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回国?12名留学生讲述海外“抗疫”故事

2022-12-20 17:48:04编辑:智库News

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在全球蔓延。截至北京时间3月19日,海外确诊人数超过14万,增长趋势十分严峻。

海外留学生不知不觉进入硬性模式:突然停课,返程航班一票难求,戴不戴口罩的选择...前一段时间担心家人健康的留学生,现在成了担心和劝诫的对象。

回国?12名留学生讲述海外“抗疫”故事

海外疫情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面对这些变化,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有哪些担忧和期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工作室邀请了12名目前在不同国家的国际学生。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以下叙述顺序是根据截至北京时间3月20日10时该国累计确诊病例数据由高到低排列的。

01

“你的家人还好吗?你的城市还好吗?”

@UNIQUEViola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博洛尼亚

这是2月底到3月初封城的国家。最初,我在周末兼职教中文。早在二月初就停止了。博达封城后停课,于是我的理论课全部搬到网上,一些实践课暂时搁置。

现在,除了零零星星买食材的人,整条路上都是警车和警察。如果你想出去,你得写一份自我声明,包括你的家庭住址,目的地,你想经过的街道,旅行时间等。如果警察检查,他们必须出示。如果他们不拿这张纸,他们可能会被罚款。

不知道确诊患者的治疗费用是政府出还是保险出,但不用自己出(编者注:据外媒报道,意大利目前不提供完全免费的治疗方案)。这里有个政策,中小企业疫情期间暂停房贷和贷款,几个月后再交税。另外,经过宣传,出门不戴口罩的人很少。即使没有口罩,人们也会用厚厚的围巾把整个脸包起来,只露出眼睛。感觉大家都配合了所有的防疫要求。

最近有不少不怎么联系的朋友都会来关心我。但是我不是很担心,因为我知道这里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当然,确诊人数上升很快,因为在米兰等疫情严重的地区,除了民众自报之外,政府也在进行调查。而且意大利的老龄化程度相当严峻。

生活上没有明显的不方便,就是没有送货服务比较麻烦。看国内新闻说小区可以买菜送回家。这里一直没有这样的传统,但是有人在慢慢学习如何做外卖服务。我看到一些超市已经在开发送货应用程序。

我不想回去,怕路上被传染。我有几个朋友3月初回国,现在还在国内隔离,排队等核酸检测,因为航班上有一个确诊患者。他们现在也很担心,不知道万一感染了怎么办。

受访者住所门上的贴纸

图片来源:@UNIQUEViola

这里的每家每户都有一张写着ANDR图托贝尼的纸,意思是“一切都会好的”。纸上画了一条小彩虹。我邻居也帮我贴了。我觉得挺感人的。有些人可能认为中国人是病毒的源头,并把矛头指向他们。虽然我家是这栋楼里的中国人,但我没有被人质问过什么。知道我来自中国,他们会关切地问我,你家里怎么样?你的城市还好吗?

02

“手下留情,意思是抗拒”

@叶中国人民大学伊朗伊斯法罕

我是一名在中国学习的伊朗学生。虽然伊朗新年快到了,但现在大部分人都被隔离在家里,聚会也被取消了。我们的生活和娱乐开始变得非常无聊。然而,日复一日的忙碌让我很少有机会和家人在一起。在这段时间里,我和家人相处融洽。

现在我回不了中国了。上课都是在线的,因为时差的原因,我不得不一大早起来上在线课。最近,我开始学会用不同的方式看待我现在拥有的时间和机会。比如我喜欢摄影。不能出门的时候就在家看摄影教学的视频,屋顶和院子都成了我的拍摄地。用中国的话说,“出拳,就是反抗”。

目前,伊朗中小学停课,民众工作时间减少,大部分娱乐休闲场所暂时关闭,政府取消了所有大型活动。原来人们必须去柜台办理银行业务,但现在许多人在网上办理。在特殊时期,一些失业的租户无力支付租金,所以房东给了他们免租金的福利。

