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故事来自美国移民
让我先谈谈图尔库。 很多人可能不熟悉这个地方,但其实图尔库在欧洲也很有名,2011年被选为欧洲文化之都。 图尔库是瑞典统治时期芬兰的首都,也是芬兰最古老的城市。 芬兰的第一所大学,芬兰的基督教主教堂位于图尔库。 如果你想看更多从这遥远的地方看到的景色,请关注我的微博。 Faust在北欧。 1827年的大火几乎烧毁了整个图尔库,皇家学院搬迁到赫尔辛基,即今天的赫尔辛基大学。 现在的图尔库大学于1920年在皇家学院旧址重建,今年正好是100周年,这里也是现任芬兰总统的母校。
为什么选择世界尽头的北欧?
当时,在研三的时候,突然有了去国外读博的想法。 一个主要原因是我觉得做学术很有趣,想体验不同的学术环境; 二是我自己喜欢旅行,所以想体验不同文化的生活。 对目标范围的筛选不太考虑,将热门留学地区、英美澳新等排除在外。 这完全是出于个人原因。 我是个学渣,果然是个不喜欢竞争,只想过养老生活的无为青年。 人气意味着更多的竞争。 其次我有个毛病。 喜欢未知,优先在意别人接触和理解少的东西。 我想找个远离安静、吵闹的地方,但是不会迟到的地方,但我想到了北欧。 北欧这个词,当初很远,好像在世界的尽头。 这个地方对我来说接触了日常生活,但不太熟悉,所以我开始从各个方面了解它。
北欧通常指北欧五国,挪威、丹麦、瑞典、芬兰、冰岛。 北欧地区教育水平很高。 北欧义务教育由来已久,是从幼儿到大学的免费教育。 这可以展开很多,但从语言方面也可以了解一些情况。 北欧各国有官方语言,但北欧人的英语水平很高。 调查显示,北欧挪威、丹麦、瑞典和芬兰在非英语母语国家的英语水平基本排名前五。 后来来到这里,我意识到大多数人都能流利地说英语。
北欧五国都是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社会稳定。 环境方面空气水质等好,人们生活压力小,适合像我这样想过养老生活的人。
作为一个没有伟大追求的人,如果你想要足够的收入来支撑自己的吃喝玩乐,我觉得北欧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终来芬兰也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是这边的研究项目吸引了我,我和当时联系的芬兰教授进行了更多的交谈。 我检查了学校的官网,花了几个月查阅了各教授们的文献后,自己通过邮件联系他们,直到最终拿到座位,才提出了所谓的DIY申请。 其次,之所以对芬兰有奇怪的好感,可能是因为自己是“精芬”,也就是精神上的芬兰人。
恐怕由于历史原因,芬兰这个国家在政治立场上是永久中立国,各方也一直保持低调。 但它又在许多方面很突出,因此为世人所熟知。 例如,喜欢赛车的人可能认识莱科宁。 通信方面有曾经的诺基亚,手游方面有愤怒的小鸟,音乐方面有西贝柳斯大师和盛产的许多金属乐队,如夜愿和灵云乐队等。 除此之外,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至少我听过的有两个标签:世界第一的教育和最幸福的国家。
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和“最幸福的国家”可信吗?
