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瑞典要实现群体免疫了?单周死亡数创本世纪新高,瑞典集体免疫的弊端

2022-12-27 17:26:55编辑:智库News

瑞典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豪赌”成功了吗?

据英国《每日邮报》 23日报道,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北欧发达国家瑞典为了通过所谓的“集体免疫”实现抗疫最终胜利,采取了消极应对措施,应对美国《福布斯》杂志等媒体

瑞典驻美大使奥罗普斯于4月宣布,30%的斯德哥尔摩达到“免疫”,5月可以实现“集体免疫”。

瑞典要实现群体免疫了?单周死亡数创本世纪新高,瑞典集体免疫的弊端

不过,瑞典公共卫生部门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截至4月底,该国首都出现抗体的居民比例仅为7.3%,但同时死于瑞典新冠肺炎的患者已经超过几个邻国的总和,每百万人

虽然瑞典卫生部门仍然对政策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但目前这份“抗疫成绩单”无可争辩地让人眼花缭乱,不少媒体用大写“失败”来评价瑞典的抗疫模式和成果。

带抗体的比例仅为7.3%

据瑞典“当地”新闻网报道,瑞典公共卫生局从斯德哥尔摩、爱姆特兰、西博滕等地收集了共计约1200份血样,进行抗体测试后,感到沮丧。 在疫情影响最严重的首都斯德哥尔摩,只有7.3%的人有抗体。 在瑞典其他地区,已携带抗体的人数比例更低,该国南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抗体比例仅为4.2%,西约塔兰州仅为3.7%。 这个数据远远低于政府预想的20%,离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免疫”还很远。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表示,这一观点在国际公共卫生领域也是普遍公认的,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为了达到“集体免疫”的效果,需要70%到90%的人携带抗体。

“集体免疫”的尝试更令人质疑

迄今为止,瑞典是世界上极少数没有实施过强制隔离政策的国家之一。 疫情蔓延期间,该国餐厅、酒吧、体育馆、理发店等人员密集场所照常营业,中、小学仍在上课,只有博物馆等少数公共场所关闭。 面对如此宽松的疫情管理,瑞典作家、记者奥斯布林克表示,政府部门对该国民众的“自觉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民众没有必要接受“教育”。 实际情况是有很多不遵守防疫规范的民众。

瑞典公共卫生局的调查结果公布后,再次引起瑞典医学界对政府“抗佛疫”的批评。 北欧最高学府乌普萨拉大学感染病学教授奥尔森向路透社透露,该国距离集体免疫“还差得远”,可能无法实现。 在他看来,瑞典的疫情防控“危险而不现实”,政府方面“做得太多,太晚”。 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医学专家坎佩更尖锐地指出,该国的“集体免疫”尝试是“通过杀人实现的”。

北欧四国在人口特性和国家福利体系等方面也非常相似,瑞典提交的“答卷”比不上几个邻居的及格分数。 截至24日当天,瑞典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33188例,死亡3992人,死亡人数超过芬兰(死亡306人)、挪威(死亡235人)、丹麦(死亡561人)的总和。 5月12日至19日一周内,瑞典平均每百万人的死亡率达到6.25,居整个欧洲之首。 24日,英国《每日快报》等媒体以大写“FAIL”为标题,强调瑞典疫情防控的失败。

我行我素的性格

瑞典在消灭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之初就走上了与众不同的道路。 《环球时报》记者看到瑞典的抗疫策略与该国儿童文学作品《长袜子皮皮》的主人公皮皮性格类比,认为作为皮皮的故乡,瑞典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中也表现出了“皮皮性格”。 倔强大胆,我行我素,我觉得自己的力量非常大,没有恐惧。

在《环球时报》记者看来,这可能是一种无奈的自嘲。 瑞典的死亡率上升得是欧洲最悲剧的。 主要有两个理由。 一是移民居住区有很多人容易感染,生活条件差,不能在家隔离。 二是这些人从事护理等服务业,又将病毒带入养老院,老人有可能集中感染。 瑞典老龄化加剧,养老院人手不足、设备不足,再加上七八十岁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不幸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几乎难以生存。