因为在国内上学,所以很关注那里的疫情。现在伊朗出现疫情,我会关注中国之前的防疫措施和经验,比如日常的消毒卫生工作怎么做。伊朗学中文的学生和华侨学生还组织翻译了中国使用的防疫材料。我还将阅读关于新冠肺炎的科学研究,以丰富我对这种病毒的了解。

伊朗志愿者团将在ins平台上翻译和分享中国的抗疫资料。

图片:“中国驻伊朗大使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很多意大利和中国的朋友表示希望共同克服困难。对于很多人来说,疫情只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变化。但对我来说,是两个国家两个“家”的变化——伊朗是我的祖国,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之前很担心在国内的朋友同学,现在很担心在伊朗的家人,不自觉有一种心理恐慌。为了缓解我的忧虑,我会每天联系我的朋友,在业余时间做一些练习,在网上学习新知识。只是每天和家人在一起,就会让我觉得很温暖。

03

“我被停职了,三次转机的机票要3万”

@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丮20

目前德国很多大学还在放寒假,我有一门实验课要在假期上。3月17日,我早早出门来到教室,准备沉迷实验,却被告知这门课要暂停一段时间,大家保持联系。在这件事之前,我完全没有感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以后应该尽量不要出门。

德国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比如封锁陆地边境,中小学停课,禁止1000人以上的活动,都是为了延缓疫情的发展。

我和德国同学谈到了疫情。我认为疫情严重,但他们不这么认为。他们会打开维基百科,告诉我肺炎和流感差不多。当我以武汉为例证明新冠肺炎的严肃性时,他们只说了一句“听到这个消息很难过”,或许是因为新冠肺炎在德国的死亡率还是比较低的(编者注:截至3月19日14时,德国公布的新冠肺炎死亡率为0.23%)。

图片:维基百科|流感

买了消毒液,但是出门不戴口罩。看到有人在车里咳嗽,我马上下车。我的家人非常关心我的健康。他们经常问我实验班停了没有,还会主动给我买回国的机票。上周家里给我买了一张19000的直飞机票,因为太贵了,我就退了。我现在关门了,三个转机的机票要三万。一万出头一票难求,那个航班说用中国护照的乘客不允许转机...

当地时间3月18日受访者朋友圈截图

我的另一个签证快到期了。慕尼黑外来人口太多,延迟的预约已经安排到7月份了。回国的话要重新办理签证,不能保证100%通过。每次想到签证,机票,下学期的课程,回国的想法就开始动摇。不管疫情如何发展,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明确的预案。

04

“科学研究仍然是我生活的重心”

@西蒙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坦佩,美国

一开始觉得中国人比较关心疫情,当地人觉得无所谓。随着疫情的蔓延,人们逐渐产生了担忧——街上的人少了,超市里抢购东西的人多了,实验室里的美国学生也经常谈论疫情。前几天,我和朋友去超市囤日用品。我们走了三家超市才找到卫生纸,每家超市都人满为患。

亚利桑那州现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个星期,我们的博士生不再去实验室,而是在家工作。学校发了几封邮件,要求大家注意防护,勤洗手,在学校网站上查看关于病毒的最新消息。

我暂时没有回国的打算。如果回国,不仅科研无法继续,回美国可能会更麻烦。目前我会更加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学会自己做饭,而不是去食堂。其他方面,和往常一样,每天的重点是科研。我担心如果实验室关了,以后做不了科研我会很焦虑。

05

“现在出门到处都是警察”

@W同学,法国巴黎某大学

这种流行病在法国迅速蔓延。上个星期,老师还告诉我,我必须去上课。本周,学校将停课。考试周快到了,很多老师说要改变考试形式。有些本来要上的课现在上不了了。本来是要去线下奢侈品店调研的,现在都关门了。所以,我觉得学费有点不值。毕竟线上教学的效果肯定不如线下教学。

我外出时戴口罩。有人指着我,但他们什么也不说。感觉里马克龙发表电视讲话后,法国人对疫情的重视程度。之前都是吃吃玩玩,生活没什么影响。目前,人们并不完全遵守政策,许多公司也要求员工上班。一个在三菱住友银行工作的妹子今天(16日)上班了。

