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冠疫苗第四针在哪里可以打,新冠疫苗第四针如何接种更有效

2022-12-27 21:31:52编辑:智库News

接种第二针强化针(第四剂),选择喷鼻和吸入式是有效的。 最新研究表明,喷鼻和吸入式可以使防御病毒的第一道防线鼻腔中的免疫球蛋a长期保持较高的滴度。

混种(序贯接种)即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交替接种被证明比单一接种疫苗更安全有效。

新冠疫苗第四针在哪里可以打,新冠疫苗第四针如何接种更有效

《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最新公布,北京、上海等国内部分城市陆续开始接种。

第二次免疫强化接种新冠疫苗实际上是第四次注射。 为什么要接种第四针,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新冠接种疫苗后,强保护期只有6-9个月,尽管体内有抗体,抗体滴度却明显下降。 当然,在细胞免疫的作用下,可以维持较高的对重症或死亡的保护效果。 目前,第四针接种可以在短时间内激活免疫系统,恢复对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的高水平中和抗体,更好地提高保护能力。

疫苗有很多种,有鼻喷和吸入式接种等多种接种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接种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疫苗的保护呢? 首先是喷鼻和吸入式有效,其次是混种(序贯接种)即交替接种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获得的免疫如何保护? 而且,这些方式已经被研究结果所证实。

鼻喷雾剂和吸入式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主要是通过鼻腔进入,所以鼻腔的免疫防线是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防线。 在鼻腔,攻击病毒的抗体是免疫球蛋白a(IgA )在新型冠状病毒首次进入呼吸道时阻断病毒,以及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引起感染的关键。

过去接种的疫苗都是肌肉注射,接种后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浓度增加,但这种增强只存在6-9个月。 尤其是人体第一道针对病原体的鼻腔免疫防线与其他免疫防线相分离,鼻腔内免疫球蛋白a浓度下降,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反复感染,这是接种疫苗或感染新冠者再次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异。

伦敦理工大学国立心肺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感染并接种疫苗一段时间,鼻腔中的免疫球蛋白a也会低于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a。 血液中的抗体有助于对抗新冠,防止重症化,但鼻腔中的抗体可以防止感染。 这不仅可以解释为什么新型冠状病毒能反复感染,而且提出喷鼻和吸入式接种是目前接种第四针的最佳选择。

研究人员在新冠大流行初期对446名住院患者进行了研究,还研究了随后接种的新冠疫苗对鼻腔和血液中抗体的影响。 分别于入院、6个月后、1年后留取标本,了解鼻腔抗体及血液抗体持续时间。 由于很多人在研究期间接种了疫苗,所以在接种前后也采集了样本。 另外,研究小组为了观察感染和接种疫苗后抗体的有效时间,测定了抗体中和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始毒株和三角洲和奥密克戎变异毒株( BA.1 )的效果。

在446人中,有141人在研究开始时以及6个月和12个月后提供了样本。 但是,由于一年后的样品提取中只有一个人,所以采用模型评估了平均抗体反应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鼻腔和血液中抗体水平的变化

此外,在确认是否接种了疫苗的人中( 323人),有95 ( 307人)在随访期间首次接种了疫苗。 这导致了所有鼻腔抗体和血液抗体的增加,但一线防御鼻腔抗体( IgA )增加水平很小,是暂时的。 此外,参与者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和年龄对鼻腔免疫持续时间无影响。 参与者血液抗体在感染一年后持续抵抗原始毒株和三角洲及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但为了维持这种免疫力也需要加强接种疫苗。

新冠接种疫苗后鼻腔和血液中抗体水平的变化

最大的不同是,感染后(接种疫苗相似)鼻腔内的免疫球蛋白浓度和血液中的浓度有很大的不同。 感染4周后鼻腔抗体开始出现,9个月后恢复感染前水平; 血液中抗体在感染2周后出现,9个月后上升2181倍,以后也高于感染前,至少持续1年。

这意味着感染和接种疫苗后,血液中产生的抗体浓度保持时间更长,但鼻腔中有效浓度保持时间短。 对毒株中和反应的分析显示,原毒株、三角洲与奥密克戎结合的鼻腔和血抗体出现在感染后28天,至少在9个月内维持升高,但鼻腔抗体与奥密克戎结合时间最短,这可能是反复奥密克戎导致感染的重要因素。

种混合疫苗

《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介绍了吸入疫苗和鼻喷剂疫苗。 目前国内吸入用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采用专用设备雾化腺病毒载体疫苗,喷入雾化杯,接种者采用吸入方式完成接种,与注射接种相比,疫苗剂量降低1/5。 目前国内鼻喷雾型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采用鼻腔喷雾方式接种,该疫苗等于同时预防新冠和流感,效益更好。

