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首席记者刘广超实习生康飞文图
“在我们国内,现在中文文化非常流行。 这次去中国留学研修中文文化,是为了回国找份好工作。 ”11月14日下午,在漯河市许慎文化园“字圣”许慎墓前,感受中国汉字文化的深邃,来自印度的留学生冉文阳告诉大河客户端记者。
11月13日下午,来自瑞典、印度、韩国、日本、越南、法国、西班牙等26个国家的北京语言大学100余名留学生来到“中国汉字文化名城”漯河市进行语言学习、社会实践、文化考察活动,学习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和许学
许慎墓前拜圣贤
努力成为中国通
11月14日上午9时许,26个国家的留学生来到漯河市许慎文化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始了中华汉字文化之旅。 在长80米的汉字大道前,讲解员向留学生介绍了中国汉字的发展史。 80米意味着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 汉字大道从南到北依次刻有远古符号、甲骨文、金文、简帛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3000个常用汉字,展现了汉字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
在讲堂前,讲解员向留学生们讲述了许慎的生平和讲学的由来,大家对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我来自西班牙,一直在国内学习甲骨文。 我现在来中国是想多了解一些中国文字。 ”在汉字大道旁,西班牙留学生伊万告诉记者,中国的汉字文化太神奇了,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成为“中国通”。
“这是我第一次来河南漯河,也是我第一次认识许慎。 ”来自法国的留学生路易对记者说,他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很尊重,所以决定在国内的大学学习中文。 这次来到许慎文化园后,我深深感受到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汉字文化的精髓。 这次的到来没有让他感到空虚,也更加坚定了他今后深入学习汉语文化的信心。
“中国文字,中国书法独特而漂亮,我很喜欢。 ”来自日本的留学生谷口有章告诉记者,他很喜欢中国的汉字文化,这次中国书法家有机会为他写书法,他让书法家写了他的中文名字。 拿着书法家的墨宝,谷口有章兴奋地对记者说,这是字圣故弄来的书法作品,他要珍惜。
海外“汉语热”
学好中文是“非常好吃”
11月14日上午,在参观许慎文化园时,记者看到印度留学生冉文阳手里拿着一本笔记本,并不时把老师和讲解员对汉字的解释,记在笔记本上。 “来中国学习中文文化已经两年了。 这次来漯河许慎文化园。 难得的机会。 一定要记录下来,回去好好复习学习。 ”冉文阳对记者说。
“近年来,中国和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印度很多地方都掀起了‘汉语热’。 ”冉文阳对记者说,现在中文已经成为印度大学相当受欢迎的专业,很多印度人都以会说中文为荣。 我打算将来回国后当学校老师,专门教学生学习中文文化。
“以前觉得学习中国汉字很麻烦,很无聊,今天了解了汉字的很多典故,突然觉得这些字变得生动了。 ”在漯河市许慎文化园的叔重堂,一个印度男孩告诉记者,他现在认识7000多个汉字,基本可以满足阅读中国书籍的需要。 这次参观许慎文化园后,对中国汉字有了更深的认识。 “中国的汉字文化在我们国内很受欢迎,回国后很容易找工作。 这也是我学习中国汉字的初衷。 ”郭世唯说。
字圣殿明台的一对鳌合,意为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它两种吉祥之意,一是独占鳌头。 二是取长寿之意。 记者看到留学生们纷纷用手触摸并合影留念。 记者还注意到,一些留学生买来了许愿卡,写了祝福语后挂在许愿树上,希望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在园区内,北京语言大学的留学生和院长一起用铲子铲土,种下一棵常青树,加深了彼此的友谊。
在教室里学吉他
瞬间变身孩子王
11月14日下午,百余名外国留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来到漯河市许慎小学、第二实验小学、受降路小学参观交流。 下午3点30分,记者在许慎小学,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留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学校的古筝、管乐、美术、绘画、戏曲等特色班级,并现场观看了孩子们的才艺展示。
在学校的武术班里,几十个孩子看到了整齐、用心的六合拳动作,很多外国留学生竖起了大拇指,引以为豪。 在管弦乐队里,看着孩子们用小号、管弦、小鼓、大鼓、定音鼓、长笛、双簧管、单簧管等几十种乐器弹奏着彩虹般磅礴的音乐,来自美国的韦连娜感慨地说
作为交流的一部分,该校各级邀请两名外国留学生到各自的班级做客。 来自泰国的马灵和来自乌克兰的莉娜被邀请到五年级三班,做了自我介绍后,该班的男孩李上飞先为两名留学生表演了拳击手,随后他和同班同学李宜航又为两人弹了吉他。 弹完后,马灵主拜李上飞为师,开始学吉他。
另一方面,马灵学吉他的时候,坐在教室桌子前的丽娜已经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主动教身边的小学生英语,和孩子们讲述她们国家的趣事。 记者注意到,各班给留学生们准备了丰富的节目,看图猜成语,说绕口令,朗诵古诗,一起做游戏……丰富多彩的节目让留学生们流连忘返。
“这次26个国家的留学生将进入中国汉字文化名城,大大拓展许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漯河市政协主席张社魁告诉记者,今后,漯河市将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加强人才、学术、信息交流,提高汉字文化吸引力,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汉字文化的浓厚兴趣,让几千年的汉字文化活下去。
来源:大河客户端
通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