此前,瑞典政府承认养老机构在抗疫方面存在“重大过失”,并迅速向这类行业投入资金,但对“集体免疫”的总体方针路线丝毫没有动摇。

瑞典的防疫措施仍然是"建议"的程度。 建议保持社交距离,保持勤洗手的习惯; 不推荐出国、开车两个小时以上的地方玩、在酒店聚餐等。 多家媒体报道,目前“集体免疫”是否对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有效,仍是一个有待证实的医学概念。 康复者的免疫力有多强,抗体能持续多久还不确定。

瑞典疫情防控战略总设计师特古内尔也表示,不能产生完全阻止感染的自然免疫力,需要与疫苗相结合。

扩展阅读:

世卫组织:新冠所致肺炎与人类长期共存。 “集体免疫”是兽医用词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11日提醒,“集体免疫”一词来自兽医流行病学领域,应用于新冠引起的肺炎等人类传染病时,不要忽视个人生命和痛苦。

世卫组织卫生应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在当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畜牧业使用这个术语作出决定只是从“残酷”的经济学角度,而不考虑个体动物的状况。 当术语“集体免疫”应用于与人类传染病相关的场合时,应该格外小心。 因为,这有可能导致不将个人的生命和痛苦计入公式的无情计算。

他说,“群体免疫”的概念主要用于计算人口中有多少人需要接种疫苗才能达到相应的免疫效果。

如果一个群体约60%到70%的成员感染康复,疾病暴发的概率就会大幅降低。 这就是所谓的“集体免疫”效应。

瑞安表示,目前基于血清抗体检测获得的流行病学研究初步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并不高,并非部分人想象的那样。 世界上很多人被感染,瘟疫很快就会结束,一切恢复正常。 实际上,瘟疫结束还很远。 瘟疫对策不充分,或者什么对策都没有做的国家,以老年人为代价,突然想到有“集体免疫”的效果,“这是非常危险的计算”。

他说,他相信世卫组织大多数成员都不愿意这样计算。 负责任的国家珍惜社会所有成员,全力以赴保护所有人的健康,同时保障社会、经济等其他领域的稳定。

南山:我不赞成集体免疫。 哪怕只有1%,也要牺牲很多人

5月4日晚,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与海外留学生取得联系,根据当前国际疫情防控形势,为各国留学生提出科学有效的防疫建议。 对于集体免疫的说法,钟南山院士表示他不赞成这种方法。 因为如果不牺牲很多人就无法获得集体免疫,现在疫情多发国家的感染人数离能够进行集体免疫还很远。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20%在欧洲也有,最好的报道是25%,这个数字离所谓的群体免疫还很远。 该病的集体免疫,一般只有6、70%的人感染才可能,现在只有20 %,远远没有达到。 我不太赞成这种做法。 必须牺牲很多人。 即使是1%,也比流感高出十几二十倍,甚至百倍。 如果你是2%、3%,那就更麻烦了。 那必须牺牲很多人来获得集体免疫。 我不认为这个方法可行。 我们有很多方法。 我们可以预防,我们可以防护,我们会争取时间,努力制造疫苗。 我觉得在中国不能依赖这种所谓的集体免疫。

南山说,对于新病毒,一开始完全不知道,尤其是对于高传染性更是意料之中。 从传染性指数来看,一般流感为1,SARS接近2,中东呼吸综合征( SARS )为1.5,新冠为3。

对传染病的想法和做法,中西方不同,但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被认为感染性非常强。 虽然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上没有大的突破,但是已经发展了很多辅助治疗方法。 这么短时间内有重大药物发现,不容易。 最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如上所述,是保持距离戴口罩。 他说,本世纪已经发生了三次冠状病毒暴发,有2003年、2015年和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 这提醒人类非常重视冠状病毒。

钟院士再次推荐连花清瘟,证实该药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时有效。

来源:综合环球时报新华社央视新闻

进程编辑: tf019

通报/反馈

更多排行:[db: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