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国外的中国人都有两个房子。
一所房子是自己每天常驻的小房子; 另一个家是远离祖国故乡的父母和家人所在的“老家”。
幸运的人,在“小房子”里有自己的配偶和孩子,每天都能感受到一汁一菜的温暖;
有点痛苦的是,妻子和孩子都住在很远的地方,自己在国外的住处还不能说是家。
有些在牛里腐烂的男人,可能在狡兔三窟、本家之外还养了几个“房”——,但这毕竟是“房”,不是真正的“家”。
在遥远的故乡,流浪海外的中国游子,只有一个是不可替代的家。
瘟疫爆发以来,许多海外华人再也没有回家过。
对于漫长的两年来“有房难回”,我们这些异乡游子中的大多数人其实都接受并理解。
因为,海外华人大多是爱国的,祖国在大疫里封闭国门,以保护国内人民的安全,我们没有异议,为此——,这是天灾,而不是对我们家乡的遗弃和背叛如果因此而怨恨家乡,那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一心向往祖国的中国人不会做这种荒谬的事。
一段时间以来,“想不想回家”几乎成了政治站队的命题。
离开家,心里难免有怨恨。 天价机票、长时间隔离、复杂的“国际健康码”自然成了这种怨恨的宿主。
网络上可疑的中文账号,就像喜欢吓唬孩子的怪蜀黍“不要你妈了”,快乐地离间挑衅,把海外华人日益滋生的幽怨、无法想象的乡愁当成自己的武器。
在国内,也出现了“千里送毒”这个词。 海外中国人对故乡的渴望,陌生的——这个词给海外中国人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敌人带来的伤害。
回家的路上,如此烦恼,仿佛只要把思念说出来,就让我们成为家乡的忧患。
于是,我们一概不提。
很久以来,它似乎不希望。
最近风向好像变了。
首先,海外入境者的集中隔离时间竟然减少了!
减少的话,会变成一半。
中国国家卫健委员会新规为:海归、集中隔离1周、居家隔离3天。
就是所谓的“73”。
“上海之战”刚刚结束两个月,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了“缩短隔离”,这让我很意外。
对于心灰意冷的海外华人来说,这一消息的冲击程度,就像海平面每年下降5米,野生动物种类每年增加500种,地球气温每年下降2——一样令人难以置信。
这个消息,突然成为当天泰国华人圈——和全世界华人圈中,最重要的新闻。
不仅海外同胞情绪高涨,中国国内投资者也受到极大激励,当天上海综合指数(上海证券交易所)暴涨,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指数也强劲回升。
但是,国内各地的规定还不太一样。 在动态通关的大局下,一些地方难免会层层加码——。 但这一破天荒的逆转,至少首次显示出了“放松解冻”的信号。 第一次,我感受到中国调整防控措施、复活经济民生的“身影”是真实存在的。
时隔两年来,感觉自己离家又近了一点。
在国内,开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6月29日,工信部发布公告,取消“通信调度卡”中的“星号”,以“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
“星号标记”是什么? 老实说,作为一个在泰国住了两年多的中国人,我们对此完全没有概念。
但是,从国内的各种信息中,我们也可以推测出大致的情况。 这个“星级”在人们的日程中是非常不吉利的,它代表着你居住的地区,或者你经过的地区。 有疫情风险的地区。
成为星级的话,移动、工作、跨省履行会受到严重影响。
于是,星号的取消,标志着国内同胞出行更加方便,长期以来“星级”的上海人、北京人甚至开始“爆买机票”,纷纷前往三亚旅游。
动态归零仍然是我国目前的防疫战略,所以“除星”当然并不意味着——根本就没有星星,还有什么可以替代的。
但是,点滴的变化,毕竟已经开始了。
至少,中国的决策者不再乐意看到“防疫工具”的自我亢进,而是让中国逐渐放松,而不是走上越来越艰难的轨道。
第三个变化是海外华人最关心、我们最能清楚感知的——
那就是航班开始多了,机票终于降价了。
6月30日,在中国外交部的记者招待会上,路透社向坚科提问:“中国政府是否会缓和疫情防控措施,受到海外商业团体的欢迎,中方是否会进一步放宽国际航班的限制,让更多的航班进入中国?”
坚哥说:“我相信随着中国国内疫情的好转,相关航班会逐渐恢复、增加。 这也是目前的积极进展。
”
与此同时,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国际航线,开始逐渐恢复。
不仅是中国各航空公司,飞往中国的航班也开始逐渐增加,同时泰国各商业航空公司也已经获得中国民航局的批准,可以恢复飞往中国的每周两次商业航班。
自新冠灾祸以来,泰国航空公司首次可以恢复飞往中国的航班。
4家航空公司共享的“曼谷-广州航线”、越捷航空的“曼谷-昆明航线”和鸟航的“曼谷-南宁航线”,涵盖泰国到中国南部之间的3个主要航空港。
skyplice机票的本质是极度压缩的航班,飞机多了,机票价格就会有下行的空间。
你说这张数万美元的机票,什么时候能回到几千美元……这个我们也说不好。 总有一天,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天价机票进一步突破大气层,达到十几万张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最困难的时刻过去后,中国开始重拾自己的节奏。
过于严苛的一刀防疫、漠视民生的层层加码,不会因此退出历史舞台,但至少——它不再被视为理所当然,不会恶化。
巨轮不是自行车,转向不是早晚之间。
如果一点雨能露出晴朗的曙光,就已经足够使人高兴了。
说人在国外,不想回家,那是骗人的。
压迫终究只是压迫,无法消除。 只要一丝希望之光出现,哪怕一点点被激起,被压抑的渴望,就会翻一番,变成焚身蚀骨的感觉。
老人不是矫正者,不是从小就想家的孩子。
但是,不知怎么的,当我问及隔离、机票时,我的梦里开始频繁出现家乡的东西。
每天晚上,我梦见家乡,梦见家乡的人们。
有时是父母,有时是同学,有时是擦肩而过的行人。
很多时候,梦中的自己穿越到了中学时代。 和自己关系最好的好朋友,永别天涯的故人,曾经仰慕的对象,曾在2002年的南宁街头,或是穿越祖国大地的火车上,欢闹着。
那不再仅仅是对故乡的思念,更是对故乡、对青春、对逝去岁月的隐隐约约的憧憬。
说真的,再不回中国看看,我们就成走马灯了。
祖国希望那些能听到我们的声音,不理解和不理解我们的同胞们,能理解我们的心情。
我们爱家乡、思念家乡,是为了爱。
正是这份爱,决定了我们对家乡的渴望,决不会成为家乡的负担和烦恼,我们不会以家乡的安全为代价来偿还离开家乡的寂寞; 出于暂时的不得已的理由,决不会把这份真诚的爱变成怨毒的恨。
我们也希望家乡的父亲能理解我们的心声,祖国(无论其内涵意味着什么)能理解我们的愿望。
如果有一天,那不得已,成为过去的时候,瘟疫的风险已经不足以拒绝赤诚的游子。 如果那一天到来,请不要忘记我们。
如果,现在还没时间的话,我们也能理解。 我们也想再等一会儿。
但是,到什么时候,在这个世界符合哪个预设指标之前,我们才能踏上归途,请做出合理的期待。
等久了,离远了,总有重逢的一天。
终于有了一些好消息,我们觉得过去的等待终究是圆满的,有足够正能量的结局。
那天,似乎离我们更近了。
再等一会儿,准备它到来的日子吧。
(编辑:岳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