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被称为“双减”政策。一经发出,便淹没了整个教培行业,这一天成为了国内教培行业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什么是“双降”政策?为什么?《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作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生繁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的精力负担一年内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明显提高。”双降主要针对两个方面:第一,学校教育“减负”。学校教育需要做好“三管”“三提”,即管好教育教学秩序,管好考试评价,管好教师违规补课;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二是校外培训“减负”。对校外培训机构实行“三限”“三严”,即限制机构数量、培训时间和收费价格;严控内容行为,禁止任意大写,严控广告。“双减”政策的目的无疑是为了遏制校外培训对学校教育的干扰和侵害,减轻家庭教育负担,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为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长远来看,“双减”政策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惠民政策。“双降”对留学行业有什么影响?由于“双减”对校外培训的毁灭性影响,留学行业也是一片寒意。留学行业是教育行业的细分领域,其语言培训、背景提升等项目与教育培训行业有很多共同点。因此,对于“双降”是否会影响留学行业存在较大分歧。有人认为,国内“双降”,有条件的家庭很可能会改变孩子留学的轨道,对留学行业是利好;也有人说,教育和培训的消亡没有区别。没有“语言培训”等相关辅助工具的支持,留学申请的成功率会大打折扣,行业前景同样堪忧。出国留学属于可以受“双减”政策影响的范围。1.《意见》主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但补充内容提到了对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校外培训的治理,这意味着整个K-12阶段都属于这项政策的辐射范围。所以本科之前出国留学的“培训”可能属于“双减”辐射范围。第二,“学科”校外培训是“双减”政策的重点。相反,“非学科”并没有受到打击,可能会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学培训机构的转型而迎来新的机遇。所以可以说,留学培训和“学科”或“非学科”的区别是可以说的。比如留学要过语言关,最常用的留学英语和学科英语有很多重合,很难区分。留学和“双减”并不冲突但是“双减”真的会把所有属于范围内的相关训练都干掉吗?不一定!“双减”只是手段,教育多元化才是目的。上述“双减”是为了遏制校外培训对学校教育的干扰和侵害,防止教育被卷入。为什么要教育内卷?因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升学竞争太激烈。为什么明知竞争激烈还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学历改变命运,学历是职业发展的敲门砖。但是请思考两个问题:1。学历能否继续成为职业发展的敲门砖?2.大学教育适合每个人吗?答案不言而喻,但在其他路径被主流思想认可之前,参与升学竞争是99%家长的首选。“双减”及相关教育改革想要改变的,就是这样一种单一的教育路径和僵化的思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如果全社会的人才选拔只靠单一的轨道,那肯定是缺乏公平性的,会把一大批人的才能消灭掉。出国留学是实现教育多元化的途径之一,是国家鼓励和提倡的。所以我们推测留学培训行业会区别对待而不是团灭。国家支持留学的政策没有变。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故事。1978年7月10日凌晨3点,白宫的电话突然响起,随后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从睡梦中被惊醒。打电话的是弗兰克普雷斯博士,总统的科学顾问。他正在中国北京访问。卡特问,“你为什么这么早打电话?有什么坏消息吗?”普雷斯博士回答说:“不,我正在会见副总统邓小平,他问了我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他想知道能否送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他问能不能派五千人。”卡特想了一会儿,说:“你告诉邓小平,他可以派10万人。”当时,许多人不理解中国鼓励留学的决定,而邓小平在1978年3月18日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开幕式上提出了他的想法,比这个电话还要早。邓小平说,“任何民族或国家都需要学习其他民族和其他国家的长处,学习他们的先进科学技术。不仅因为今天的科技落后,我们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技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也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段话也揭示了即使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多年来仍然坚持鼓励留学的原因。国家对留学一直采取十六字方针:“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今年10月22日,教育部部长淮出席了2021中国国际教育研讨会全会。大会主题为“培育新机器,开设新办公室,构建开放的优质教育体系”。怀致开幕辞,强调“要继续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继续支持出国留学,提高来华留学质量。”这次会议让出国留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双减”政策下。官方重申鼓励留学的积极态度,对于一些有意改变教育轨迹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但也要看到,教育部特别指出,要“建立不鼓励、不提倡低龄留学的制度政策。”