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头趣知识,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自媒体运营〕和日常干货。你想看的这里都有。
前段时间,中国一名留学生自曝在国外留学的“实惨”经历,迅速火上了热搜,撕裂了多少人的丑陋。
她的标题是:
“在国外呆几年后就彻底死了想润的心”
今天,来自中国的一个朋友在社交平台发了一个在新西兰生活的vlog,还顺便艾特了她。
朋友兴致勃勃地说:真的很怀念在墨尔本读书的日子,感觉真的太美好了,如果下半辈子都能永远生活在那个地方该有多好啊。
女子看了一眼朋友发的视频,也承认风景是真的很美。
甚至,包括平常她看了一些博主发的在欧洲、美国的vlog中的美景,同样也是美丽的。
但是啊,这些美景再也吸引不起她的兴趣了。因为她现在很厌恶在国外读书的那几年,毕竟那三年,给她留下了很多痛苦的回忆。
女子在出国前,受到一些长辈和以前读过的书的影响,觉得国外真的是一个美好的地方。
人人都很有素质,有礼貌,特别有修养和善良,如今回想起这个想法,觉得自己简直蠢透了。
因为,国外真的没办法跟国内相比,国内太安全,太有爱了。
她在墨尔本的那三年,亲身经历过太多被言语攻击、肢体攻击等等各种危险的事件。
不过相比班里的其他中国留学生幸运很多,她没有被抢劫殴打,没有被陌生人当面吐口水。
但平常她走在大街上,会经常无缘无故地挨路人骂、推、撞,和被拦路交手机和钱包。
让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刚刚来墨尔本的第一天,就亲眼目睹了小偷冲进店里抢手机。还有几个中国留学生被当地人质问是不是中国人,是的话必须给钱。
当地人看到那几名中国留学生没给出一点反应后,恼羞成怒直接用脚踢他们的行李箱,一边大笑一边嘲讽,还往他们身上吐口水。
面对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几名中国留学生也不敢反抗,任由她们欺负。
还有,大街上经常有一些开车乱撞人,拿刀之类的,秩序管理得真的特别乱,总之真比不上国内。
于是,多次经历过这些事情之后,女子每一次都是提心吊胆的,特别是害怕遇到歧视者。
虽然她知道,不是所有的外国人都是这样的,但至少她在国内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些危险和歧视。
对此,不少网友纷纷评论道:
“尤其是那些teen, 晚上出门遇见他们真的恐怖”
“我是17-20年期间在法国留学,我有同学很喜欢那边并且打算定居国外,我真的觉得每个人想法差别是如此的大,他们觉得法国很好很安逸。
我觉得不好,巴黎脏乱差,小偷超级多,呆久了我感觉我和国内脱轨了,取快递被尾随,地铁里被偷偷翻包,最重要的是那里不是我的家...”
“12年的时候去过一次美国夏令营,在洛杉矶有白人小孩在我们面前做歧视的动作而且很大声地笑,那时候我才十岁,脏话都不敢说不知道怎么反驳,有一起的大一点的男生骂回去了。
这件事情记到现在。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自己从来没有被灌输过对于别的人种的歧视思想,我相信大部分人也是这样。这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他们就是可以这么明目张胆”
由此可见,论安全指数来讲,国外的安全指数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好。
特别是从目前的国内疫情形势来看,疫情风险较低,比外国安全很多。
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中国留学生常常会受到歧视和排斥?
无非是觉得中国人太过招摇炫耀,或者抢走了他们的市场和就业机会。
其次,是对国家和种族的偏见、文化差异、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等等。
如果你没有学历、没能力、没人脉,在国外是很难生存的,在外国人眼里你也不过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在网上能看到一些留学生被歧视的场景。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总有它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但如果因为去了一趟国外,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更多面,就把国内说得一文不值的,我觉得这是一件最愚蠢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那些去了一趟国外回来的人,总喜欢带着一身优越感,以为自己就是高人一等。
记得小某书上有过一个热帖,曾引发无数网友吐槽。
一女子在国外生活了好几年,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逼不得已才选择回国发展。
回国后,她发现国内的生活质量水平简直太差劲了,跟国外没法比较。
以前在国外,满大街上都是咖啡店,一出门就能看到,只要你想喝,不怕喝不到。
然而,她发现在国内满大街都是奶茶店,是这种高能量且又不健康的饮料,根本没有她想要喝的咖啡。
在她眼中,咖啡是一种特别“高级”的饮品,是能提升她个人品味的饮品;
而奶茶,只能算是一种“垃圾”的饮料,是能把她体重升高和把她的品味拉低的饮料。
所以,她忍不住想发帖吐槽,来寻找优越感:
“国内的生活水平真的这么差吗?”
“像这种饮料你们怎么敢喝啊,你们平常都不喝office的吗?
当我看到office这个词时,瞬间被傻眼了,office是食品行业的新词吗?
直到当我看到广大网友的吐槽,才瞬间恍然大悟,原来这家伙是想秀一下个人的英语水平,奈何太过于自信了,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能力。
所以,就连“Coffee”和“office”都分不清的人,还有什么好歧视自己国家的生活质量呢?
真不怕她英语水平不好,只怕她出门给祖国丢脸!
