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体验美国第24次人口普查

2022-12-21 03:01:03编辑:智库News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美国100多年来进行了24次人口普查,今年草草收场。前几天,观察者网也报道了这条新闻:美国人口普查要仓促进行,最高法院“会做”。作为这次美国人口普查的亲历者,我忍不住在评论区吐了,被左栏的一个周找到,要我详细说说我的经历。最近中国也在进行第七次人口普查登记,我就多讲讲。一些经历过国内人口普查的来访者,不妨谈谈国内的做法,并加以比较。

体验美国第24次人口普查

1.背景:美国人口普查的历史渊源和政治意义。

与很多人的认知不同,只有240年左右历史的美国是世界上连续人口普查历史最长的国家。

美洲已知最早的人口统计是由今天秘鲁、玻利维亚和其他地方的印加人进行的。

一般来说,比较成熟的民族文明都有政府统计民族人口的历史记载。比如中国历代都有定期或不定期的人口调查。早在《睡虎地》秦简牍中就有“郡等地食者费重金,与计有关”等记载。汉平帝二年(公元2年)进行了一次有准确记录的人口普查。发现登记户口12366470户,人口57671401人,是近代以前世界上最早的有准确数字的人口普查记录。可惜民国时代多事,中国人口统计中断。除了1912年的一次人口普查,民国17年(1928 -1929年)只进行了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标准五花八门,仅供参考。今天的民国人口数据都是估算的结果。

世界上第一次依法定期举行的具有现代社会科学意义的人口普查,是由美国在建国初期发起的。当时美国十三个殖民地已经积累了七八代移民。每个州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大陆会议的代表人数也不固定。事实上,每个州都有一票。1787年宪法颁布后,参议院在每个州有两个固定的投票权,而众议院的席位则根据每个州的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因此,在联邦层面准确了解各州的人口情况非常重要。1790年,第一届国会通过了《人口普查法》,将当年的8月2日定为“人口普查日”,并派普查员统计当天每个家庭居住的所有人口。当时美国有3893635人(不包括印第安人,但包括694280名奴隶)。

华盛顿、亚当斯等的签名。关于1790年人口普查法案

这次人口普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奠定了美国后来人口普查的特点和基调。

a)从调查内容看,指定当年的某一天为普查日,所有居住和生死数据以这一天的情况为准。这是人口普查史上的一次重要技术进步。顺便提一下,一些观众认为知望停止人口普查是为了避免发现美国还有数百万人死亡。其实没必要用这个蒙着头去理解王者,因为今年美国的人口普查日是4月1日。

b)从调查方式上看,人口普查不是村、市、县、州政府一步一步的调查报告,而是单个组织(1790年承包给美国16个警长加上当时还不是州的田纳西州州长。现在,USCB,或人口普查局,雇人来做这项工作。因此,一方面,美国的人口普查与大多数其他统计工作不在一个系统中,非法移民几乎可以安全地参与其中,而不必过于担心个人信息流入FBI或边境保护局。另一方面,人口普查是基于合法地址,而不是单位/社区隶属关系。居住在合法地址的美国人、外国人,甚至奴隶都会被计算在内,而四处游荡的印第安部落和居住地不在邮政系统内的人则往往被忽略(原来的宪法规定“不纳税的印第安人”直接被忽略,现在不知道保留是如何实施的)。179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后,华盛顿等人认为不可信,因为这个数字比他们感觉的美国人口要少得多。

c)深度绑定美国的选举政治。每次人口普查后,美国政府都会根据人口分布的变化重新确定众议院的席位数量和分配比例,从而导致各州在众议院的权力发生变化。因此,人口普查成为“美国民主的支柱”(南希佩洛西语),人口普查局本身也逐渐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一股力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中,人口普查局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准确找出犹他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人口数量,根据自己统计算法的近似估计结果得出这两个数字。结果在随后的众议院席位分配中,犹他州失去了一个席位,而北卡罗来纳州以空获得了一个席位。因此,犹他州向最高法院起诉,称人口普查局的统计构成“抽样”,违反了人口普查应依法直接进行的法律。结果人口普查局说服最高法院“用统计算法估计不算抽样”,让犹他州败诉。

