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学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是积累的结果,新成立的大学设备先进,校园美观有活力,但短期内很难有什么名堂。相反,在历史悠久的加拿大大学,校舍虽然老旧,作风传统,但长期以来,即使人才辈出,也有一些优秀的学生这样,积累几十年或一百多年的成果和经验,在学术和社会上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荣誉。
在某些情况下,两所大学的实际水平可能相似,但来自历史悠久的大学的学生在就业时会稍有优势。 因为一般雇主对大学的认识多处于“听说过”水平和“没听说过”水平。
另外,提前十几年毕业的师兄,已经在行内打下了所谓的“江湖地位”,照顾该校的师生只能举手之劳,也是人之常情。
目前,加拿大许多法官的律师来自这所大学。
所以历史悠久的大学自然建立了一定的声誉,慕名而来的学生不少,大学可以从中选择资质好的人,学生素质很高,学校的声誉自然与日俱增。
第二,师生人数
这两个数字直接反映了大学的规模。
规模小的大学大多只有一座建筑物,资源匮乏,别说没有宽敞的草坪,图书馆的座位也很少,学生中心和操场等其他设施都在大学范围之外或者根本没有。
另外,在小大学里课程也很有限,能提供给学生的选修课很少,有时像Bachelor of Commerce这样名义上是相同的学位,大大学的学生读几个特别的科目比较多。
小型大学条件不够好,发展受制于肘,但也有其优势:
(1)学生少,教师对学生,特别是英语不好的留学生,照顾较大的大学,所以师生关系非常亲切。
)由于声望稍低,有进取心的小型大学努力发展,师生齐心协力,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成果。
此外,根据这两个数字可以计算出师生比例,理论上师生比例越高,教师对个别学生的关怀就越少。
三.图书馆储量
图书馆提供的资料的质和量往往决定加拿大大学的成就。 图书馆的收藏量很高,学生找资料是很自然的。 否则,明明知道某本书或期刊合用,却迟迟没有图书馆,学生就另找地方,费时失事,改用其他次要材料会影响成绩。
四.大学出版的刊物
专攻某学科的高校往往定期出版相关刊物,向各界报道其最新发展,具有权威性,其他高校和研究中心竞相订购,捷足先登。
在这里,光靠刊物的名字,人们很难决定其质量,但大学绝不自暴自弃,而是出版出版水平差的刊物,李大方。
如果没有足量的论文报告,刊物的“寿命”不会持续很久。
所以,能定期为某一学科出版刊物的大学,本科水平还不错。
五.推荐本科
推荐的指导方针有三个
)1)根据大学个别系的公认水平、成就、声誉。
)2)根据高校对该系投资的资源。
一些中小型大学为了短期内大幅度提高该系水平,在艺校中树立良好声望,以系知名促进大学整体知名,集中发展个别系。
于是,这样的本科在大学里嚣张起来,师资、设备、课程设计等都凌驾于其他本科之上,读这样的本科的学生一定受益良多,当然值得推荐。
)3)部分高校根据自身传统和资源,开设并推荐其他高校所没有的独特本科院校。
第六,了解学校的教学语言和入学要求
选择学校时要考虑学校语言方面的要求。
因为加拿大是英法双语,所以在申请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该校是用什么语言上课的,以避免语言障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一般用英语上课的学校要求申请人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入学标准一般为本科生托福550分以上,研究生580分以上。
但是很多学校都为国际学生提供双录取,学生在无托福或雅思等语言成绩的情况下,先到大学里的语言中心进行语言学习,达到专业入学要求后即可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
同样,即使拥有语言成绩也不一定能直接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学校会做以评估后才决定是否可以进入。
当然,语言达到要求并不意味着不用再学习,随着专业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依然要加强语言的学习。
第七、人文因素
这方面需要全面来看,通常大城市的人文氛围要比小城市差些,大规模的大学要比小规模的大学差些。
除了以上七项外,当然还包括那些必要的资料,如大学的地址、电话、海外生截止申请日期、学费和学院/部门等,值得注意的是:
若学院中有研究院(Graduate Studies),即表示该大学具在开办硕士和博士课程的水平与资源;海外生截止申请日期只适用于秋季的普通学士课程;部分专业课程(Professional Program),例如医科、法律等,有些大学只收取本土或移民入读,有些则有限度地收取外国学生;研究院课程和特别的学系,则以大学生的Calendar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