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死亡与权力:拿破仑王冠上的珠宝,宫廷秘史

2023-02-09 16:26:30编辑:醉笙

近日,在深圳市现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办的“觉醒”展览,带来了150多件文艺复兴至20世纪的宫廷珍宝。

在精心设计的聚光灯下,摆放在布置得像暗夜一样的黑色展厅里。

死亡与权力:拿破仑王冠上的珠宝,宫廷秘史

黄金、钻石、翡翠、红宝石、搪瓷、珍珠、琥珀,这些灿烂的宝石似乎把我们带回了那辉煌的欧洲历史现场。

拿破仑冠冕上的金叶,就是历史的见证。

在被明确认定属于某个传说中的历史学家的奢侈宝石前,制作了法兰西帝国的拿破仑一世家族的珐琅钟表音乐盒; 路易十九世的金羊毛勋章,是法国波旁王室的后裔,留恋国王的宝座; 镶嵌着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小肖像的巨大钻石,以及这次展览中最重量级的展品,曾经属于拿破仑加冕的桂冠黄金月桂叶……

今天我们的文章沿着这个展览会上的珠宝珍品,给大家讲宝石背后的历史现场和尘土飞扬的历史故事。

执笔|李夏恩

01

宝石背面、

是我们贯彻历史的执念吗?

在古代后宫流传的众多传说中,有一个非常惊险的效果。

每到后半夜,当白天游客的喧哗被黑暗和寂静所取代时,盛放珠宝的陈列柜玻璃上,响起了一片指甲般的尖锐声响,隐约可以听到急促的争抢和怨气,“这是我的。 属于我的”的低语不断地重复着。 ——那是古代妃子被困在深宫高墙内的灵魂在寻求自己的珠宝首饰。

这个传说当然是无稽之谈,如果考察它的源流,它的产生很可能只是近十几年来占领银幕的古装宫斗剧的副产品。

这个都市传说,完全是一个好事者编造的故事,但它所蕴藏的贯穿历史的强烈执念,却是曾经属于皇室贵胄的宝石,在握着大权的双手摸索嬉戏之后,仿佛经过了一场神秘的洗礼,更确切地说,是一个位高权重持有者的灵魂之一

后世的参观者仔细地看着它们,想象着自己正对着被脑海中自然感染,给大脑增添了光辉,消失在历史烟云中的天况贵胄,也曾用他们的眼睛凝视着自己眼前的宝石。

“觉醒”展览会展品。

这或许就是前不久在深圳市现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办的“觉醒”展览会上,参观者们感受到的。

确实,这些宝石的寿命比以前权力火热的所有者们现在早就变成尘埃的遗骸还长。

正如本届展会的策展人樊晓光所说,这些“百年闪耀”的宝石“是对抗这个容易腐朽的世界的另一个极——的坚固部分”。

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这些宝石几千年来不断改变着主人,反而以其坚定揭示了权力易腐朽的本质。

为了理解这一点,请试着把目光投向展览会中最不显眼的展品。

与周围闪耀的黄金钻石相比,它只是一本深色硬壶纸书,褪色的深棕色和暗黄色做成的封面毫无装饰,就像档案室多年吃了尘埃蜘蛛网的陈年档案。

那确实是文件,封面上干燥坦率的标题中明确记载了其内容“lesjoyauxdutresorderussie”——“俄罗斯的宝石和宝物”。

虽然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在专家眼里,其价值不亚于那些宝物。 因为其内容记载了俄罗斯最后一个皇朝罗曼诺夫皇朝的宝物。

这些宝物所有者的名字,在历史上可以说是闪耀的。 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女皇、战胜拿破仑后直奔巴黎的亚历山大一世沙皇、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沙皇,以及这些赫人祖先的最后继承人、王朝终结者尼古拉二世沙皇。

他们共同的命运,都是死亡。

“lesjoyauxdutresorderussie”——“俄罗斯宝石和宝物”文件。

02

死亡和权力

罗曼诺夫皇族的宝石

死亡降临的那天,“早上是阴天,但之后是明亮的阳光”。

1918年7月16日,皇帝尼古拉二世的皇后亚历山德拉写下这句话时,十几个小时后,她和她的丈夫和孩子没有意识到会丧命。

1917年3月3日,皇帝在莫乔利萨火车站被告知皇朝结束后,这个国家曾经分量最大的家族迅速滑向囚犯的深渊,软禁、监视、监视、遣返成了家常便饭。

曾经被举国臣民称赞为“受到上帝祝福的全俄统治者”的“皇帝陛下”,现在也习惯称呼他为“罗曼诺夫市民”。

沙皇的四位公主在被囚禁的途中

他在位期间,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遭受的困难和蹂躏,以及皇帝的冷漠和无情,谁也不会忘记。