d)在c)的基础上,人口普查不准确且缓慢。在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甚至问卷问题在不同地区也是不同的。宾夕法尼亚州警长克莱门特比德尔(Clement Biddle)的团队自己收集了一些关于居民职业的信息,这实际上开创了统计经济数据的先例,而纽约州警长威廉史密斯雇佣的人则进行了自己的性别调查。在现代美国,人口普查问题已经标准化,但像南卡罗来纳州的警长艾萨克休格(Isaac Huger)错过了1790年提交结果的截止日期,佛蒙特州的警长刘易斯r莫里斯(Lewis R. Morris)将一些自由民误认为奴隶的事情,似乎至今没有消除。还有一个核心问题,法律上至今没有严格界定:人口普查的对象是谁?目前美国的人口普查无法区分公民/非公民或合法/非法身份。只要在普查日住在合法地址,不管是谁,原则上都算。

为什么说“原则上”?事实上,美国的人口普查这么大,是美国宪法规定的,但并没有说明外国人和非法移民应该算在一起还是分开算。宪法的原话是模糊的“居民”和“人口”,而不是有明确法律含义的“公民”。但在实际操作中,每一个法定地址都会被调查,不会刻意排除非美国公民。因此,居住在合法地址的外国人,无论其身份是否合法,都将被计算在内。

显然,王政府不喜欢这种做法,因为这对非法移民和民主党太有利了。王在今年7月发布的行政命令中明确指出:“...目前的估计显示,某个州(指加州)生活着220多万非法移民,占该州总人口的6%以上。如果这些非法移民在分享席位时被包括在我们的人口中,加州在国会中可能会比它应该获得的席位多两到三个。”南希佩洛西只是在梦中笑着醒来。

其次,此次普查收集的性别、年龄、奴隶比例等宏观人口信息,开创了西方社会学定量研究的先河。

同样,今天的人们可能很难想象,就在300多年前,在保守的犹太-天主教文化中,人口普查仍然是导致瘟疫的大罪——尽管《旧约》中的数字实际上是犹太民族离开埃及后的人口普查记录,但这是由摩西以上帝的名义进行的;虽然如此,凡被数点的,都要向约柜的圣所纳税,免得神降瘟疫。对于人类领袖来说,“以民为荣”是严重的越轨和亵渎。旧约中,大卫王晚年因为人口普查,发生了一场由主引起的流行病,死了七万人。在这种教义的威慑下,从罗马帝国皈依基督教一直到中世纪末期,欧洲的君主很少敢统计自己领地的人口,除非他们与教会的斗争激烈到一定程度。这在客观上庇护了欧洲国家的封建制度,将王权和国家能力限制在很低的水平。

美国实行强制人口普查制度,实际上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打破了上述迷信的束缚,进一步夺取了对《圣经》和基督教的解释权,在基督教国家的政治生活世俗化方面迈出了一大步。随着美国1790年人口普查的成功,西欧国家也举行了自己的强制人口普查。至少在政府层面,没人担心“数民”会带来瘟疫。

2.2020年美国人口普查的宣传、方法和被调查的过程。

2.1宣传

我没有经历过美国上一次的人口普查,也错过了今年国内的人口普查,所以无法进行纵横对比。所以,这里只是我们对今年美国人口普查的直接印象:一个字,乱,乱的让我有点无语和窒息。

根据USCB官方网站,今年的人口普查于1月下旬在阿拉斯加州开始。由于当地寒冷,邮寄和上门调查效率低下。其他地方的人口普查工作从3月初就开始了,但实际上,直到3月中旬,大家都在谈论疫情,3月下旬,各州都进入了紧急状态。我看到普查广告是3月20日,收到调查信的时候是4月初(没有邮戳,但是信的日期是3月12日到3月16日)。

美国不仅不同于中国,也不同于德国、荷兰等。除了竞选信息,似乎很难有任何实体利用public 空进行政治宣传。我知道人口普查,但实际上是USCB放在我看的电视剧前面的YouTube广告。

