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学费比较低,一学期大概500-1000欧元,要看地区政策,主要成本是生活成本,毕竟每年10万美元应该就足够了。
有一天雨后的彩虹多为彩虹,相反在国内可能不多见。
搬家是机械化作业,在中国好像没怎么见过。
虽然是普通的电车,但是真的很漂亮。 我当时和中国同学住在一个小镇。
机器展示很多,街景。
在生活中
1 .获得帮助。
如果他们能帮你很多,他们不喜欢你们给他特别的帮助。 就像请你吃饭,借钱给你,也可以送点小礼物。
2 .生活中的距离。
在生活中,他们不喜欢离自己太近,包括接触。
需要约3米的距离。
3 .私人空间。
他们不喜欢别人“入侵”自己的领土,例如冰箱空间。 即使你占领了一点点,主人也有意见。
4 .活动时间。
可以聊天到上午。 派对可以在半夜举行。
5 .以死板闻名。
对于死板地遵守某些条例和规定,即使主事者表情上表示“这个有点问题”,她也不会帮助你。
6 .语言歧视或称之为语言保护。
对国外的“语言”如英语存在一定的阻力,尤其是在一些政府和医疗机构更是如此。
1 )抵达德国后到市政厅续签。
即使主事者能流利地说英语,他也不会对你说。
你能做的就是听他说德语,看他的眼色行事。
运气真好啊。 你真的像个“笨蛋”。 我有时和你说英语。
2 )死亡的规定是死板的。
事例:去医院献血。
献血有规定献血者必须会德语,包括翻译在内,没有任何人的帮助就能理解他签的东西。
其实是考验你的德语水平。
如果不能的话就不能献血。
7 .运动的时间没有限制。
主流德国人参加运动场。
跑步等户外运动,冷的时候、下雨的时候、下雪的时候等,没有场地限制,可以是街道、森林、小路。
公交停靠时间基本准确到分钟,国内只有一个路段,路况和车辆多,不准确。
德国的票价几乎都是几欧元
学习
1 .所有的知识都以书籍为中心,什么都不改变就这样放着,一般他们也不喜欢改变。 即使是一点框架、结构。
2 .我喜欢德语,不喜欢英语。 在一起的时候更是如此。 即使本身是英国或美国裔。
(当然,这在他们国家也很普通吧。 中国人在中国也是这样)
3 .聊天的时候,谈论你感兴趣的话题的时候,以前他们也感兴趣。
有时他们看起来相当感兴趣,但那不是真的。
一有机会离开你,他们就会马上消失在你眼前。
4 .我喜欢来家里讨论学习中的问题。
5 .英语只是在学术交流中使用,在生活中是不同的,还是用德语?
建议
1 .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喜欢聊天。
如果你不会说德语或者不感兴趣,请马上走开。
2 .在和他们讨论问题时,关于德国的死板条例,我想违反这个条例。
只有你,在没有备份的情况下,选择走开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