“双降”短期或利好留学所以推测“双降”并不是为了冲击留学行业,应该是给一些留学商家打开了一个曝光口。1)纯留学中介和仅涉及素质教育的背景改善不会受到影响;2)由于不鼓励和提倡低龄留学,中小学阶段的海外语言培训将按照学科的校外培训进行管理,高中阶段的海外语言培训不受影响;3)《意见》明确提出“禁止提供境外教育课程”“禁止聘请境外外国人开展培训活动”,IB、AP等课程和教学机构将受到规范管理。总之,有影响但不致命。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决定送孩子出国留学,还是有足够的资源和各种途径可以实现的。事实上,我们认为“双降”政策将在中短期内促进留学行业的发展。国内的教育改革需要时间,职业技术学校的成长需要沉淀,社会对非传统教育轨道的看法需要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家庭必须考虑让孩子出国接受优质教育,改变轨道,提高自我竞争力。国家也会给大部分留学生开绿灯,跑出轨道的各类人才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基石。出国留学是主流留学方向之一。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留学人员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邓小平、吉米卡特首批派遣52名留学人员到2019年,各类留学人员总数达到656.06万人。在已完成学业的490.44万人中,有423.17万人选择回国发展,占比86.28%。这些归国留学生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尤其是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从互联网到大数据,从新能源到5G应用,从生命科学到人工智能,有很多“海归”。他们已经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教育部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9年的11年间,留学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不断扩大。当年,留学生总数从2009年的22.93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70.35万人,11年间增长了3倍多;当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从2009年的10.83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58.03万人,增长了536%。越来越多的学生出国留学,其中选择回国就业创业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留学生见证并促进了祖国的全面发展。鼓励留学十六字政策中“来去自由”所表现出来的民族自信,就来源于此。出国留学行业趋势分析基于以上分析,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双降”政策对留学行业的影响是可控的,甚至可以说“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人对“外面的世界”的好奇心是不可改变的天性;另一方面,经济基础的改善所提供的各种教育轨道的选择,会驱使更多的家庭将目光投向留学。同时,家长也要关注留学行业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当前和可能发生的变化。1)留学目的国更加多元化。美国和英国一直是中国学生首选的英语国家。但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可能会遇到一个拐点,留学生的去向会更加多元化。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中国海外留学生发展报告(2020-2021)》显示,尽管过去15年美国海外留学生总数一直在增加,但自2009-2010学年以来,年增长率一直在下降,2019-2020学年从29.9%的高位降至0.8%。与此同时,根据IIE发布的《2020年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 Report 2020)的数据,2019-2020学年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学生人数较上一学年减少了1.8%,这是2008年经济危机后赴美留学人数的首次下降。中美摩擦,美国疫情控制不力等现实让留学生家庭更加关注目的地的安全。他们不再考虑美国和英国这两个传统的留学国家,而是更喜欢冲突较少、对中国人更友好的国家和地区。2)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亚太国家对留学生更有吸引力,尤其是年轻家庭。根据2020年年中发布的《启德教育新常态下留学现状报告》,选择去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的留学生比例略有上升,分别占4.54%、3.84%、2.51%。我们认为,以日本和新加坡为代表的亚太国家在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新加坡的高等教育排名世界第一,有着友好的就业市场。泰国的国际学校发展迅速,知名度高,支出低于欧美;最重要的是离大陆更近,方便陪读,文化有相通之处,对年轻的留学学生更有吸引力。3)留学大众化趋势仍将持续。自费留学比例稳步上升,留学大众化趋势将持续。数据显示,由父母和亲友资助的自费留学比例从2013年的89%上升到2018年的94.2%。更多的家庭负担得起,也愿意让孩子出国看世界,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根据《胡润财富报告2020》,截至2018年8月,中国共有3320万中产家庭,其中新增中产家庭超过1000万。2020年,中国拥有600万资产的“富裕家庭”数量首次突破500万。大多数中产阶级和富裕家庭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因此会特别重视下一代的教育,更愿意支付昂贵的费用送孩子出国学习交流。出国留学将成为更受欢迎的选择。
更多排行:[db: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