想必这段时间在美国用中文浏览器看油管的人,很多都看过那个叫“搞定东西”的视频广告。两个穿着土气衣服的亚洲老人A和B在一个似乎是公园树下的石桌上下棋。C老头匆匆赶来,A拖着嗓子抱怨:“怎么这么晚!”c:“这个诊所太远了。这里多开几个就行了。”答:“政府需要我们的人民,需求会被听到!”c急了:“喂,你……”调解人:“嘿,你们都是对的,但是光说有什么用呢?填写2020年人口普查,可以协助分配公共资金...如果你想给自己一个声音,(拿出手机戳)只要上网填就行了,打电话……”然后三个人陆续拿出手机,广告在网站甜美的画外音中结束。

如何评价这个视频?一方面,作为针对少数族裔的宣传材料,它体现了一个典型的美国白人社会的特点:如果你被要求参与(开展或研究)一件事,你会被详细告知这件事的目的,而且通常不是“人口普查利国利民”的大原则,而是对你自己、你自己和你的家庭有利的事情——人口普查结果会导致“数十亿”的联邦资金流向你所在的社区。会使政府倾向于有利于你的利益集团(社区),等等。

以前这是国内知名人士经常称赞的一个点,上面贴了很多“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之类的好词。但这些年来,我逐渐意识到,在美国文化中,政府之所以费这么大劲说这话,其实并不复杂——真的很有必要。在美国,真的有人因为相信旧约(上面提到的)或者不想向政府报告个人信息而拒绝参加人口普查。例如,2014年,马里兰州的一对老夫妇请求当地的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帮助他们拒绝回答人口普查局的问卷。如果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不写入宪法,估计拒绝参加人口普查的人数会增加很多倍。政府只能靠“自身利益”来说服至少一部分人。这个就不展开了。

另一方面,广告技术确实很差;刻板印象、笨拙的语法、令人困惑的戏剧冲突和逻辑链条、零成本的对道教的顺从,给人一种亚裔在美国多元政治中仍不被重视的感觉。而且不管是这个还是另一个父女对话的国语广告,重点似乎都在“如何填表”上。看来果然如此,中国人还是不喜欢参与美国的公共生活。我看到的西班牙广告完全是另一种画风:漂亮的滤镜和孩子,宇航服,琴房,棒球场,“梦”的主题无言地贯穿其中。评论对人口普查的好处只字未提(好像拉美裔默认很清楚),只强调了两个重点,一是“十年一遇的大好机会”,二是“你的信息不会被泄露”。有一种为非法移民量身定做的感觉...

后来八月份的时候,我去车管所,看到他们墙上有一张人口普查的海报。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除了信件以外的任何关于人口普查的实物宣传资料。可惜没拍出来。

2.2实际流程

看到Youtube广告的时候,我以为美国人(包括华裔)的人口普查自然与我们无关。没想到,4月初,我在我们公寓的邮箱里收到了一张蓝色的小卡片,还有3月12日人口普查局的“邀请函”。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特意找了一下,这些卡片的原件都已经被我扔掉了。下面这张图是网上找到的:

也就是说,当我看到你的回应是法律要求的时候,我胆怯了,我害怕如果我不填,一群FBI闯进家里会怎么样?(注:经核实,历史上有三起因不回答普查而被人口普查局起诉的案件。现在有一定概率故意不回答会被罚款5000美元),于是我去打听了一下,得知我们作为非美国公民也要填。于是我按照指示,上了USCB官方网站,填写了卡片上显示的12位代码,系统自动识别了我的邮寄地址。

普查共提出了12个问题,即:

1.到2020年4月1日,有多少人会住在这个房子、公寓或活动房屋里?

2.除了问题1中列出的人,2020年4月1日还有其他人住在这里吗?

3.这是房子、公寓还是活动房屋等?

4.你的电话号码?

5.这里“第一人”的名字?

6.这里的“第一人称”的性别?

7.这里的“第一人”的年龄和出生日期?

8.这里的“第一人”是拉美裔/拉美裔/拉美裔吗?

9.这里的“第一人”是什么种族?

10.这里的“第二个人”的名字?

11.这个人通常住在别处吗?

12.这个人和“第一人”的关系?

