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诺奖的瑞典,注重提高社会整体水平,而不是培养个别天才,更注重避免社会掉队。
“认为弱肉强食的美国社会不好的人请举手。
“教室里的学生一齐举手了。
这是日本《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斯德哥尔摩郊外的基础学校(相当于小学和中学)时,向那里的6年级学生提问时的情况。
这样的反应让该报的记者感到震惊。
他又问:“为什么不好? ”。 一个男孩回答说。 “因为强者不顾弱者的社会是不平等的社会。
”的回答让记者更加吃惊。
始终强调团结合作
据立思辰留学360介绍,瑞典广泛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瑞典有基础学校、高中和大学。
众所周知,诺奖是瑞典人设立的,获得该奖的应该都是天才。
但瑞典的教育以提高社会整体水平为宗旨,注重不使社会落后,而不是培养个别天才。
在瑞典,大多数家庭的父母都在工作,孩子一岁以上就被送到离家很近的幼儿园。
据悉,幼儿园在培养孩子自主性的同时,自然也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瑞典的学校几乎没有入学考试,一个人进入什么样的学校取决于平时的学习成绩。
升入高中的升学率达到了98%。
各学校学费全免,孩子的学习几乎不受家长收入水平的影响。
瑞典的孩子是怎么接受教育的? 我参观了斯德哥尔摩市一所很普通的幼儿园。
在这里生活的72名1岁到5岁的孩子被编入了4个班。
不按年龄划分班级,园方特意让大孩子和小孩子生活在一个班级里,培养他们的社会合作能力。
幼儿园有19名保育员,其中15人为女性,4人为男性。
因为瑞典有很多没有父亲的家庭,所以据说男性保育员的作用很重要。
失业并不意味着失败
孩子们进入义务教育的基础学校后,校方通过与学校附属的残疾孩子班级的孩子们交流,让他们参加学务会的工作,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意识,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民主社会。
教育是讨论式的。
记者采访当天,八年级学生以“是否应该有死刑制度”为主题进行了讨论。
前一天他们讨论的主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瑞典人知道“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在瑞典人眼里,失业者不是“失败者”,对失业者没有不好的印象。
失业者本人也并不像日本那样看着采访场面遮住脸。
成人学校改变人生
瑞典全国各地有许多成人学校,这些成人学校在帮助失业者再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则上20岁以上的人可以进入成人学校,在这里学习也是免费的,学校向学生支付生活费。
进入成人学校学习的有各种各样的学生。 例如,30岁左右想上大学的人; 为了再就业而想掌握专业知识的失业者; 由于无法接受义务教育,瑞典语也说不好的移民; 然后,自己一度放弃学习的中途退学者等。
进行这种再教育当然需要社会成本,但大多数瑞典人对此并没有异议。
瑞典国民支持高福利政策。
在美国这样弱肉强食的竞争社会中,只有极少数人会发财,大多数人会被视为失败者。
在瑞典人看来,这样的社会很残酷。
但是在瑞典,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也会以某种方式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