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纷纷引发了希望借鉴的芬兰教育,对芬兰来说尤指基础教育。 世界第一教育主要来自一个叫PISA的项目,也就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这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起的15岁学生阅读、数学及科学能力评估的研究项目。 芬兰在这一评价中表现突出,阅读和科学能力基本排在前五,而且多次位居第一,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但在这样的成绩下,芬兰学生的学业压力低得无法想象,被冠以教育第一的称号。 关于高等教育,世界经济论坛也多次评价芬兰是世界上最好的。 这里的好坏并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最终成绩,教育系统在这里的评价主要关注学生投入了多少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教育效率。 芬兰教育的一大特点是没有竞争。 芬兰的小学里几乎没有作业。 即使有也不超过30分钟的简单作业。 老师认为学习是学校的事。 我觉得放学后应该去玩,和朋友、家人一起度过。 我认为这是孩子们应该做的。 不能通过考试分级来给学生定优先顺序。 他们反对这种给学生定义好坏等级的方式。 芬兰人没有竞争的概念,他们认为成功完全来自自身,而不是通过比较别人得到的。
我在这里作为博士生,学业工作压力也不是很大,有很多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上司和我交流,给我一些研究工作的建议的时候也很鼓励。 当我完成一项工作可以做下一项工作时,我的导师总是先确认我是否有时间继续工作,而不会推我去工作。 夏天他甚至建议我休一个多月的长假,放下手头的工作,享受夏天的生活。
芬兰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平等。 上周和芬兰的行人躲雨的时候,在聊天。 他也说他想去拿博士学位。 你觉得在哪里读好呢? 我说,奥尔大学。 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我家在奥尔,就做出了这样简单的回答。 当我问芬兰人哪个学校最好时,他们想起了纪录片中说最近的学校最好的话。 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各学校平均分配,从首都到北极圈,人人都能接受国家能提供的最好教育。 芬兰的每所大学在芬兰人眼里都很像。 但其实从世界大学排行榜来看也很出色。 虽然只看总排名意义不大,但从赫尔辛基大学的教育学、哲学、语言学等,阿尔托艺术与设计、建筑学、图尔库护理学、口腔医学、卫斯理体育与健康科学等来看,排名全球前50名芬兰人自己不在乎大学之间的排名。 因为我相信无论在哪里都能受到最好的教育。 这些排行榜实际上混合了很多与学术研究和个人关系不大的因素。 例如,要知道芬兰的各大学也排名最高,总排名靠前的学校的研究水平也只是第二级。
芬兰的教育平等还体现在对学生个人的对待上。 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地方不同,芬兰反对精英教育,没有所谓的重点班精英班。 也就是说,他们的重点不是培养突出的人才,而是帮助学习落后的人。 他们认为,只有不让一个人掉队,才应该进行良好的教育。
另外芬兰有世界上最严格的教师标准,当老师在芬兰很难。 在基础教育中芬兰老师也必须硕士毕业,其中经过多次面试只有1/10被选为老师。 在这里,老师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有性格等多方面的评价,要有深刻理解学生各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 老师们有很大的自主权,教学大纲只是指出了方向和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都是老师自己制定的。 因此,学校同一节课的两个班使用的教材和学习内容可能完全不同。 这都是老师自己决定的。 这在博士课程的课上也是一样的。
教育这个开展内容很多,但这些只是我知道和体验的一部分。 另外,对学生和老师的着装没有要求,学生可以享受免费、午饭、免费医疗等多种福利。 感兴趣的人请去看。 有很多关于芬兰教育的视频和纪录片。 但是,关于是否是最好的教育因人而异。 毕竟,我没有最完善的适用体系,似乎再好的东西有时也不合适。 例如,如果有人喜欢竞争,觉得能给自己带来刺激和动力,或者喜欢成为鹤立鸡群,芬兰的教育对他来说就不是一个好教育。
以及最幸福的国家。 联合国每年发布的《世界幸福指数报告》显示,今年芬兰连续三年被选为世界最幸福国家。 有一部叫《海鸥食堂》的日本电影。 这是以赫尔辛基的日式餐厅为舞台的故事。 一位女性问芬兰人“这个国家的人为什么看起来这么稳定平静”,芬兰人的回答是“因为我们有森林”。 幸福对芬兰人来说就是这么简单。 对他们来说,幸福并不是享受奢侈,而是来自我们最不以为然的平凡。 芬兰的森林覆盖率约为70%,芬兰人热爱户外和自然,喜欢一有空就进森林里走走。 这也是我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来看看这里到处都是森林,想去森林的话随时都可以去。 芬兰有18.8万个湖泊,因此也被称为千湖之国。 不仅不能在森林里随意放火、破坏树木植被、乱丢垃圾,而且可以自由行走、滑雪、骑行、采摘浆果和蘑菇。 我自己也经常去森林。
