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留学专业选择时的“外热内冷”?
本报驻英德特约记者纪双城青木记者张雪婷
留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会注意到国内和国外专业的“不匹配”——国外(尤其是欧美)的一些热门专业回国后并不那么好找工作。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他们不同的目的也会导致他们选择的侧重点。是为了以后就业还是为了深造?《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几位留学生和教育专家,他们就国内外热门和冷门专业的区别以及如何保证回国工作的对口性给出了一些建议。
为什么在国外受欢迎,在国内却不受欢迎?
细数国外的热门专业,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各国的国情和政策不同,导致在国内直接学习相关知识和找工作比较困难。“基础教育、刑事司法、护理专业,这三个专业对美国学生来说选择较多,但中国学生选择较少。”留学新频道首席留学专家魏冉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美国本土热门专业时表示,这些专业都比较本土化。“例如,各国的初等教育差别很大;不同的司法制度也会让刑事司法专业的学生很难将国外的知识直接运用到国内的制度中;护理专业也一样,各国的医疗体系也有很大差异。”
除了政策上的差异,还有一些专业因为偏爱特殊的技术操作或者艺术设计,往往被国内的留学生归为“专科”。所以也就出现了“外热内冷”的现象。比如英国,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专业有环境艺术、景观设计、汽车工业、珠宝设计、包装艺术,这些专业中,英国雷丁大学的环境艺术是强项,曼彻斯特大学擅长景观设计,位于传统汽车城的考文垂大学是知名的汽车工业研究学校。伯明翰城市大学虽然不是英国一流大学,但其珠宝设计专业在业内的认可度一直很高。至于伦敦史密斯学院的室内设计和东安格利亚大学的包装艺术,当地很多学生都在积极报考。上述专业中很少见到来自中国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中国的学生更看重学校的综合排名,有利于回国就业。在华留学生会更愿意选择覆盖面大的专业,比如金融、贸易、计算机科学等。
不回国怎么办?
在国外选择冷门专业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目前就读于荷兰瓦赫宁大学现代农业专业的学生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农业在欧洲是非常热门的专业,瓦赫宁大学的农学也是欧洲最好的。他学到了很多关于未来农业科技的知识。他去年硕士毕业,希望进入国内的农业科技类企业,但在具体专业上没有找到机会。最后,他决定留在大学读博士。
除了客观上缺乏专业对口的人才,疫情也阻碍了留学生回国找工作。目前就读于德国汉堡大学社会教育专业的刘告诉记者,欧洲非常重视社会教育,学生毕业后可以在青年机构和学校就业。但是在中国,社会教育学很难找工作,主要是因为中国和欧洲的社会制度不同。尽管如此,她仍然希望在中国找到一份相关的工作。但因为疫情,她不能参加国内的招聘会,假期也不能回国实习,提前适应环境。现在她在考虑回国前可能会在德国社会机构工作一两年。
在欧洲非常发达的艺术专业,在国内外是最明显的不匹配。法国国家美术学院的学生林告诉记者,艺术在欧洲特别受欢迎。即使艺术家找不到工作,也会得到国家的补贴,通过参与艺术创作来保证生活。而在国内,纯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工作都要操心,很多都需要转行做商业美术工作。所以艺术生留欧比例也高。
变得“博学”或“专业”
对于在中国的留学生来说,毕业后,每个人都要面临三个选择。首先是回国就业,这也是大多数在华留学生的选择。所以专业一定要和行业相关,最好有本地先进优势或者国际资源优势。二是出国工作,所以需要关注每年的国外就业情况和留学生工作签证政策。第三是出国继续深造。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关注自己专业的详细信息和研究方向,导师的权威影响力也很重要。英国教育专家建议,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细分、交叉、实用的专业,如精算、保险、资产评估、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
魏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投入产出比。“留学投资比较大,未来的收益也要考虑。”所以如果你是小学老师或者护士,直接在家接受教育可能更合适。
面对国内外专业就业差异,哪些专业可以“跨专业”,更好的转换?学生应该走“博学”还是“专精”的路线?魏冉说,这个问题涉及到宏观层面。对于偏理工科的,要求专业学位(也就是“专精”)越高。比如设计航天飞机运载火箭,需要专业人士,历史专业的人转行不容易。另一方面,偏文科、社科、艺术类的专业在转专业方面略胜一筹,因为很多都能想通,比如管理学。不同的行业需要经济管理的技能。“当然,在自己专业的基础上,知识渊博,多涉猎一些领域总是好的。因为社会在不断进步,各方面的知识技能也在不断更新,所以我们现在强调终身学习。”魏冉强调,现在越来越清楚的是,只需要一种知识就足以从事一个行业,越来越多的问题涉及跨学科、跨领域的解决方案。“这一点可以从中国或国外的大学课程中看出,比如类似人工智能的新技术,不仅涉及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柏林的学生顾问Grams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全球化时代,出国留学越来越普遍。留学前选专业很重要。首先,你必须对你的专业感兴趣。其次,你要把你的专业融入到你未来的求职中去。你要问将来在哪里就业,毕业后什么职业就业前景好。他认为,有些专业可以“跨专业”,更好地转换,比如金融数学、生物医学工程、金融工程、数据科学等。近年来,许多其他学科开辟了大量的交叉学科专业,如食品科学、语言学、经济学等。他认为“博学”和“专精”并不矛盾。要成为一个行业的精英,就要“专精”,“博学”才能让你更优秀。最重要的是你的专业充满了热情,每个专业都有“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