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第1138个真人的故事。
1996年的一天,一个在妈妈肚子里呆了7个多月的男婴在东莞虎门镇的一家医院出生了。因为早产不到3斤,出生时住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22天。

然后,10个月后,他被确诊为“脑瘫”,但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并没有让我父母崩溃。从此,一家人开始了长达18年的就医康复之路。小男孩在父母的陪同下,摇摇晃晃,坐着扭来扭去,没扶东西走了一会儿,然后收到了小学的录取通知书。最后,我抓住了高中留学的机会。从此,生活开始逆转。这顽强的生命就是我。(2022年在非洲加纳拍全家福,感恩父母不离不弃)我是李子康。我天生残疾。后来我一个人辗转三个国家读硕士。现在在英国创业。我出生在虎门农村,有一个九岁的妹妹。我父亲从事鞋类贸易,后来我们家搬到了广州。现在他们在非洲从事海鲜贸易,我妹妹在上高中。我们家的足迹跨度这么大,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坚强。为了给我治病,父亲努力赚钱,母亲背着我四处求医问药。我去过东莞、佛山、广州、北京,你能想象到的打针、吃药、针灸、按摩、理疗、手术,我都做过。你无法想象吃蟑螂,咬脚,穿a字架。我也做过。直到他走上康复训练和治疗之路,一家人才搬到广州,过上了租房的苦日子。当时康复训练每个月要花4000多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压力很大。(去广州确诊前在车旁照了一年左右)租房是一家老店,离爸爸工作的地方很近。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床垫,直到我五岁在北京做手术回来,因为我睡不到硬板床。一切都很艰难,但我的父母从未放弃我。为了康复,不管刮风下雨,我妈每天六点从出租屋坐一个小时十分钟的公交车到康复中心,抱着站立不稳,体重近40斤的我。到了第一件事就是我妈弯下腰抱着我的膝盖从一楼爬到二十楼,再从二十楼爬到七楼。康复中心八点开门。那里有专门的医生,有各种不同的设备:梯架、矫形架、滚轮等。和许多像我一样的人。所有项目必须由家庭成员陪同完成。如果父母不来,请保姆或阿姨帮忙。我妈全程陪着我,直到博物馆6点半闭馆。(2001年去北京做手术前,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我们属于国内康复治疗最早的一批。那时候除了看康复治疗师怎么做,也看其他家长怎么做,一直学着怎么做,只希望出现奇迹。但是我很累。我一刻也不能停,除了中午一个小时的午休,但是再累我也会继续。妈妈和爸爸盯着对方。一旦忽视,父母会很着急,甚至会打架,但越重越爱对方。当时有个小伙伴给我起名叫“铜皮铁骨”,就跟孙武空一样。很粗暴很粗暴,不管打多少次都不哭不喊,默默承受。大家都很理解。每个人都会累,都会想偷懒。但是所有的父母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想以后过得更好,就要坚持康复。“铜皮铁骨”成了互相鼓励的口号。而且,治疗的过程很漫长。大家都没接触过这个案例,都认为很快就能看到效果。但是,坚持下来却始终看不到效果,很焦虑。(2015年赴加拿大留学前在母校合影)妈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她也一直相信这个想法,但是没有用。母亲非常焦虑不安,后来被诊断为抑郁症。我妈虽然焦虑抑郁,但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之后我妈教了我一些简单的知识,比如看字帖,训练字帖,背乘法口诀,因为我在康复训练中心上不了幼儿园。康复的路上,虽然很苦很累,但父母的辛苦历历在目,无数个瞬间感动着我。因为每天8点前要赶到康复中心,早上又不能在家做早餐,所以妈妈会跑到公交车站旁边的小吃店,买一个咸蛋黄肉馅饺子,然后分给妈妈和儿子吃。当时的公交车有两种,一种是一元不带空的,一种是两元带空的。为了省钱,我们都坐一块钱不空调整。有时候没人让座,我妈总是抱着我从我家走到康复中心楼下。(我穿上了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校服)康复治疗使我们的家庭陷入了经济困境,但我的父母仍然为我创造了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我爸妈白天很累,但是晚上回到家,谁先到家谁做饭。每天都要在家里用最原始的方式做康复治疗。如果我表现好,我父亲会奖励我一个小M,等我攒够了钱,我就可以吃一顿麦当劳了。在父母潜移默化的鼓励和影响下,我也在想,为什么这么努力也没有效果?然后,我会加倍努力。所有的努力都要经历瓶颈期。