每个问题下面都会有一些小问题。所谓“第一人”,大致可以理解为户主。至于这个“第二人称”,如果继续在表格上回答,可以继续到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人们。不知道这个设计问题的意义。“种族”划分包括:

白色;黑人或非裔美国人;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土著;中文;菲律宾人;亚洲印第安人;越南人;韩语;日语;其他亚洲人;夏威夷土著;萨摩亚人;查莫罗;其他太平洋岛民;另一场比赛。

一般来说,亚洲人是细分的,其他的是根据肤色。拉丁美洲人被分为白人、黑人(三宝人)和土著。应该不仅仅是加州,而是全国。我把问题都填好了,提交成功。

5月初的一天,男朋友(同居)从邮箱里拿回一个大纸信封,问我是不是没填网上人口普查。我打开一看,是真正的人口普查问卷,还附有一封信,英文和西班牙文双语,大意是你应该已经收到我们的邀请,参加2020年美国人口普查。请填写问卷并立即寄回!我心里一看时间是3月16日。需要注意的是,在3月到5月的一段时间里,美国的各种邮寄服务都有点熏。当时购买亚米的人应该知道,即使是联邦快递也不允许在加州的这个地区订购。这份问卷有这么长,一半是英文,一半是西班牙文:

完全一样的问题。这次给我们分配了不同的12位地址码,有点奇怪。这个数据库地址码可以中途改吗?但不管他说什么,我们再填一遍。

接下来,我们收到了至少两张卡片、三封信和一个一模一样的问卷信封。我们以为填了两次,就忽略了。我把所有的卡片都扔了。为了学习西班牙语,男友耐心地将这些英西双语文具逐页消毒保存:

结果,九月初,有一天,我一个人在家(本来是要去实验室的,只是身体不舒服)刚洗完澡。外面有人敲门,以为是快递员。我在房间里喊送出去,他一直敲门。

当时我真的很害怕。我在新冠肺炎期间,听说有人冒充防疫人员行骗抢劫。但是美国很多服务都是要进家门的,即使是疫情期间(比如小区的防虫也要让人进去,不然会被投诉),所以我就吓到了,拿了个防狼喷雾,抹上1860开门。原来是一个有工作证的白人大叔,自称是普查员。他很有礼貌的站在门口,说我家是这一带唯一没有回答问卷的。我说我向上帝发誓我用不同的方式填了两次。他耸耸肩说:“我的指示是去拜访你。”

于是我站在门口,把几乎背下来的题都答了一遍。还好那个大叔录完就走了。唯一的问题是他没有戴面具。不知道他是怎么进小区的(小区强制戴口罩,不戴的物业罚款100)...

事后在网上查了一下,确实有防止普查员作弊的宣传:

遗憾的是,因为没有准备好迎接普查员,所以没有第一时间拨打图中的热线。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调查已经结束,现在也不确定那天是不是真的普查员上门了。

假设我遇到了一个真正的普查员,只是没有遵守口罩规定,那就意味着我们在一个固定地址网上提交成功后(本不应该再收到纸质问卷),不仅收到了纸质问卷,还收到了两次;当我们完成了近半年的网上报告,两到三个月后寄回问卷时,被普查员发现了。换句话说,直到9月初,我们的地址在USCB的数据库中处于“无响应”状态。

很多人一定还记得美国疫情初期(2月底到3月)一个举世闻名的笑话。咳咳,我要讲个笑话:官网,疾控中心。哈哈哈哈哈~

实事求是地说,相比之下,USCB这次人口普查的透明度还是很高的,至少对外是这样。你可以在他们的官网上查看全国各州“人口普查自答率”统计结果,自3月10日起,每1-5天更新一次。

但如果可以进行网上申报(当时确认弹出“提交成功”),一次邮件申报后被系统标记为“无回复”,就需要进行人工入户调查了。那么,有理由怀疑人口普查局的工作存在严重的、非技术性的问题,而且恐怕还有其他人和我们一样,已经做出了自己的申报,只是他们漏掉了。

以前从来没想过美国联邦政府的技术官僚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但这一年,我们见证了太多颠覆三观的事情:美国财政部的纾困支票已经寄到死者和留学生手中(我男朋友曾经收到他们学校的邮件,要求任何一个因为SSN而误收联邦支票的留学生主动退回……),甚至还有一些与美国无关的奥地利人(没错,他们把支票邮寄到了奥地利);国务院突然取消了一些中国学生的签证,然后通知其中一些人取消是错误的;以及CDC今年对各种病毒的卧底魔法行动。凭着这么多年的经验,猜测USCB在统计数据上有问题并不是太大的心理负担。

但是,假设我的猜测是真的,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分州统计图,生动、公开、透明,让人们看到一堆数据不可靠的“实时反应州”,并认为它能像总统一样及时了解调查进展,比疾控中心网站上原来的是与不是要好多少?