当然,幸福感不仅仅是自然环境,还有男女平等、社会压力低、福利高、社会财富分配均匀等多方面,当然还有刚才提到的学生所享受的教育。 男女平等问题在芬兰很明显,从国家领导层的人来看,五党领导人都是女性,包括现任芬兰总理在内,她当总理时只有34岁。
芬兰对于做妈妈的人,也有很好的福利保障。 生产后,给孩子一个装备齐全的待产包。 你不需要自己准备。 生孩子后,可以休将近一年的带薪假。 产检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
据我作为学生所见,这里的生活体验确实很舒适。 最幸福与否是主观的感觉。 它与大城市的生活各有利弊。 作为深圳人,我也喜欢城市生活的便利,但总的来说,这样的生活应该不会令人失望。 如果你热爱这种融入自然的生活,你一定会觉得很好吧。 如果你只喜欢大城市的便利和热闹丰富的夜生活等,这里可能会让你感到无聊,闭门不出。
芬兰博士待遇和当地生活水平
芬兰的博士学位被免除学费。 另外,通常学校和上司都不希望你自费来。 也就是说,必须申请资金。 一般来说中国学生和学者来芬兰读博有几种资金选择途径。 一个是走CSC,也就是通过国家公派留学基金委员会申请留学基金,记得每月1350欧元。 而且芬兰方面,申请芬兰给留学生奖学金的机会不少。 一个是申请学校的工资博士学位,一个是导师可以支付你工资,还有申请各种基金提供学者奖学金。 我没有进行抄送。 我现在来自地方基金。 另一个是申请的芬兰教育部经费。 这些都是为了提供博士生和学者的生活费。 如果不通过CSC的话,一般芬兰博士每月可以获得2000欧元左右。 如果这2000欧元来自基金会,则不需要纳税。 也就是说到手2000欧元。 通常这类东西每年最多只能拿到1件,时间可以长也可以短,申请12个月的话,一年24000欧元。 如果做博士后研究的话会贵很多。
我成为了图尔库,芬兰最大的城市之一,但我觉得物价比首都地区赫尔辛基要低一些。 一般公寓租金为每月250至400欧元。 学生村公寓的单间大多在300欧元左右。 吃饭的时候,我们为学生有十几家餐厅,每餐2.9欧元。 学生餐厅味道很好,种类也很丰富。 除肉有限份数外,主食沙拉、水果、牛奶咖啡面包等都是自助的。
在其他餐厅吃的话基本上10欧元以上。 所以在学生餐厅吃还是很便宜的。 作为物价,水果等的价格感觉和深圳一样,但有些有点贵。 买菜回家自己做饭的话,蔬菜类的价格很贵,但也要看种类。 每公斤有两三欧元到两三十欧元。 肉类像切好的鸡胸一样,每公斤8欧元左右,牛肉15欧元左右,鱼类像三文鱼一样约20欧元/公斤。 乳制品很便宜。 一升牛奶,一般一欧元多一点。 这里公共汽车很贵。 一次硬币的话是3欧元。 可以办公共交通卡。 第二次卡2.2欧元,月卡60欧元。 我觉得这里的其他日用品和服装等很多都和深圳很像。 所以正常生活,没有奢侈品消费,普通学生每月的生活支出就要500到900欧元。 就我而言,平时健身和摄影,在这些方面有一部分额外的支出,但即使使用得多,作为学生每月也很少超过1000欧元。 这就是芬兰博学待遇的大致情况。
什么样的人适合芬兰?
芬兰很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芬兰自然环境好,地广人稀,没有高楼,没有现代城市,对来自城市的人来说到处都是乡村。 所以我是这么想的,但正因为如此,我才爱这个地方。 很明显,乡村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如果你喜欢接触自然,喜欢游山玩水,来这里也许比较合适。
芬兰据说每个人都是社会恐怖,是社会恐怖的天堂。 因为芬兰人非常重视个人空间,所以不得已不会给别人添麻烦。 他们的社交恐惧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人可能听说过芬兰式的行列,他们希望下雨下雪不要和人混在一起。
芬兰的公共汽车很安静,没有车站。 只显示车站名称。 每个座位都有按钮,在到站按下之前不会停车。 通常,陌生人也不会并排坐着。 很多人认为芬兰人很少说话,其实问候和胡说八道很少,通常说的都是正确的。 他们觉得言之有物很重要,避免不必要的交流。 我的导师也是。 他告诉我时间结束后他会离开。 说着要走了,扭头就走了。 我不会说很多其他他们认为没有什么意义的内容。 所以如果你觉得这些让你产生了共鸣,芬兰可能更适合你。
对于留学人员来说,如果和我一样不太喜欢竞争,想完成舒适自由的学业,芬兰也适合你。 当然,我认为北欧其他国家也一样,但相对来说,我觉得压力不大。
芬兰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可以体验各种桑拿、有极光、是圣诞老人的故乡等等。 今天可以共享的内容有限,如果大家有点兴趣的话,我想知道更多。 当然你最好自己体验一下。 旅行和留学都可以。 请实际体验一下我说的话。
通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