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为什么TSMC要去美国建厂?TSMC的建设会有什么影响?

2022-12-20 23:27:49编辑:智库News

12月6日,TSMC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新工厂举行了盛大的“机器搬家仪式”。

为什么TSMC要去美国建厂?TSMC的建设会有什么影响?

美国总统拜登、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美光公司首席执行官迈赫罗斯、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出席仪式,高调宣布“美国制造业回归”。

TSMC创始人张忠谋也发表了讲话,透露TSMC可能再也不会回台湾了。

美国人正在快乐地庆祝,但是台湾省人民充满悲伤和无助。

那么问题来了,TSMC要在美国建厂的伎俩是什么?为什么TSMC一定要去美国?

TSMC在美洲定居的整个故事

TSMC在美国的建立应该从川普上台开始。

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在此之前,特朗普在美国只是一个二流商人,也就是说他没有任何政治经验和政治积累,是一个“政治业余者”。

他的所作所为完全不像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他满嘴都是火车和诡计,几乎摧毁了美国的根基。

但事实上,绝不是这样的。美国已经在走下坡路了,经济,工业,[/k0/]社会四分五裂。所谓的政治精英也无可奈何。

特朗普一反常态,废除奥巴马医改,力推税改,撕毁条约,要求日韩等国缴纳“保护费”,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科技战”和“贸易战”。

2018年12月,华为CFO孟晚舟被加方恶意逮捕,标志着中美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

科技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关键筹码。

不久,华为遭遇了“芯片限制”,包括禁止TSMC为华为代工。TSMC也不情愿地宣布,它将停止接受华为的芯片订单,并且不再为其签约。

要知道,当时华为是TSMC的第二大客户,营收仅次于苹果。

一方面有大陆企业的高额订单和橄榄枝;另一方面,有老美的威胁和利诱。TSMC进退两难。

TSMC“木秀将毁于林风”。

TSMC是全球最大最强的芯片代工厂商,具备量产3纳米芯片的能力。

TSMC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八年超过50%,而第二名三星的市场份额只有17%。

随着TSMC的不断发展,其收入和利润也屡创新高。公司市值也已超过电子巨头IBM和美国芯片龙头英特尔,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企业。

2022年上半年,TSMC营收达10251亿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2317亿元),净利润达4225亿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955亿元)。

在制造技术方面,它领先于三星的第一代、英特尔的第三代和SMIC的第四代。

在技术创新方面,TSMC的专利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排名第十,也是台湾省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

除了在中国,TSMC还在欧洲、北美、日本、南韩等地建立了晶圆厂、子公司或办事处。

TSMC为全球499家客户提供272种不同的工艺技术,生产10,761种不同的产品,占全球5G芯片订单的近90%。

你使用的最先进的智能手机,如苹果A16、高通8Gen 2和天机9200,都是TSMC制造的。

这样优秀的企业,谁不动心?老美也不例外。

当美国政府提出“制造业回归”时,TSMC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

TSMC CEO刘德音表示:在美国建厂,需要满足“符合经济效果、成本有优势、人员和供应链完整”三个要求。TSMC“5纳米和3纳米芯片”的制造工艺将留在台湾省。

但很快就被打脸了,TSMC随即宣布,拟投资120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5 nm晶圆代工厂,预计2021年开工,2024年量产。

这项投资将带来60万片晶圆的产能,并提供16000个高科技就业岗位。

随着拜登上台,120亿美元的投资已经不能满足美国的胃口了。因为苹果、AMD、英伟达等公司都希望未来能直接从美国工厂拿到订单。

2022年8月,拜登签署了《芯片与科学法案》,旨在进一步提高美国的芯片控制能力。

该法案还为在美国生产半导体的公司提供了527亿美元的激励措施。TSMC可能会获得数十亿美元的补贴。

面对诱惑,TSMC再次追加投资,将在亚利桑那州建立第二家晶圆厂。计划2026年量产3纳米芯片,总投资400亿美元。

11月,TSMC包租了一架飞机运送300名高级工程师,12月7日,工厂举行了机器迁入仪式。

拜登:欢迎TSMC回家。

为什么拜登说,“欢迎TSMC回家?”?拜登失去理智了吗?

其实,TSMC的名字并不算太“美”,但骨子里真的太“美”了。

TSMC创始人张忠谋

张忠谋,1931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美籍华人,TSMC创始人,被誉为“芯片之王”和台湾省“半导体教父”。

1949年,18岁的张忠谋被哈佛大学录取,并开始在美国生活了36年。

我在张忠谋的哈佛大学学习了一年,第二年我对建筑机械非常感兴趣,所以我转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用了三年时间拿到了学士和硕士学位。

毕业后,张忠谋面临着就业选择,一个是著名的福特公司,另一个是弗吉尼亚公司半导体部门的职位。张忠谋最终选择了半导体。

随后,张忠谋进入德州仪器,在这家公司工作了25年。

张忠谋直接负责晶圆生产。凭着勤奋和聪明,他当上了德州仪器的副总裁,成为全公司的第三号人物。

张忠谋1985年回台,1987年创办TSMC,短时间内将TSMC做大做强,成为芯片制造企业的龙头。

那么张忠谋是什么时候成为美国公民的呢?那是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我刚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不久。

一个拥有美国国籍,在美国生活了36年的人,和中国有多大的感情?