吸入式接种

吸入式或鼻喷接种的优点不仅能刺激全身免疫应答,还能刺激呼吸道产生局部免疫应答,同时具有用量少的优点。 它还为因害怕注射而害怕接种疫苗、注射疫苗后出现局部不良反应而犹豫接种的人提供了多种接种选择。

但是,无论是吸入式、鼻喷式还是注射式,都需要进行混种。 《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提出混合疫苗组合原则,所有有批准条件上市,或应急疫苗可用于第二次免疫强化,优先顺序强化免疫接种,或使用对奥密克戎毒株或奥密克戎毒株有良好交叉免疫的疫苗进行第二次免疫组合为: 3剂灭活疫苗1剂希氏肌注入式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5型腺病毒载体); 3剂灭活疫苗1剂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CHO细胞)等。

杂种优势表明可以在不同疫苗之间产生免疫保护力的优势是互补的,其次,可以有效避免不良反应。 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某些类型的疫苗可能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因此可以接种其他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

鼻喷剂接种

混种疫苗于2021年春季在美国、英国等部分国家开展。 这些国家的研究人员认为,第一针接种辉瑞,第二针可以使用星盘菌。 到了2021年11月,美国相继批准了两种不同的疫苗混搭接种,或者在接种强化针(第3针)时使用不同的疫苗。 此外,2021年春季,部分国家开始临床试验接种第三剂以增强免疫力,增强剂多选用与前两剂不同的疫苗,如瑞典、丹麦、新加坡、英国、印度尼西亚等。

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辉瑞、莫德纳和约翰逊公司的疫苗作为增强剂,不管最初接种的疫苗是哪种。 英国批准的两种增强剂疫苗为辉瑞、莫德纳,星星星草疫苗在接种者不能接种禁忌症等mRNA疫苗时可作为增强剂。

但是,由于担心疫苗混种的效果和安全性的主要原因,欧洲的三个团队在不同的国家进行了研究。 研究的契机是阿斯利康疫苗引起的严重罕见不良反应病例,瑞典和丹麦停止使用阿斯利康疫苗,并向接种了一剂的人转移了mRNA疫苗。 随后,三个团队首次提供的混搭接种有效性评估结果表明,混搭接种不仅安全,而且能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 免疫保护至少与接种星盘疫苗2剂相同(丹麦)或以上(瑞典)。 另外,到目前为止,混搭和其他副作用几乎是一样的。

牛津大学于2021年2月开展了新冠疫苗序贯接种临床试验。 第一阶段的临床试验使用了混合的阿斯利康和辉瑞疫苗,4月份进行的第二阶段的试验使用了莫德纳疫苗和诺华疫苗。 试验表明,先接种辉瑞疫苗后接种星星子疫苗的志愿者抗体水平约为接种两剂星子疫苗志愿者的5倍,先接种星子疫苗后接种辉瑞疫苗的抗体水平为星子接种星盘菌疫苗后再接种莫德纳或诺华菌疫苗,抗体水平高于接种两剂星盘菌疫苗。

此后,中国内地、香港等地也开展了同样的研究,基于同样的理论,假设不同种类疫苗的安全性得到很大掌握,用不同的方法诱发免疫反应可能更有效。 结果也和预想的一样,混合异种疫苗效果更好,同样安全。 因此,英国疫苗和免疫联合委员会的布朗教授( Jeremy Brown )表示,未来几年混搭接种将成为主流。

《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推荐混种组合

另外,即使接种第二针,也有时间限制。 如果第三次注射后6个月没有阳性,可以接种。 现在处于阳性期的没有必要接种疫苗。

参考文献

1.felicityliewetal.SARS-cov-2-specificnasaligawanes9monthsafterhospitalisationwithcovid-19 andisnducedbysubsequbsequque

2 .北京多区可以打“第四针”吗? 种类是什么? 回答了重要的问题! 2022年12月20日,人民网

3358 bj.people.com.cn/N2/2022/1220/c 82840-40237504.html

3 .科普:“混打”新冠疫苗,你理解对吗,新华网,2022年2月21日

3358 www.news.cn/2022-02/21/c _ 1128402362.htm

4.China’scovidvaccineshavebeencrucial—nowimmunityiswaning,14 October 2021,nature 598,398-399

doi:3359 doi.org/10.1038/d 41586-021-02796-w

5.Jantarabenjakul,w.et al.preprintatmed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1.08.27.21262721 ( 2021 )。

6.Ka Pun Mok,c.et al.preprintatssrn https://doi.org/10.2139/ssrn.3884943652021。

7.Liu,y.et al.preprintatmed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1.09.12.21263373652021。

8.Villela,d.a.m.et al.preprintatmed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1.09.10.21263084 ( 2021 )。

9.Cerquiera-Silva,t.et al.preprintatmed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1.08.21.212615016502021。

10.Li,m.et al.preprintatmed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1.08.03.21261544 ( 2021 )。

通报/反馈

更多排行:[db: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