3.暂停人口普查对美国政治的预期影响

首先,人口普查本身对今年的大选应该影响不大。按照原计划,8月11日至10月31日,普查仍处于普查员走访补缺阶段。虽然现在这项工作已经中断,但是在11月大选之前是不可能出任何结果的,更不要说改变这次大选的选区(选区已经划定)。

另外,我个人的印象是,知道王在这次普查中的各种干预,只能说他尽可能地破坏了结果的可靠性,很难说实际上能在这次普查中造成什么明显的误差偏差。

早在2018年3月,了解王的商务部就表示,将在2020年人口普查问卷中增加一个关于国籍的问题。但就我今年回答的问题来看,这个计划并没有实现,问题仍然局限于种族(黑人、白人、亚裔、土著)和是否是拉美裔(拉丁裔)。

今年7月21日,王东针对人口普查后非法移民影响“分配基准”的现象发布备忘录,详细阐述了自己对宪法的理解以及将非法移民排除在统计之外的必要性。但是,他实际能做的就是命令自己拥有人口统计结果的最终解释权。(其订单可在白宫网站上获得,点击此处)

今年8月底,商务部部长下令提前结束普查(普查局隶属商务部),提前结束人工访问。理论上,一些居无定所或不响应填表邀请而需要人工访问的人会被排除在外,但这只是一种理论。在人口普查官方网站上,10月初各州人工调查和自行回答的总覆盖率达到99.9%。

至于仓促结束核算并上报结果(点击此处查看观察者网的报道),理解王应该是想造成数据的进一步混乱,保证自己在这个任期内拥有数据的解释权,给自己操作非法移民留下足够的空空间。不过就我们家的实际体验来说,9月份之前,人口普查局的数据采集已经够乱的了。只是浑水里的原始数据又被搅了起来。最终的误差会是“红移”还是“蓝移”,非法移民是增加还是减少,只能说是一个未解之谜——这和早前USPS拆除各地邮箱阻止民众邮寄投票的操作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变数是最终了解王自己对数据可能的随机操纵。

至关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人口普查中一系列成功或失败的干预,理解王再一次从顶层动摇了美国人“如何定义美国人口”的习惯性认识。

明白王的七月二十一日备忘录明确指出:

“(美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谁必须纳入分配基数”;“宪法要求...列出“每个州的人口,不包括未纳税的印第安人”,但这一要求从未被理解为包括在人口普查时实际存在于一个州的边界内的所有个人。相反,“每个州的居民”应理解为仅包括每个州的“居民”。为了进行分配,需要判断哪些人应该被视为‘居民’。”

你在说什么?事实上,他是在回答亨廷顿的著名问题——“我们(美国人)是谁”,并试图用自己的权力来判断他的答案是标准答案。

与传统的欧洲不同,在中国,“非美国公民”和“第一代移民”之间的界限从未如此清晰。只要你成功踏上美国的土地并在那里生活,社会就会默认并相信你最终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美国人——这也是美国梦长期以来在全世界都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甚至对非法移民也是如此,因为多年来。

然而,这种历史悠久的文化习惯——只要来到美国的土地,就会被视为广义上的“美国人”——很快将一去不复返。

在知王的笨拙领导下,美国正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其帝国衰落的关键一步:从全球各民族精英向往的乐土和全球普通民众追逐梦想的开放舞台,跌回了一个保守、正规、内外界限分明、人口构成相对稳定的典型民族国家。

如果这种转型成功,可以预期,美国将作为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在这一地区继续存在多年,就像斯大林之后的“苏联”——俄罗斯联邦是列宁时代的“议会联盟”,今天的英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如果这一步失败了,它的未来就更不好说了。

版权声明

本文为用户独家授权发布道听途说社区稿件。转载请联系Observer.com。

更多排行:[db: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