16日下午,军队开进巴黎,据传该城将被关闭。现在出门到处都是警察。出门前,你得打印或写一份出入境证明。如果没带证,罚款38-135欧元。感觉这里的防疫政策很混乱。前几天在电视上听说邮局正常营业,但是今天(16日)送东西的时候才知道邮局明天要关门了。我的面具还在路上。看来我只能照现在这样寄回国内了。

出入境证明样本

图片来源:@W同学

06

“现在你在一个更危险的国家”

@时间韩国延世大学首尔新村

其实2015年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期间我也在韩国学习过。真没想到在留学生涯中遭遇了两次“大灾难”...目前除了酒和口罩难以购买外,其他物品都很容易获得。只是coupang(韩国电商)网站上食品饮料的补货时间变长了,消毒产品的价格明显上涨了。

饮料售罄截图

图片:@时间

因为长期住在家里,对韩国控制疫情的措施没有实际接触。目前我知道的公共场所设置洗手消毒液,按照出生年份尾数购买口罩,改进病毒检测手段。发现确诊患者后,会对其去的地方进行消毒,不分国籍提供免费治疗。然后会向韩国所有人发送短信预警,并在各个区的官网和SNS上提供确诊者的移动路线。

口罩购买通知和确认人移动路线提醒,

收到短信后,会有一声短促的汽笛警报声。

图片:@时间

说实话,我个人认为韩国对疫情的应对还是比较全面和迅速的,防疫措施的落实也比较到位。很明显,一小部分韩国人没有意识到病毒的重要性。我觉得这是韩国目前能做到的最好的了。

个人唯一能采取的防护措施大概就是勤洗手,尽量不要出门,出门戴口罩。一月底,我和在便利店工作的中国朋友开始戴口罩。当时送盒饭的司机哥哥还跟我开玩笑说要戴口罩。后来疫情严重,店长开始关心我的口罩够不够用。哥哥也提醒我,“你爸妈有没有告诉你……你现在所在的国家更危险”。

我不打算回中国。我不太喜欢出去。只要有水有电有食物,哪里都一样。考虑到学业和回国途中的风险,我所有的朋友都决定留下来。我觉得留学生不要太慌张。如果你想回家,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恐慌。现在,除了每周工作两天,我在家做饭,看电视节目。最多就是戴个口罩出去囤货。保持乐观的心态。希望大家一起加油,等待春天的绽放。

07

“希望你不要那么讨厌归国留学生”

@蒋沁源日内瓦大学瑞士日内瓦

虽然不用再上学了,但是还要自己买菜做饭,所以每个月都要坐车去瑞士和法国边境的亚洲超市进货。我觉得在路上很危险,所以我出门时通常戴着口罩。瑞士人很有分寸,只会看我两眼,不会破坏社交礼仪。

这里的年轻人真的很忙,尤其是学生,总是要应酬。之前认识的一个捷克兄弟加我微信,问我:“你想出去玩吗?最近因为疫情很多人都不愿意出去玩了,但我相信你不是这样的人。”我回答他:“不,我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宿舍楼里有两个美国学生。因为撤侨要回美国,所以现在疯狂游欧洲。最近看到他们都很害怕,觉得上厕所的次数最好减少。

我的家人很担心我。他们之前十天不跟我视频,现在总是给我发疯狂的消息,也不注意时差。父母的关心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因为有时候并不能起到实际的引导和安抚作用。我们已经很紧张了,父母关心就更紧张了,但我们还要反过来安抚他们,向他们解释为什么我们不需要这么紧张。

我想过回中国。但是看了学校的政策,发现我在国内的学业会受到影响。而且现在不仅航班少,而且随时会取消。大部分航班还是要转机的,途中感染的风险比较大。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写了回国的经历。她戴了20多个小时的口罩,中间不敢吃也不敢喝。她真的又累又累。