在加冕典礼的踩踏事件中,死亡人数超过了三千人。 警察把蓝紫色的尸体堆在大车上,“载着颤抖的尸体,慢慢前进。 被踩死的可怜农民穿着节日的盛装”,但皇帝被说服“庆祝的时候不应该投射阴影”,没有给悲鸣的臣民带来安慰,而是继续戴着镶有钻石的沉重王冠。 那是1762年为了杀人

只有他的妹妹奥尔加看到了运送尸体的大车,又把仰头手脚发抖的尸体误以为是民人向皇室挥手致意。

1905年1月的那个“血腥星期天”,皇帝劝谕“必须马上停止”,让士兵们向来请愿示威的民众开枪。

1000多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但当天皇帝的日记中只写着“妈妈从镇上来,和大家吃了晚饭,和米沙散步了”。

他完全不知道的是,在那些浴血中挣扎和呻吟的人咽气之前,手中还留有他全身裹着裤衩、宝石的画像。

直到他们被子弹击中的那一刻,这位朴实的臣民才相信,画像中被宝石金子包裹的人,就是他们深爱的“小父亲”。

1917年,当世界大战还很盛行的时候,一位英国访客来到俄罗斯宫廷,令人惊讶的是,那里步履蹒跚,充满了喜悦。 皇帝、皇后、当权者的贵胄们身着镶有宝石的勋章,谈笑风生。 裹着炮火纷飞的战壕里的虱子,不躲藏衣服,随时和面临死亡威胁的普通士兵在一起,就像一幅充满幻想现实主义的讽刺画卷。

奢侈、集权、苦难、战争,都变成毒酒,倾倒

罗曼诺夫王朝

在满是金银珠宝的奢华酒杯中,1917年喝干,迎来了皇朝在革命中的暴发。

皇帝一家也在一年后等待着自己的终结。

但有趣的是,得到天下礼服的皇帝一家,反而脱去了权力的荣华,表现出了作为普通人的朴素一面。

在叶卡捷琳堡的伊帕尔季耶夫宅邸,尽管窗户上安装了金属围栏,但狱卒们最初对作为革命家的前王朝皇室怀有必然的憎恨。 在酒精的唆使下,骚扰和暴打公主们,这些士兵渐渐意识到,在宣传中恶魔般的沙皇一家,和他们这些普通士兵没有太大的区别。

其中一个警卫说:“公主们像所有的姑娘一样,很活泼,对我们很友好。

”最年轻的阿纳斯塔西娅公主是“非常有魅力的精灵”,她喜欢“和小狗一起演滑稽的哑剧”。

其中一个叫伊凡克莱肖夫的年轻警卫甚至想和其中的一个女儿结婚。

另一个叫伊凡斯科洛霍道夫的警卫在玛丽亚公主19岁生日时偷偷带来了生日蛋糕。

沙皇一家合影。

在他们被处决的前两天,一位神父被允许主持沙皇家庭的弥撒。

这位神父发现,皇帝一家在面对屈辱、压力和恐惧时,可以展现出优雅、耐心、幽默和尊严,给予尊敬和感动。

弥撒后,公主们向他低声道谢。

他们谁也没有意识到那会成为自己的临终弥撒。

两天后的晚上8点,家人共进晚餐时,保卫皇帝一家的尤洛夫斯基秘密召集高级警卫,告诉他们他收到了莫斯科的电报,要“枪杀”皇帝一家。

拉脱维亚的两名警卫因为“他们拒绝杀少女,他们没有种”,在最后关头退出了。

10点30分,晚祷结束后,灯灭了。

三个小时后,7月17日1点30分,尤洛夫斯基敲了皇帝的医生波特金的门,命令他唤醒皇帝一家。 他对医生说,因为白军要攻入这里,皇帝一家必须尽快搬走,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痛苦,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穿衣服”。

03

这些宝石背后的阴影

被历史记住了吗?