TSMC使用了大量美国技术。

除了张忠谋,TSMC的许多高管都曾在美国学习,从那里他们学到了很多与半导体相关的技术。

在早期,TSMC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要想拿到订单,首先要拿到英特尔的认证。

张忠谋利用自己的关系,找到了英特尔的高管,最终带来了一个英特尔团队。这个技术小组当场指出了TSMC的100多个问题。

经过整改,TSMC获得了英特尔的认证,并开始逐步发展。

众所周知,制造7nm及以下工艺的芯片必须使用EUV光刻机,而EUV光刻机被荷兰ASML垄断,全球唯一,没有分公司。

EUV光刻机被誉为世界上最尖端的设备,是人类工业史上的皇冠。是全球科技的体现,当然也大量使用了美国的技术。

如果TSMC转而反对美国,它可能不会那么容易得到EUV口罩。

TSMC的大股东是美国资本。

我们都知道TSMC的创始人是张忠谋,那么谁是它的大股东呢?

TSMC共有280亿股,其中259亿股已经上市。TSMC有356,000名股东,其股份非常分散。

TSMC 92%的股份中有92%由机构持有,个人股东合计持股不到8%,创始人张忠谋仅持股0.48%。

据悉,TSMC的最大股东是美国花旗集团的托管人TSMC存托凭证账户,持股比例为20.5%。这20.5%的股份由多家机构共同持有。比利虽然分散,但都是美资。

第二大股东为台湾省行政院发展基金,持股比例为6.4%。

可以说,TSMC的大部分股份仍由美国资本持有。当然,这些资本只享有分红,没有实际管理权。

与阿里巴巴类似,软银是第一大股东,但软银没有经营权。

此外,TSMC的主要收入来自美国,占64%,中国台湾省占13%,中国大陆占10%,欧洲、中东和非洲占6%,日本占4%。

主要客户也是美国公司。仅苹果就贡献了25.9%的营收。

依次为:联发科5.8%,AMD 4.36%,高通3.90%,博通3.77%。

一个创始人是美国人,采用美国技术,大股东是美国资本,大客户是美国企业。这样的企业和英特尔、AMD、英伟达等美国公司的差距有多大?

也许,在老梅眼里,TSMC一直是“明治维新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拜登说:欢迎TSMC回家。

台湾省的悲伤人民

当台湾人看到TSMC的新闻时,他们都很难过,崩溃了。

甚至很多人高呼,“所有的门都没了,所有的门都拆到亚利桑那州去了”,“整个搬走,连门都不剩了”,

“在美国多建一个晶圆厂,就意味着在台湾省少建一个晶圆厂”“再过几年,就叫‘Midex’了”。

就连台湾省的当地媒体都评论说,TSMC被美国抢走了!

台湾省的《联合报》直接批评民进党,将TSMC推向火线,并将TSMC视为外交策略的筹码。现在TSMC在美国设厂,不就是在挖台湾省经济的根吗?

那么TSMC的离开会对台湾省产生什么影响呢?

TSMC离开台湾省可能导致台湾省经济倒退10年。

依稀记得上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拿走了全球50%的市场份额,出现了东芝、Nehitachi等一些优秀的半导体公司。

然而,随着日美半导体协定的签署,日本半导体企业遭遇了最高限价、市场限制等多重打击,最终一败涂地。

再加上房地产崩盘,日本经济终于倒退了10年,被称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今天,TSMC已经获得了全球50%的芯片制造份额,它也是一家优秀的半导体制造公司。一旦离开台湾省,其效果不亚于日本。

TSMC的离开将直接导致台湾省半导体产业的失血,然后精密制造、机械设备和旅游业也将受到影响。

想要撤退的郭台铭直接走下坡路,将更多的工厂转移到东南亚。

2021年台湾省GDP为49853亿元。当年,TSMC财政收入达3658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7.3%。富士康营收3029亿,相当于台湾省GDP的6.1%。

一旦这两家公司搬走,13.4%的经济损失将直接打击台湾省经济,台湾省人民将深受其害。

当然,也有媒体称,TSMC去美国建厂是为了遏制国产芯片的发展。

但实际上,国产芯片正在形成完全独立的产业链。

其中EDA软件:华大九天;设计:华为海思;掩模对准器:上海微电子;制造业:SMIC;包装:长电科技。

28nm及以上成熟技术已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在新工艺技术方面,华为申请了多项EUV专利,清华大学攻克了双级技术,芯片堆叠技术也在研发中。

未来,随着在R&D的投资,国产芯片技术将逐步缩短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

简而言之,未来发展最快的芯片产业仍将是中国。

写到最后

可惜TSMC搬走了,短期内会增加美控筹码的能力。

但是,芯片关系到国家的命脉,靠别人终究不是办法。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迎接新时代的技术对抗。

历史长河中,核弹、导弹、潜艇等技术,我们逆流而上,在封锁中突围、进攻。

今天的芯片环境和当初的“两弹一星”很像。不管TSMC会不会成为“明治维新大国”,只要我们努力攻关,认真研发,用市场推动产业升级,就一定会突破重围,再次出击。

我是科技大师,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更多排行:[db: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