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齐倩】波罗的海弹丸小国立陶宛在美西方鼓动下,走上了反华一线。在中方宣布两国外交降级之后,路透社12月9日独家报道称,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透露,中国已要求跨国公司二选一:与立陶宛企业切断联系,否则将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
这一消息得到拥有2700余家会员企业的立陶宛工业家联盟的证实。该联盟负责人称,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中国向跨国企业提出类似要求,“以前这只是可能发生的威胁,现在变成了现实”。
官方数据显示,立陶宛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国家,中国是其第22大出口目的地。但路透社提到,尽管双方直接贸易规模不大,但立陶宛有数百家公司依赖出口经济,为与中国贸易的跨国公司生产零部件、家具、服装等产品。
路透社独家报道
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曼塔斯阿多梅纳斯(Mantas Adomenas)告诉路透社,最近,中方一直向跨国公司发出信息, “如果他们使用立陶宛企业供应的零部件等产品,便将不再被允许向中国市场进出口”。
阿多梅纳斯还声称,现在,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取消了与立陶宛供应商的合同。
立陶宛工业家联盟(Lithuanian Confederation of Industrialists)向路透社证实了这一消息。
公开资料显示,该联盟是立陶宛国内大型商业中介机构,设有37个分会和8个地区协会,拥有会员企业2700余家,包括立陶宛大部分生产企业、银行、贸易企业、外国企业代表处、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其会员企业几乎涵盖了立陶宛工业的各个领域,该国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均由该联盟会员单位生产。
“本周,我们第一次看到中方直接向(跨国)供应商施压,要求他们放弃立陶宛产品。”立陶宛工业家联盟主席亚努利亚维丘斯(idmantas Janulevicius)称,“以前这只是可能发生的威胁,现在变成了现实”。
在谈到一家取消立陶宛供应商合同的跨国公司时,亚努利亚维丘斯说道:“对我们来说, 最痛苦的部分是,它是一家欧洲公司。许多立陶宛企业都是此类公司的供应商。 ”
阿多梅纳斯和亚努利亚维丘斯均未提及受影响的公司和供应商名称。
此外,一位立陶宛政府高级官员告诉路透社,立陶宛正在考虑设立一个基金,以保护该国公司免受“中国的报复”,包括向企业提供可能的金融支持(例如贷款)。
汪文斌强调,中方一贯按照 世贸组织的规则办事 。立陶宛背信弃义, 公然违背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时 向中方所做的政治承诺,在世界上制造“一中一台”, 严重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国际上开创恶劣先例, 性质极为恶劣。 我们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
立陶宛工业家联盟主席亚努利亚维丘斯(资料图)
在今年8月宣布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后,立陶宛政府便开始频繁炒作台湾问题,在反华一线上蹿下跳。自此,该国企业日子就不大好过了。
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9月曾报道,中国公司正取消与立陶宛方面的贸易合作。立陶宛一乳制品加工商负责人坦承,台湾地区在市场规模上“根本无法与中国(大陆)相比”。“中国(大陆)人口众多,而台湾有两千多万人口。因此,无论是台湾还是其他任何小市场都无法取代中国(大陆)”
11月18日,立陶宛不顾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允许台湾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此事导致中方在11月22日宣布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当时,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告诉观察者网,中国有一整套政治、经济、军事的政策工具,足以捍卫国家利益。中国宣布和立陶宛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发出的信号是:第一,立陶宛的行为触及了红线;第二,中国肯定会采取措施报复;第三,除非立陶宛纠正错误行为,否则中方将持续推进相关反制措施。
沈逸指出, 如 果立陶宛一意孤行,不把台湾的所谓“代表处”关掉,之后还会有梯次升级的措施。 历史 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在触碰“台湾问题”红线后,不付出代价,即使强如美国。
立陶宛“15分钟”新闻网12月2日援引一家立陶宛木材出口商的话报道称,中国海关似乎已经把立陶宛从系统中移除,这导致他们的货品无法在华清关。立陶宛外交部当天证实了这一消息,并且称“已经联系了欧盟委员会,寻求在欧盟层面协调反应”。
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12月3日再度就此事发声,并且希望欧盟为其出头。兰茨贝尔吉斯6日向欧盟致信宣称,中国正以“前所未见”的强度对立陶宛施加“难以接受”的经济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立陶宛政府不惜以经济为代价、炒作台湾问题,该国大部分民众似乎并不认同。立陶宛最新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在对华政策上,只有33.66%的民众支持立陶宛目前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40.59%民众不赞成,另外25.74%没有意见。