刚开始康复的时候,走路都走不稳。我摇摇晃晃,摔倒了,坐不住了。非常扭曲。坐久了,腰和屁股会很疼。但到了六七岁,治疗效果逐渐显现。我可以坐着,靠墙走来走去,偶尔不拿东西走一会。(爱尔兰唯一的三冠王大学——国立都柏林大学商学院,是最好的商学院之一)父母看到这一幕,都很惊讶。和所有刚出生的妈妈一样,看到自己的孩子会走路,会喊,会笑,会哭。我也很激动!还收到了广州小学的录取通知书。终于可以联系普通人的生活,正常交友,终于有了自己的朋友。当我的生活渐渐平和,我妈的抑郁症也有所好转。后来父母考虑到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一个人身上,怕我压力太大,也怕我以后有个互相照顾的人。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妹妹出生了,妈妈的病彻底好了。8岁那年,我终于上了小学,而我放学后的康复目标就是保持现状。为防止肌肉萎缩,康复时间由原来的全天改为早晚各一小时。(2018年,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市政府访问)在我小学毕业之前,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偶尔看着别人在公园跑步,同学去升旗仪式和跑步锻炼,我会待在教室里。只是互相玩玩,一切正常。当时我有一个规律的学习政策,有需要可以随时请假。但是我把该上的课都上了,该写的作业都写了,一直是全职,除了不能参加户外活动。其他的都没什么区别。我的同学和老师特别照顾我。去吃午饭,大家去食堂吃饭,老师会安排同学帮我做饭;有些科目跟不上,老师会在课间,中午,甚至是拿着饭盒的时候帮我补课。我也很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虽然我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我绝对不会惹麻烦。我和同学团结友好,互相帮助。尤其是在体育课上,我很受欢迎。其他同学需要我保管书包之类的东西,我都会尽全力去做。(2016年加拿大阿甘冈赏枫)在儿童节,我会买一些零食和我的同学分享。课后,我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比如参加作文比赛和诗歌朗诵。2006年,我被评为广州市海珠区十佳少年。初中政治论文二等奖。只希望能为母校争光。小学阶段,学生没有进入青春期,学习压力不大。大家在一起相处的很好。但是进入初中后,同学中开始出现一些不友好的东西。初中开始的时候,因为不是广州户口,进初中要参加升学考试。我考上了学校的重点班,但是和班里的尖子生比起来,成绩差,拖累了全班的平均分。学生对我的歧视更加严重,我一度成为同学们笑话的来源。(我们全家在英国白金汉大学合影)那时候我语文很丑,数学物理都不好,只会英语。为了保证自己有特长,我报了一个校外的英语辅导班。四年的外语培训和学习为我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这个时候我的康复治疗从去康复中心变成了上门服务,每天的训练或者按摩时间缩短到了一个小时。随着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我感到焦虑,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第二,一个好朋友建议我出国。我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因为周边没见过残疾人出国。我父母也不同意。他们担心我会不适应。但是当我查了很多资料,做了很多调查,发现这不是不可能,而是给了我相当大的鼓励。我看到我因为脑瘫考上了哈佛大学,我有一个英国牛津大学的残疾博士。其实残疾人留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奇怪。但是很多人把他们的经历当成励志故事,却没有为他们办和普通人一样的出国手续。(我在学校)此时,我更强烈地想出国,因为我真的想换个环境。毕竟父母照顾了我十几年。他们很努力,而我渴望独立,没有机会独立做决定。爸爸还是很开明的。当我再次把出国的想法告诉他们的时候,正好我的表哥也打算出国。当他们发现有个亲戚可以互相照顾时,就放心地同意了。我很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在治疗期间对我很严格。但是当我提出自己的想法:出国,然后国与国之间转岗,创业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反对,一直尊重我的想法,给我最大的包容,鼓励我说“你想做,你就能做”。他们坚韧的性格塑造了我,让我能顺利度过晚年,顺利出国留学。在18年的康复道路上,他们默默的坚持,让我明白,要想成功的做一件事,我要付出的比我当初想象的要多得多。