可能有人会说“有病就回国”或者“平时在国外享受,一有事就知道回国”。我个人认为很多留学生回国都是希望平复父母的情绪,一般都是在确定自己没有被感染的情况下才回国。之前国内疫情严重的时候,海外华人也积极为中国购买口罩和防护服。还是希望你不要那么讨厌回国的留学生。

08

“我相信当我们过桥时,我们会过桥”

@英国伦敦伦敦大学学院热锅

在鲍里斯宣布英国进入抗疫延迟阶段之前,英国一切如常,仿佛是一个不受疫情干扰的国家。政策实施后,人们的意识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囤积卫生纸、意大利面和洗手液,伦敦街头的人也少了,几天之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一直在关注中国和意大利的新闻,所以很早就准备了生活用品和消毒剂,买了所有的口罩、饮用水、护目镜和防护服。出门要带口罩,坐飞机回家打算穿防护服。

我已经抢到了3月20号回国的机票。但是能飞的航线很少,机票价格变化很大。直飞航线基本没有了。有一个转机的航班,我看着票价从5000涨到15000。这次有两次转机的飞行耗时长达30小时...

英国民众对延期政策也颇有争议,该学院院长在一封邮件中用“相当奇怪”(非常奇怪)来形容。整个在华留学生群体更担心的是现状,政府工作很多方面都无法进入。政策的对错只能用时间来证明。

比起疫情,我更担心就业。但是现在很多公司的面试都是在网上进行的,这就给了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时间在隔离期学习。

我理解那些对留学生回国不满的人的心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判断,但我不认为言语可以改变任何一方的行动。只要配合工作人员安排,按规定检测隔离,不报病情,就是对自己和周围人负责。即使有困难,我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我希望上帝会照顾我,让我成为最幸运的男孩。不要交叉感染!

09

“关闭学校后,我变得更实际了。”

@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

说实话,荷兰的学校关闭后,我变得更实际了。之前其他人都正常工作,只有我因为担心疫情留在家里,只有我推掉了会议。但是,我周围的外国同事都很友好,理解我。现在大家都不出门了,我可以在家工作了。

但是,需要与人接触的事情是无法进行的。目前在做一个心理学实验,需要和被试取得联系,为4月份的数据收集做准备。如果这两个月欧洲的疫情没有好转,我很可能会推迟...

政策变得很快,属于走一步看一步。起初,我听从世卫组织的建议,提倡每个人都应该勤洗手。3月10日,人们被鼓励保持距离,随后是间歇性停课和停课。正式停课那天,鹿特丹很多超市都关门空,人们开始大量囤货。

我比较关注疫情,每天都在刷相关信息。日前,荷兰首相吕特发表电视讲话,称将进行大规模免疫接种。采取防护措施,减缓感染率。建议只有在严重的情况下才联系家庭医生,这样医疗系统才不会崩溃。目前,确诊患者中只有约五分之一在医院接受治疗,许多轻症患者没有接受检测。现在不清楚荷兰人对群体免疫的看法。之前他们很淡定,认为媒体在夸大其词。身边的同事都觉得是恐慌过度了。也许他们认为他们的免疫力很好。

荷兰的学生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的几个博士生给一个国际会议的组织者发了一封邮件,表达他们的关注;隔壁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学生也设计了贴纸来装饰面具,缓解警惕和尴尬,我也为自己的学校印了一些。还有一些中国留学生自发分析疫情,分享给个人。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学生设计的一套贴纸,内容是戴口罩的各种理由(均来自调查结果),可以任意组合,粘贴在口罩上,创作出自己的标语。

图片:“MossX”微信

1月14日回国,经历了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后来时不时听到航班取消的消息,就有点害怕了。怕航班被禁耽误学业,决定2月6日回荷兰。之后,他应大使馆的要求将自己隔离了两周。然而,隔离结束后不久,欧洲开始出现病例。

这次疫情让我再次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人类世界的复杂。我重新认识了文化、政治、权益、自由这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宏观概念。疫情过后,想和朋友出去吃饭,想去学校体育馆,想去列表里的博物馆。我想珍惜时间,做好手头的工作,也想放得更开,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情。

