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21世纪教育学院院长
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2)》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全球留学仍在增长,目的国和来源国进一步多元化;中国仍是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2019年至2020年,中国有近百万学生在海外高等教育机构学习。
中国大陆学生留学有两大趋势:一是留学需求持续增长,留学将更加热门;二是留学目的国的选择更加多元化。除了美国,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的大学。中国将继续坚持新时期“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留学政策,为中国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类留学人员中,超过80%的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从1978年到2022年底,中国共有585.71万名海外留学生。其中,153.39万人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32.32万人已完成学业;3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46%。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社会持续良好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回国发展。出国留学不仅为中国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选择,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已经明确表示将继续支持出国留学。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强国际人才交流,用好各类人才。
留学,应该有两个基本的理性认识:
第一,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教育选择,也促进了教育的国际竞争和国际化。10年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321.24万,超过2012年之前的总数(260.47万)。留学可以说是从“精英”变成了“大众”。这与中国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加、教育需求多样化、国家支持留学等因素密切相关。与中国留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是,2015年中国超过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全球第三大留学生进口国。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留学生来华学习。2019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报告提出,打造教育开放新格局。全面提高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推动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学位、标准、经验互认。优化留学服务。实施中国留学计划,建立健全中国留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提升中国留学质量。
二是留学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目前,留学回国人员完成学业的比例迅速增加: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就业机会增多;另一方面,由于留学结构的变化,留学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2007-2022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是1978-2007年出国留学人数的3.84倍。
要用良好的人才政策和环境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甚至吸引外国专家来华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护人才、精心培养人才、全心吸引人才、精心使用人才、渴求人才、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因此,中国应该以更加开放和自信的态度对待留学,发展国际教育,同时尊重留学学生的自由选择,从而增强吸引力,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发挥作用,形成鼓励留学和建设人才高地的良性循环。
选择出国留学的,不能再追求海外大学文凭。“海归”的地位随着留学的普及而贬值。要想在国内人才市场有竞争力,必须重视留学质量,合理规划留学。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