仅约1/3受访者支持立陶宛政府对华政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近日,一个不到300万人口的东欧小国,竟然妄称要“捍卫台湾”,听得我们是一脸懵,这个立陶宛究竟是什么来头呢?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共和国发表脱离苏联,恢复独立宣言。立陶宛也成了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第一个宣布独立的国家。
戈尔巴乔夫为了稳住其他加盟国,自然不允许这样的出头者轻易成功,当时命令苏联红军出动50万大军进军立陶宛。
为了阻止苏联大军的镇压,立陶宛一百多万人口手拉手组成了几百公里的人墙,军队无法对手无寸铁的民众下手,加上东欧剧变的冲击,苏联已经是大厦将倾。
很快,戈尔巴乔夫也就默许了立陶宛的独立。
1991年9月6日,新上任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正式同意了多个加盟国脱离前苏联独立,其中就包括立陶宛。
这段从苏联独立的 历史 ,大概是立陶宛还能稍微让人想起来的 历史 。
但事实上,立陶宛也算是一个拥有辉煌文明的 历史 古国,1240年成立立陶宛大公国,1569年与波兰王国合并成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并与俄罗斯一直在北欧和东欧争霸,后由于国力衰退,成为俄罗斯帝国的附庸国并最终遭到吞并。
立陶宛土地的统一自12世纪开始。大公国的第一位统治者明道加斯在1253年获加冕为天主教立陶宛国王。
这个多神教国家在北方十字军时成为条顿骑士团和利沃尼亚骑士团的靶心。
为了抵抗条顿骑士团,立陶宛选择跟波兰合并,组成了波兰立陶宛王国,共同承认一个君主。
最终在一场关键战役中,立陶宛联军重挫条顿骑士团,并将普鲁士纳入国土,此时的波兰立陶宛王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东欧霸主。
在国家壮大之后,立陶宛长期在北欧和东欧与俄罗斯争霸,可以说立陶宛辉煌了几百年。一度打得俄罗斯无还手之力,强悍无比,可以说是在欧洲横冲直撞,横行无阻。
波立联邦慢慢出现内乱,加上俄罗斯不断强大,其他欧洲强权诸如奥斯曼土耳其、普鲁士也开始强势起来。
1795年,俄、普、奥三国第三次瓜分波兰。经过瓜分,立陶宛大公国的大部分领土被俄罗斯帝国占领。
一战时,立陶宛被德国占领,1918年2月恢复独立,但在二战时又遭苏联吞并,1940年成立立陶宛苏维埃 社会 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恢复独立。后加入欧盟和北约。
独立后的立陶宛,夹在西方阵营与俄罗斯中间,用“夹缝求生”形容再适合不过了,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迫不及待加入北约的原因。
在立陶宛首都老市政厅墙上挂着一幅标语,上面写着“谁侵犯立陶宛,谁就是美国军队的敌人。”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提到这个标语时透露了一个小细节。他在采访中问当地的一名政治学者:你们相信这句话吗?对方沉默了一下,说:我们除了相信这句话,没有别的选择。
“其实我挺怀念列宁时代的,”一位立陶宛老建筑工人发出这样的感慨,“那个时代根本没听说过失业的事情,可现在,到处都是失业、娼妓、流氓和黑 社会 ……”
转嫁怨气。
立陶宛和俄罗斯的恩怨,源于历史上俄罗斯对立陶宛的长期统治,以至于几乎每一个立陶宛人都对俄罗斯深恶痛绝。
当前,中国和俄罗斯关系很亲密,与俄罗斯有世仇的立陶宛肯定不爽。刚好,在美国拜登政府的拉拢利诱下,立陶宛趁机对中国发难,恶心中国。
【文/观察者网 齐倩】波罗的海弹丸小国立陶宛在美西方鼓动下,走上了反华一线。在中方宣布两国外交降级之后,路透社12月9日独家报道称,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透露,中国已要求跨国公司二选一:与立陶宛企业切断联系,否则将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
这一消息得到拥有2700余家会员企业的立陶宛工业家联盟的证实。该联盟负责人称,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中国向跨国企业提出类似要求,“以前这只是可能发生的威胁,现在变成了现实”。
官方数据显示,立陶宛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国家,中国是其第22大出口目的地。但路透社提到,尽管双方直接贸易规模不大,但立陶宛有数百家公司依赖出口经济,为与中国贸易的跨国公司生产零部件、家具、服装等产品。
路透社独家报道
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曼塔斯阿多梅纳斯(Mantas Adomenas)告诉路透社,最近,中方一直向跨国公司发出信息, “如果他们使用立陶宛企业供应的零部件等产品,便将不再被允许向中国市场进出口”。
阿多梅纳斯还声称,现在,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取消了与立陶宛供应商的合同。
立陶宛工业家联盟(Lithuanian Confederation of Industrialists)向路透社证实了这一消息。
公开资料显示,该联盟是立陶宛国内大型商业中介机构,设有37个分会和8个地区协会,拥有会员企业2700余家,包括立陶宛大部分生产企业、银行、贸易企业、外国企业代表处、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其会员企业几乎涵盖了立陶宛工业的各个领域,该国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均由该联盟会员单位生产。
“本周,我们第一次看到中方直接向(跨国)供应商施压,要求他们放弃立陶宛产品。”立陶宛工业家联盟主席亚努利亚维丘斯(idmantas Janulevicius)称,“以前这只是可能发生的威胁,现在变成了现实”。
在谈到一家取消立陶宛供应商合同的跨国公司时,亚努利亚维丘斯说道:“对我们来说, 最痛苦的部分是,它是一家欧洲公司。许多立陶宛企业都是此类公司的供应商。 ”