10

“日本患者的检验标准真的很高,

我认为它既有缺点也有优点。"

@L同学东京大学日本东京

我知道中国有很多人批评日本政府不抄中国的作业。但是,中国的成功只是一种模式,并不是说其他国家“抄中国的作业”就叫正确的作业,他们可以有自己的应对方式。

日本的患者检测标准确实很高。比如病人要表现出持续高烧的症状,要有医生的推荐和保健中心的允许才能检查,还要和疫区的人有接触。我认为它既有缺点也有优点。缺点当然是一些潜在病例只能在家隔离。好处是整个社会还在正常运转,可能有利于长期抗疫。

日本的反应也是正常的,不那么及时,但也不是出于考虑而不能理解。有些人认为日本阻止中国渡航为时已晚,但日本和中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太深,不能过早决定切断它。虽然胜信加藤(编者注:日本厚生劳动大臣)在国会出丑,但点开厚生劳动省的网站,显示患者的出行路线每天都在更新,让我感觉日本政府的应对措施至少是透明的。

11

“不要让你的生活迷失方向”

@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安诺拉分校

虽然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在3月13日发出通知,所有课程转移到网上,但学校并没有完全关闭,国际学生也没有被要求撤离。学校的基础设施仍在运行,餐厅照常营业。但是一切都可以改变。

UBC由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管理。给学生发邮件说BC省卫生部门确定疫情危险系数比较低。目前其对新冠肺炎的政策是,重症感染者可以就医,但不能保证轻症患者会被疫情监测系统覆盖。个人觉得监控力度有些放松,主要是告诉你家里有什么需要隔离的,作为指引。目前还没有了解到约束措施。

温哥华这里的情况不是特别糟糕。我基本可以保持安全,甚至还有一些自由空。我个人认为疫情期间不要被情绪化言论影响,要保持各方消息畅通。我会尽量和国内保持充分的联系,跟上后续的学习进程,不至于迷失人生轨迹。

12

“我担心人们的态度,

尤其是年轻人的态度。"

@Y同学赫尔辛基大学芬兰赫尔辛基

直到3月13日,政府才意识到问题似乎有点严重,开始出台一些措施。17日,芬兰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所有边境和学校都将关闭。我们学校16日开始取消50人以上的公共活动和课程。目前几乎完全停课(18),所有课程尽可能用远程学习代替。

我对这些措施本身感觉良好,但我担心人们的态度,尤其是年轻人的态度。一些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仍然约在晚上喝酒跳舞。此前,它在脸书上公开发表。现在政策出来了,他们私下跟我说,我跟你说去哪喝酒跳舞。

他们觉得年轻人不容易被感染,被感染也没什么。我有一个俄罗斯的好朋友。她前几天跟我说我就是不在乎,我差点当场跟她翻脸。你自己可能不会受到病毒的影响,但你会把病毒携带给老人和其他抵抗力弱的人。如果这个时候我还想出去玩,我会生气,因为这是自私的。

有趣的是,芬兰人喜欢桑拿。他们认为100度的桑拿可以杀死体外的病毒,让自己变得健康。似乎...很有道理,不是吗?

就目前全球形势而言,我对疫情的态度是比较消极的。芬兰可能还好,但不会发展得像意大利那么差,因为人太少,至少已经开始行动了。公众的态度可能会慢慢改变。看到同龄的人以后都不出门了,可能也不会太害羞不敢出门了。

从留学生的角度,可以更直观地看到瘟疫发生前世界各地的应对措施,以及留学生在经历了担忧、期待、理解等思想后的日常生活。他们是一些人眼中与万里相隔的他人,但同时又是患难与共的亲人。如果能有更多的声音被关注和理解,也许就能有更多的人放下猜测和恐慌。

哪个故事让你有同感?欢迎留言分享经验!

编辑:欧阳杰、李虹、应某娟

更多排行:[db: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