认证,学生可能会闹事。
”
风吹草动之下,每个人都意识到冷暖。
孙曼说,她认为自己本科学历没有竞争力,即使有硕士学位,也与一些体制内的好单位绝缘。
于是经过反复考虑,她决定先报考插班,插班后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那样晋升就快了。
潇潇开始关注“商机”,虽然自己没有找过留学顾问,但她也想为有意去马来西亚的其他人申请留学赚钱。
她计划回到马来西亚有机会获得硕士学位,“不管是不是为了进入体制,还是有没有学历,相亲都是有益的。
”
文中的回答者都是化名。
实习生高启凡对正文也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