阿多梅纳斯和亚努利亚维丘斯均未提及受影响的公司和供应商名称。
此外,一位立陶宛政府高级官员告诉路透社,立陶宛正在考虑设立一个基金,以保护该国公司免受“中国的报复”,包括向企业提供可能的金融支持(例如贷款)。
汪文斌强调,中方一贯按照 世贸组织的规则办事 。立陶宛背信弃义, 公然违背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时 向中方所做的政治承诺,在世界上制造“一中一台”, 严重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国际上开创恶劣先例, 性质极为恶劣。 我们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
立陶宛工业家联盟主席亚努利亚维丘斯(资料图)
在今年8月宣布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后,立陶宛政府便开始频繁炒作台湾问题,在反华一线上蹿下跳。自此,该国企业日子就不大好过了。
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9月曾报道,中国公司正取消与立陶宛方面的贸易合作。立陶宛一乳制品加工商负责人坦承,台湾地区在市场规模上“根本无法与中国(大陆)相比”。“中国(大陆)人口众多,而台湾有两千多万人口。因此,无论是台湾还是其他任何小市场都无法取代中国(大陆)”
11月18日,立陶宛不顾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允许台湾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此事导致中方在11月22日宣布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当时,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告诉观察者网,中国有一整套政治、经济、军事的政策工具,足以捍卫国家利益。中国宣布和立陶宛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发出的信号是:第一,立陶宛的行为触及了红线;第二,中国肯定会采取措施报复;第三,除非立陶宛纠正错误行为,否则中方将持续推进相关反制措施。
沈逸指出, 如 果立陶宛一意孤行,不把台湾的所谓“代表处”关掉,之后还会有梯次升级的措施。 历史 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在触碰“台湾问题”红线后,不付出代价,即使强如美国。
立陶宛“15分钟”新闻网12月2日援引一家立陶宛木材出口商的话报道称,中国海关似乎已经把立陶宛从系统中移除,这导致他们的货品无法在华清关。立陶宛外交部当天证实了这一消息,并且称“已经联系了欧盟委员会,寻求在欧盟层面协调反应”。
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12月3日再度就此事发声,并且希望欧盟为其出头。兰茨贝尔吉斯6日向欧盟致信宣称,中国正以“前所未见”的强度对立陶宛施加“难以接受”的经济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立陶宛政府不惜以经济为代价、炒作台湾问题,该国大部分民众似乎并不认同。立陶宛最新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在对华政策上,只有33.66%的民众支持立陶宛目前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40.59%民众不赞成,另外25.74%没有意见。
仅约1/3受访者支持立陶宛政府对华政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立陶宛不是前苏联国家的,而是加盟过前苏联的国家之一。立陶宛共和国,简称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与北方的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首都维尔纽斯。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立陶宛曾一度被德国占领。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20年10月9日,波兰占领维尔纽斯和立东部地区,第二大城市考纳斯成为立临时首都。3.1944年苏联军队进入立陶宛,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并加入苏联。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通过恢复独立宣言,宣布脱离苏联独立。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同年5月1日加入欧盟。2015年1月1日,立陶宛成为欧元区第19个成员国,此时恰逢欧元诞生15年纪念日。
4.立陶宛不隶属于任何国家,本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全称立陶宛共和国。其位于波罗海东岸,和北方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一起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国。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在1009年的史书首次提及,在1240年成立统一,在1385年后与波兰三次联合,1392-1430年是立陶宛鼎盛时期,成为当时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独立后于2004年加入北约和欧盟。
以上就是关于立陶宛与大陆恢复合作的全部内容,如果你还有相关疑问的话,记得联系我们。
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内容来自用户编辑发布,如有相关版权等问题,可以联系小编处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