同时,也让我想起了两年前一位刚刚从国外海归回来的女孩。
国内著名主持人撒贝宁主持的一档综艺节目中,邀请到了一位15岁的海归女孩,她在节目上肆无忌谈地吐槽国内的生活水平,引起了撒贝宁地强烈不满。
这位女孩是高材生,去国外留学几年后,彻底爱上了国外的生活,还对外称呼自己是“美国女孩”。
节目上,撒贝宁问她,刚刚回国,感觉国内和国外有什么不一样呢?
她一脸笑嘻嘻地说:
“国外真的太美好了,空气特别新鲜。而且国外的城市环境很整洁,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很和谐、有素质。”
可当她提到国内时,却是一脸不屑地回答:
“国内的环境比我想象中的还要脏,给我的感觉就是乱,国人素质都很低...”
正当她还想继续描述国内的各种不好时,就被撒贝宁打断了,阻止她的不良发言。
撒贝宁忍不住教训她两句道:
“今天的祖国和以前是完全不一样了,国外的有些地方好是好,但我们不能因为看过其它国家好的一面,就去全盘否定我们的祖国。”
“能去国外学习,也证明了你是有能力的,但不能忘记你始终都是这个国家的人。待时间一长,你经历的事情多了,你就会发现,你现在的安逸都是因为国家强大。”
是的,你不能因为去国外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资源,看到了更繁华的城市,吃了国内都吃不到的食物时,不代表可以抛弃民族尊严。
每个国家都有不完美之处,选择异国求学和生活,也不意味自己的民族一文不值。
做人不能忘本,处世不能忘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
哪怕你学历再高,只要你忘本了,也是一张废纸。
记得从2019年底开始,疫情突然席卷全球,打的人们猝不及防,无从招架。
这场疫情,打破了人们平静而又稳定的生活,彻底慌乱了脚步。
谁能想到,2020年的开年,我们会以“战疫”这个词开场。
当时的武汉,因为新冠疫情的迅速扩散,人们一个个被感染,无论是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里到处都是呼救声,武汉的空气中一度弥漫着恐惧和绝望。
因为疫情的出现,让武汉不得不按下了“暂停键”决定“封城”,一起努力抗疫。
“封城”之后,除了各地医务人员驰援、紧急调拨医用资源之外,也加大物资供应,解决数百万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大家不清楚什么时候疫情会得到控制,也不清楚疫情什么时候会过去,只知道少出门,少聚集,勤洗手,不给国家添乱。
大家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这个国家,相信只要有这个国家在,就不会轻易被打倒。
那么,在异国他乡的华人华侨又是如何呢?
同样,国门依旧为这些孩子打开,永远欢迎他们回家。
为了能让孩子们迅速脱离危险,中国民航安排了7架次临时航班从疫情严重国家接回我国公民1101人。
这就是伟大的祖国,关键时刻都不会放弃每一个想要回家的孩子。
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有些华人华侨回国后的态度简直让人大跌眼镜。
因为情况特殊,时间比较紧迫,安排住宿的地方也比较简单,因为这一点遭遇到了华人们不满:
“天呐,你们看看啊,我们好不容易从欧洲回来的,欧洲啊,现在却给我们这种待遇!”
还有的人,觉得隔离期间太难熬、太无趣了,想要偷偷跑出去闲逛。
不料被工作人员发现后,她忍不住愤怒地哭诉:
“我只想喝矿泉水,这些水都不干净,有杂质怎么喝呢?我要活着!”
于是,工作人员忍不住教训她几句:
“这里不是你家,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也不是你旅游的地方,既然回来就该遵守国内隔离期间的规定!”
甚至,还有更加不要脸的“公主”,大声在网上嘲讽如果不是这一次的疫情,她根本不稀罕回来。
待疫情真正控制住了,她就会立马飞回她的法国,她的欧洲...
字眼间透露着对祖国满满的嫌弃感,仿佛她的根不是这个国家的,一副高人一等的样子。
这一群人,只有在遇难时才会想起要回自己的祖国避难,遇难时才会想起祖国的好。
可倘若回来后,还带着一身优越感嫌弃这嫌弃那的,真令人生厌。
记得《红与黑》里有句话说得很到位:
“在人生的这片自私的沙漠,人各为己,人人都是在为自己打算。”
深表赞同。既然选择回国,那么就不应该为了一己私利去寒了保护你生命的那颗心。
你可以不爱,但请不要伤害。
很喜欢某乎上的一句话:
“作为达官贵人,生在中国可能没有国外舒服。但作为平民百姓,生在中国,绝大多数都比国外舒服。”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很多时候,在对比中,人们更能感受到安全稳定的可贵,体会到在中国那种“受益而不觉”的安全感。
只要你人在中国,你就不用担心每天出门都要提心吊胆、也不用被抢劫了没有帮助、也不用无缘无故挨吐口水。
你可以平平安安的活着,去做你最想做的事。
在灾难面前,无论你在哪里,中国都能把你带回,这就是中国的伟大和满满的安全感。
所以,请放下你那满满的优越感吧。优越就像头衔,是别人用来尊重你的,而不是自己用来自夸的。
真正高贵的人,往往不会高估自己,而是活得谦虚又低调。
人生若有归期,愿归来是你,归去还是你,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的高见!
共勉!
—END—
我是头趣知识,点个关注,每天为你更新头趣新知识。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