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嘉宾介绍:
张老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认证教师
●蓝桥杯前1%候选导师
●蓝桥杯优秀导师
国内外招生政策的变化
后疫情时代,美国很多大学不再要求提交标准化成绩,即GRE/SAT成绩。比如在哈佛大学,标准化成绩只作为申请的参考指标之一,鼓励学生提供能够证明自己学习能力和对未来进行规划的材料。哥大CS硕士对offer的要求是选择性提交GRE成绩。不仅是北美,英国的招生标准也变了。以英国爱丁堡大学为例。之前的招生要求是学习成绩70%,非学习成绩30%。但今年非学习成绩上升了10%,占40%,学习成绩下降到60%。可见海外国家的招生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在降低硬实力标准化结果的同时,强化了对软实力的要求,比如你是否有竞赛奖项,你有什么社会实践经验,是否能体现你的国际视野、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领导力等。,而这些也是写申请文件的重要材料。不仅仅是留学,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在国内升学也对竞赛奖项、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了刚性需求。比如江苏的综合评价招生,除了看高考成绩、校考成绩、学业考试成绩,还会重点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档案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占很大比重。自2020年取消自主招生后,现在有自主选拔资格的高校都把竞赛奖项和综合素质列为主要考核指标,不再看论文和专利。全国39所985强基础计划高校以及12所综合A级、12所综合B级高校的招生简章中对竞赛奖项有明确要求。虽然有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总章程里有“非必要”二字,但在分数相同的情况下,有竞赛奖项的学生肯定会被录取。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院校都向有学术特长的学生伸出了橄榄枝。
信息竞赛奖项的作用是什么?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而且热度依旧不减。无论是互联网应用、大数据还是现在最热门的人工智能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所以信息学竞赛奖也是升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背景提升项目。情报学竞赛成绩对名牌大学选拔学生有重要作用,对中考自主招生和新高考多元录取有很大帮助。它们已经成为中考特长生、强基础计划、综合评价、留学背景提升的重要申请条件。●省级一等奖、国家级奖项被重点中学、名牌大学认可;●初高中科技特长生选拔加分;●强基础计划/综合评价,是降分录取的重要参考;●全球认可的获奖证书,突出申请留学时的竞争优势。
情报学竞赛简介
●机器人大赛世界机器人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大会以“共创、共享、共享、共赢”为主题,注重产业与经济的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技术风向标、应用展示平台和产业加速器。机器人大赛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连续三次被列入教育部公布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竞赛名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部白名单”。机器人大赛主要围绕科研、技能、科普三大赛展开,其中一个分赛是算法编程专项赛,简称APO。APO组委会每年3月发布竞赛规则,7月举行预赛,8月举行冠军赛,12月举行决赛。由于上半年的疫情,从全国各地招募的选手没有达到预期的规模,导致最终晋级全国总决赛的人数略显不足。今年增加了场外卡赛,原定于11月26日、27日举行。只要进行一场比赛,就可以晋级决赛。本次比赛机会难得,今年是第一届APO比赛,所以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适合:10、11、12年级。这个比赛推荐高中生参加,因为升学需要的比赛奖项有效期三年。●蓝桥杯大赛蓝桥杯大赛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举办的全国性专业信息技术竞赛。蓝桥杯比赛虽然之前是纯商业比赛,但是市场认可度很高。14年来,蓝桥杯吸引了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1600多所高校,每年有近20万学生参赛,IBM、百度等知名企业全程参与。今年还入围了教育部白名单竞赛,进一步增加了权威性。评价分为科技素养、计算思维、编程能力三个方面。考生按年龄分为初、中、高级。适合:9、10、11年级。因为蓝桥杯的内容比较多,赛程比较长,所以训练周期比较长。建议最好从初中阶段开始接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CSP是一项软件能力认证,是NOIP各省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预赛。NOIP是五大学科竞赛之一,获奖证书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大亮点,可以让他们脱颖而出。同时,奥赛奖也是我国入学考试、高校招考的必考条件。获得省二等奖,享受211、985大部分自主招生降20分的优惠政策。省一等奖可降一本线录取或降60分。适合群体:建议从小学开始学习,因为这个项目难度最大,含金量最高,学习周期最长。
研究和社会实践项目
除了竞赛奖项的加持,海外申请研究也非常看重研究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以人工智能方向的科研项目为例,因为人工智能不仅是国外非常热门的专业,也是国内高校近年来新增最多的专业。研究项目主要涉及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领域,最终由中国计算机联合会颁发认证证书,并通过app或小程序展示项目成果。
测试的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边肖删除。
声明:本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如无“原创”字样,均为网上善意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收藏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