下一个场景好像是细节两倍的长镜头电影。

在泛黄的色调中,女孩子们在她们的内衣里塞满了钻石和珠宝,外面套着白衬衫和黑裙子。

皇帝自己换上军装,抱着患有血友病的儿子阿列克谢。

他们的帽子里也藏着宝石。

阿列克谢的衬衫也装满了钻石。

凌晨2点15分,家人被带到地下室。

尤洛夫斯基宣读了两次死刑判决书。

然后开枪击中受惊的皇帝的前胸,说:“就是这个! ”他吼道。

子弹在房间里乱飞,夹杂着怒吼的命令、呼救的声音、奄奄一息的呻吟,这是皇后的声音,她确信死后家人会再次在空中重逢。

阿列克谢挨了几枪,已经在呻吟了。 衬衫上镶嵌的钻石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因此,这个男孩在剧痛中挣扎,不得不目睹对方用刺刀疯狂地刺向自己的身体,直到最后才被射中头部的子弹送了命。

而最小的公主阿纳斯塔西娅,那个“非常有魅力的精灵”被逼到了墙角,镶着钻石的胸衣也挡住了射击的子弹和挥舞的刺刀。

但是,这也只是耽误了一瞬间,更有力的刺刀敲碎了她的骨头,把她钉在了墙上。

尼古拉二世的孩子们

杀手们踩着“沾满鲜血的滑冰场”打扫皇帝一家的遗体。

几个杀手呕吐,其他人蜂拥而至,抢走了皇帝的手表、戒指和镶嵌钻石的烟盒。

把遗体放进车里时,被运走的人发现了藏在衣服里的钻石,“大家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尤洛夫斯基不得不拿出手枪恢复秩序。

衣服被剥光,遗体被强酸毁容后,被烧毁,埋在森林的偏僻深处。

只有那些珍贵的宝石被从血肉狼藉中精心剔除,共有17英镑,全部上缴莫斯科,登记在册。

这些血淋淋的宝石收录在文件夹里吗?

或者收录,也不会留下痕迹。

新生政权为了得到资金援助,将前一天早上因奢侈而到处搜购的大量宝石秘密带到国外,销售到海外。

为了不背负向海外出售国家文物的恶名,许多珍贵的钻石和宝石被从原来的装饰品上取下,出售。

7月17日凌晨,一些被出售的珠宝可能看到了皇帝一家被杀的惨状,没有清洗干净的缝隙里,可能还留有晒干变成紫色的残血。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1925年,这个《俄国珠宝与珍宝》的文件发行后不久,就被命令回收数不清,禁止流通。

但是,在没有回收的几个文件中,仍然被用于细心地寻找蛛丝马迹。

法国著名珠宝商卡地亚在20世纪20年代的拍卖会上获得的蓝宝石被发现属于皇帝尼古拉二世的母亲,皇太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这是一个档案记录。

血腥的星期天,皇帝在日记中提到了从城里来和他们的家人共进晚餐,一起散步的“母亲”。

皇太后在革命后逃离俄罗斯,活了下来。 在晚年逐渐褪色的回忆中,你可能会想起和皇帝儿子一家的晚餐。

在餐桌上,她戴的可能是这颗蓝宝石。

没想到,在她眼前的颐环一家,自己的命运竟跌下了权力的顶峰,淹死在漂浮着璀璨宝石的血泊里。

沙皇一家被处决的地下室

04

拿破仑金叶和肠粉牛肉丸

罗曼诺夫王朝的珠宝档案是展厅里最冷清的展品,而最重量级的展品,拿破仑加冕的桂冠黄金月桂叶,则是展厅里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如果不穿过被包围的后脑,就无法窥见其真容。

就像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举行的声势浩大的加冕仪式一样,万头云集,只看天神般降临的皇帝拿破仑一世的真面目。

加冕典礼举行的那天,和举办展览的时候一样,时间是隆冬,巴黎的气候只有不像深圳那么温暖晴朗,雪花飘落。

四天前,暴风雪推翻了祭典的天花板,破坏了树木的支柱。 直到这一天上午10点30分,终于修好了。

地上堆满了雪和泥水,参加仪式的成员和观众都在泥地里行走,必须用塞纳河的沙子铺上才能勉强行走。

当拿破仑的随从走进更衣室时,他发现即将加冕的皇帝穿着一件混搭的服装,“配有金色蜜蜂的白天鹅绒长裤,亨利四世风格的蕾丝立领,外面还穿着猎骑兵的制服。”

杰克路易大卫《拿破仑一世皇帝与约瑟芬皇后加冕》局部

今天,我们对拿破仑典礼的第一印象,几乎是百分之百杰克路易达维德的那部经典名作《拿破仑一世的加冕礼》。 这位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花了三年时间构思描绘了这部巨作。 被认为是庄严地复原了加冠仪式的辉煌盛大场景。