(英国白金汉大学的一对夫妇)初三,我花了一年时间准备出国材料,办理出国手续。整个过程比普通人艰难得多。初中毕业后,我在海珠商务职业学院选择了商务英语专业。我英语基础很好,学习也很努力。一年内两次通过全国英语考试,打破校园纪录,并获得全校技能比赛口语一等奖。我还代表我们系做了演讲,课后还帮学姐考了英语。这段经历坚定了我出国留学的信心。2015年,18岁,出国。康复后,我不得不自己照顾自己,我的生活发生了逆转。出国的时候父母还是有点担心,打算陪我三个月,虽然有亲戚陪着。但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适应,两周后他们就回国了。(广州江南外国语学校2018年励志演讲)刚到加拿大的时候,发现朋友和老师都很好,我能很快适应。在加拿大的高中,每个班都有少量的学生。一个班只有五六个学生,最大的一个班大概十五个学生。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可以因材施教或者因材施教。基本上我在学习上没有遇到什么障碍。英语过了,其他课程也能跟上节奏。生活上,出行方便。我在北美的多伦多。这么大的城市,超市、诊所、餐馆都不用跑多远,无障碍设施做得很好。有了红绿灯按钮,残疾人可以按这个按钮让红灯变长,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过马路。公交车有专用踏板,轮胎也可以降低高度,有无障碍厕所和观光电梯,还有很多配套的。我不仅很快适应了这种独立的生活,还非常愿意尝试新事物。(英国旅行者俱乐部2022和俱乐部48副主席)2016年,学校组织了13亿英镑的慈善长跑特里福克斯跑。作为学校的组织者,我策划了这个项目,帮助学校做慈善。当时我一天就筹到了1500加币。临近毕业,学校组织了五公里马拉松跑圣诞老人Shuffle。残疾人参加比赛是前所未有的,我也从来没有参加过。但出于尝试的想法,我参加了,顺利完成并获得了奖杯。虽然我的脚磨出了几个水泡,但是有勇气去尝试,坚持下去,这很棒。很多人看到我的故事会说很励志。但我想强调的是,每一个励志故事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些小事,都有尝试的积累。我尝试过很多事情,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了。其实成功与失败并不重要。关键是尝试的勇气和力量。敢迈出这一步,赢了很多人。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种经历。(以毕业生就业率高著称的英国白金汉大学)加拿大的高中学制是四年。我入学晚了两年。为了追回时间,我花了两年时间修完了高中四年的学分。加拿大四季分明,但冬季寒冷漫长,一年中有近九个月处于大冬。雪下得很大。我每天上课都很晚,回宿舍。然后在大雪覆盖的漆黑夜晚,我的助行器会陷在雪里,难以控制。所以,我打算离开加拿大,在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选择我喜欢的专业,并成功被录取。2017年,我来到了爱尔兰。在这里学习的一年时间里,我接触到了世界顶尖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理念。爱尔兰唯一的三冠王大学都柏林国立大学商学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本科和研究生出国留学,学习氛围感觉更像是一种“放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要求学生寻找专家的漏洞或反例,以便反驳。这可以训练我们从多维度观察问题,而不是盲目相信权威。(2019年与白金汉大学市场部负责人Tino签约)我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氛围,也很认真。许多国际学生放学后可能到处玩。基本都是呆在学校,迟到。我会主动和老师沟通,有不懂的地方会及时问。老师发现我和其他同学不一样,更加关注我。这里一年到头都是雨季。我需要用双手推着我的学步车出门,所以打不开伞。每次到学校,我都湿透了。所以,爱尔兰老师推荐我去英国白金汉大学。其实这里不下雨的话,一个人旅行还是挺方便的。后来,在我离开爱尔兰之前,我尝试了一个独自乘公共汽车旅行的计划。跟团游,英国签证,旅行都是第一次,对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很有好处。这种感觉对我影响很深。2019年,从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转学到英国白金汉大学。手续很简单,因为都属于英联邦同一个教育体系,学历互认。(2022毕业典礼与白金汉大学副校长詹姆斯托里)果然英国的气候没那么冷,一年四季不下雨,雪也不多,旅游也方便。