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青年|我的家人在泰国生活了100年,每年过中秋节和春节
她16岁,是泰国第四代华裔,家人已经在泰国生活了将近100年,父母不会说中文,但她有一个地道的中文名“罗秀英”,家里还保留着很多中国传统习俗。
她学了中文,参加了中文歌曲比赛,想到中国看长城,爬华山,吃成都的美食。 她说:“我和中国文化的缘分从来没有断绝过。 这是从血脉传下来的。
”
在这次的“华裔青年说”中,一起听秀英讲述她的成长经历和故事吧。
以下是罗秀英的自传:
据妈妈说,爷爷的父亲从中国移居泰国,但我没能见到这位曾祖父。
我爸爸是纯粹的泰国人,妈妈也不会说中文,所以像我这样的第三、第四代华裔家庭以泰语为母语,几乎不会说中文了。
尽管如此,我和中国文化的缘分从未间断过。 因为这是从血脉传承下来的。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我们仍然保持着和中国人一样的习惯,拜祖、祭祖、扫墓。
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
临近农历新年,我家提前一个星期出门捡除夕祭礼所需的供品,如鞭炮、年画、春联、糕点、鱼和蔬菜等。
除夕那天,我们一家要早起带着供品和鞭炮去中国人寺庙,祝我们一家明年平安、健康、顺遂,然后回家准备祭祖。
妈妈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仪式,我们必须一直做下去。 因为这里面包含着对祖先的深深的思念。
妈妈还说,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孝道的民族,对祖先的崇拜和对父母长辈的关怀既是责任也是义务,这一点我们应该继承下去。
中文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
妈妈也一直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和教育着我。
看到她多年来全力照顾爷爷奶奶,我也暗暗地对自己说。 “长大了也要照顾爸爸妈妈!
所有的节日结束后,妈妈和爸爸会把供品和其他食材做成年夜饭。 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聊天、笑着。 家里的长辈们在座位之间给我发红包。 “红包”在泰语里发音为“anbao”,和中文的发音“hngbo”相似)。
平时因为学习和工作,很少大家聚在一起。 因此,我们非常珍惜这一时刻。 希望时间慢慢度过,大家能久别重逢。
元旦早晨,我们起床漱口,穿具有中国特色的画和样式的红色衣服,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
大家互相说祝福和健康的吉祥话,长辈们会给我们发红包。
礼拜结束后,我们一家去中国人和中国人多的街区看龙舞和舞狮。 街区附近还卖来自中国的,或者中国特色的首饰,普吉特色的小吃。
几代人以来,春节的风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我心中,我永远记得自己是炎黄子孙,春节永远是最重要的节日。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我从11岁开始学习中文。 一开始只是在补习班学的,每周都补习。 “罗秀英”这个名字是补习班的老师根据我泰语名字的发音取的。
她对我说,“秀英”是秀丽聪明的意思。 我很喜欢这个名字。
一个是觉得这个名字很漂亮,和我的泰语名字发音很接近; 二是我觉得这个名字的中文意思很好。
去年考高中的时候,我听说普吉中学孔子课堂的中文实验班很好。 每周的中文课的安排很多。 另外,中国老师和从中国留学来的泰国老师同时上课,我考了这个班。
上课的中国老师也说我的中文名字很好,一听就觉得是中国女孩,我更喜欢这个名字了。
和中国老师上中文课,我发现她非常爱和尊重自己的祖国,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且,我在听和学中文歌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一点。 许多中文歌曲表达了对祖国的爱。
从那以后,我越来越对华语歌曲感兴趣,这也是我参加这次“水立方杯”华语歌曲比赛的原因之一。
我的决赛参赛歌曲是《我等到花儿也谢了》,当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我被它的旋律所吸引。
排练的时候没有大问题,但是在比赛中突然紧张,压力增加,呼吸变得不顺畅。 这也是高音唱不好,最终在决赛中排名第五。
第一次参加“水立方杯”歌会,爸爸妈妈一直给予我陪伴和支持。 普吉中学的全体老师也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指导。
妈妈每天和我一起练习。 中文教室的老师们也为了我的比赛很忙。
有人联系学校声乐老师指导练习,学校技术老师控制音响设备,有人陪艺术系老师安排舞台背景,有人联系组委会安排我的比赛,有人选择化妆和服装
从海选到预选赛、泰国决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来到这里,父母和老师们都是我的坚强后盾。
除了唱歌以外,我还很喜欢看书画画。
空闲的时候,自己呆在房间里,听音乐,看书画画,感觉时间很快。
我还没有去过中国,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中国看看。 我想去北京、西安、成都。
首先,我想去北京。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所以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故宫和长城。
接下来我想去西安。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有“千年古都”之称,历史文化十分深厚,还有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
另外,听老师说被称为“天下第一险”的华山离西安不远,我也想感受一下那里到底有多“危险”。
最后,作为小小的“食物”,怎么能错过充满美食的成都呢? 听说那里的人们过得很悠闲。 这和泰国人喜欢的“sabaisabai”的生活方式很接近。
对于未来,我还没有太成熟的规划和想法,但我心目中理想的职业是从事新闻传播和媒体艺术与设计等相关工作。
我快三年级了。 很快就会面临上大学和选择专业的问题。 你需要仔细听取家人、老师和朋友们的建议,认真考虑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
(投稿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id :桥王中郭作者/编辑:张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