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期间,法国当地华侨华人将举办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
图为宋正铎(右二岁)在法国波尔多市政府前参加舞狮活动。
王薇(左)在瑞典学习期间,有很多机会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交流,在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同时,她和同学也积极介绍中国文化。
在留学生活中,接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 在陌生的国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带来的文化冲击,每个海外学子都要遭遇和面对。 那么,海外学生该如何应对文化冲击呢?
第一次出国,适应各种国家的文化习惯
近年来,中国留学生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国,除了传统的英美以外,考虑去澳大利亚、北欧等国家和地区留学的学生也在增加。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海外学生们面临着大大小小的文化冲击。
宋正铎目前在法国波尔多大学学习。 留学期间,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所带来的文化冲击给他以深刻的理解。 宋正铎如是说。 “这种文化冲击还包括生活中的琐事。 例如,法国人在坐公交车的时候主动向司机问好。 这个细节体现了法国人开放的交往精神。 ”
作为移民国家的澳大利亚对文化的包容性相对较高,但当地人对很多东西的看法仍然与中国大相径庭。 在墨尔本大学上学的蔡一凡看到的一些现象,让他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环境的人的个性。 国外对技术类大学的认知度较高。 理论专业在他们看来是有钱人的选择; 当地学生长大后很少依赖父母的退休老人仍然热衷于融入社会,希望生活忙碌。
在一些华人较少的地区,海外学子感受到的文化冲击更为直接。 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度过了一年学习生活的王雅薇说,她在男女平等方面有非常深的了解。 “在瑞典,女性不能带行李的时候,没有人会主动带。 因为男人觉得这会惹怒你。 ”对于这种认识,她起初也不习惯,后来逐渐适应了,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独立性。
面对差异,学会理解尊重别国文化
对于文化冲击,其实很多同学在出国读书之前,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心理准备。 留学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了解不同文化的难得机会。 抱着开放的心态,可以避免冲突,更快地融入环境。
就读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李清莹说,她有一位朋友因为在圣诞节展销会上去看商品,越过了当地人的“舒适距离”,而被卖家指责没有礼貌。 在处理这种事情时,李清莹说:“留学期间一定会遇到很多这样的情况。 在自己权利不受侵犯的前提下,要学会了解、尊重和包容他国文化。 ”
宋振铎对语言障碍的体会非常深刻。 他说周围有同学因为害怕撞墙,选择把自己关在中国学生的圈子里。 其结果是,难以融入当地的环境,感到孤独。 其实只要积极,交流就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在自觉克服语言障碍,积极与当地人沟通的过程中,即使不可避免地存在文化障碍,尊重和理解也打开了沟通的大门。
要尊重别人,首先要相信自己
在这个东西方文化日益交流融合的时代,中国留学生肩负着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责任。 留学生是站在文化交流前沿的人,用各种方式向留学国家的人们介绍中国文化是责任和使命。
李清莹留学期间参加了曼彻斯特市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 该联谊会每年都会举办中国文化节、曼彻斯特城春晚等活动,举办这些活动时会邀请其他国家的老师和同学。 此外,曼彻斯特城市孔子学院还将组织一对一的汉语学习活动,帮助中国留学生和孔子学院的学生深入交流,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华文化。
除了各种正式的社交活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机会。 在课余时间和放学后的闲暇时间,很多学生都会主动向其他国家的学生介绍中华文化。 宋正铎每次回法国都会带来烧烤和火锅材料,王雅薇也会带筷子和茶作为礼物送给外国朋友。
通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