白金汉大学是英国的中心。去英国其他地方参观考察相对简单快捷。此外,英国白金汉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学习和创业的机会。在英国白金汉大学,我担任过大使,作为工商管理系的毕业生代表,负责学校市场部的一些工作,参加过学校的管理会议。2021年获得学院颁发的奖项,2022年获得校长颁发的最佳毕业生奖。2019年,学业相对稳定,于是尝试创业。因为国内残疾人出国留学是空白的,而且我有能力做,同年5月创办了留学生平台。(白金汉大学国际学生招生经理Tino Santonocito给了我一封承认熊猫教育奖学金的公函)目的是帮助普通学生申请大学,也是帮助残疾人留学的公益渠道。解决选择哪个学校、专业、国家和地区的问题,以及签证手续和相关证件的问题。我还在加拿大的高中Unionville Academy和英国的白金汉大学设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奖学金,希望减轻他们的负担。该项目也得到了孵化学校的认可。同年12月,我回国做了一些宣传和励志演讲。去了东莞外国语学校,残联,残联。也有学校邀请我做公益演讲,比如深圳的中国梦,助残梦,都有代言。然后,陆续收到很多残疾人的关注和咨询。除了学术问题,我还问了残疾人的身份问题。为此,我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我就读于英国白金汉大学)但由于疫情,国际海运中断,出国受限,市场经济下滑,于是产生了“平台残障论坛”的想法。其宗旨是为残疾人群体发声,融入社会。我联系了东莞市残联,他们愿意提供一份签注。我也组建了队伍,参加了英格兰和中国的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最后进入了决赛。除了开辟各种招生渠道,还在加拿大的高中为母校招生。过去推荐过好几个学生,都被录取了,有的甚至被Offer了。我也是英国第一个招生的老师和学生,都是学校官方认可的。我的这些措施对在英国学习的中国学生也有启发作用。我开了一个大家都可以打破的先例。比如我在加拿大和英国的大学分别设立了奖学金项目,都收到了两国议员的推荐信。(2022年应邀出席英国议会活动并发表意见,与英国影子内阁乌丁男爵夫人阁下合影)这些都是可以操作的,也是可以有所成就的。这不仅是我的荣誉,也是整个中国社区的荣誉。今年6月,我在白金汉大学成立了中国校友会,帮助上海市政府合作进博会,帮助深圳宝安区科技局办了一个大赛,帮助他们引进人才。我对公司未来的规划还是脚踏实地,有重点的,我不是一个好高骛远的人。目前受疫情影响,还不能开展业务,后续要看市场的反应,才能确定下一步的规划流程。我个人的未来,目前感觉在英国生活更方便,英国的资源也能更好的支持我。然而,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毕竟我的根在中国。(2018年,东莞市残联与东莞市残联吴炳光先生讨论平台残疾论坛筹备事宜)未来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主要看空的发展。如果能把国外更好的项目引进国内,促进更好的人才落地,我会选择出国。如果中国像我这样的残疾人需要我面对面地谈论一些事情,我会回到中国。回想起来,我非常感谢父母的支持,让我做出了2015年出国的决定。如果一直在国内,我可能还是一个普通的残疾学生,但是出国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也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我出国的原因是想换个环境。就像我朋友说的,“你留在中国,和父母在一起,十年后你还是一样。如果你出国一段时间,生活自理等能力必然会因生活环境而改变和提高,那么你可能就不是十年前的你了。”不经历风雨怎么会遇到彩虹?(2019年圣诞节期间对中国进行商务访问)的确,因为我的残疾,之前父母帮我安排了很多重要的事情,照顾的很好。但是,如果有一天父母老了,剩下我一个人怎么办?我得有自己的应变能力,自己的一些思维方式和处理事情的能力,才能站稳脚跟。我们遇到的残疾人的事情,人生的风浪会比普通孩子更多更大起大落,所有经历的积累会让我成熟。在未来,我会不断尝试新的东西,希望我能有所突破。[口述:子康][编辑:燕子]我们无法经历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到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的照片!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的真实故事,请关注我们@真人访谈!
更多排行:[db: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