特别是生动地复原了历史上有名的戏剧性场景。

教皇站起来准备加冕拿破仑时,后者突然从教皇手中拿起桂冠,自己戴在头上,接着又戴在了另一个冠冕跪在面前的皇后约瑟芬的头上。——1954年,由奥斯卡影帝马龙白兰度主演的0755-775

这一幕被解释为拿破仑自称“人民皇帝”,彻底驳回了君权的神授。

也是对教皇代表的教权进行挑战。

这幅画的复制品挂在展览室里,细心的参观者可以找到教皇脸上露出的惊讶的突然表情。

但实际上,这一点与历史史实并不相符。

拿破仑自己为自己加冕的事,实际上是事先和教皇商量过的,尽管以威压和利益的方式让教皇放弃加冕,但由于只举行了一般的涂油仪式,教皇没有突然从手中夺走冠冕。

但是,拿破仑在加冕典礼上确实表现出了不耐烦的表情。 ——他熬夜睡到很晚,所以偷偷打哈欠。

然后,离他只有十步之遥的一个参观者发现:“教皇在他的头和双手上涂圣油时,根据他的目标,他可能只想擦掉那些油。”

霍拉斯韦尔内画的临终拿破仑

但总体来说,拿破仑的加冕典礼其实是一场混搭秀,他勉强举行的涂油仪式是要恢复波旁王朝的加冕典礼; 披在身上的大衮身上的金色蜂纹,是法国古老王室的血脉——梅洛温家族的徽章

(后来考古发掘发现,其实墨洛温家徽上的昆虫不是蜜蜂,而是蝉。)

最后,是被赋予了传说色彩的金色月桂叶王冠。 毫无疑问,这顶王冠引导着人们回忆起伟大的罗马帝国。

但事实上,这顶王冠并不是加冕仪式的唯一王冠。 他本打算邀请查理大帝的加冕王冠,但顽固的奥地利人拒绝出借,所以他只能做仿冒品戴上。

另外,历代法国国王加冕的王冠也打算加冕。

这个王冠在他参与的达到高潮的法国大革命中被摧毁了。

因此,在整个加冕典礼上,拿破仑始终佩戴的是著名的金匠比昂内制作的月桂王冠,拿破仑除了著名的帽檐帽外,成了标准装备。

除了大卫之外,弗朗切斯科热拉尔、安东尼姜格罗、安格等同时代的著名画家,都在画拿破仑把这个月桂冠戴在头上的画像。

特别是与大卫齐名的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拉为拿破仑画的巨大肖像画。 头戴黄金桂冠、手持拐杖和国王之手的拿破仑,就像凯撒和宙斯的合体。

桂冠的形象几乎要跟着拿破仑死了,画家霍拉斯韦尔在描绘临终的拿破仑时,也给躺在病床上的他戴上了月桂冠。 尽管月桂叶逐渐枯萎。

安格尔画的拿破仑帝王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次加冕典礼的黄金月桂冠,在拿破仑战败被驱逐后,被复活的王室也下令拆除销毁。

到今天为止,只剩下两片金叶了。

一张藏在枫丹白露宫拿破仑大厅,另一张展示在这个暗夜群星般的展厅里。

由权力创造的东西最终因权力的败北而凋零。

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命运,穷奢极欲的产物,在命运的无常中如浮萍一般漂浮。

经过时间的洗礼,辗转反侧,有的幸运地留存至今,有的完全消亡,化为尘埃。

也许真的没有永远持续的东西。

看起来坚固的东西最终也会消失。

但是,在容易腐朽和坚固之间,可能还有另一种存在。

那是展览后,离开了展馆,我去了小巷。

浓雾中弥漫着可口的香气。

那是肠粉和牛肉丸的味道。

在一家角落里似乎堆满了灰尘、地面也很油腻的餐厅里,一个年轻人汗流浃背地把刚从锅里取出来的牛肉丸端到了食客面前。

我大哭了一场,出了一身汗。

这一幕大概从第一次烤牛肉上桌以来,一直持续到现在。

也许没有人会追溯那个历史,吃了之后,它就消失了。

但是,它的味道还在。 而且,确实会比容易腐朽的天上贵族的传说和权力的宝物更长久。

深圳普通肠粉店。

李夏恩摄。

作者|李夏恩

编辑|余雅琴

校对|翟永军

更多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