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特约记者陈学颖、特约记者赵筱北京报道)中国留学生来西班牙的人数越来越多,西班牙留学生赴中国也越来越热。
今年1月,中国教育部将西班牙语纳入高中课程,进一步开展了中国和西班牙的文化交流。
这些与中国“结缘”的西班牙留学生中,有的成为“网红”,有的进入蚂蚁,有的回国教汉语。
他们在中国看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这个经验对他们将来的生活工作有什么影响?
图为江苏大学中国学生今年春节前夕向外国留学生介绍煮腊八粥的食材和腊八节民俗。
(图片来源:新华社)
“网红”西班牙留学生戴明( Luis Damin )“自从遇见她,学习中文就变得很热。”
白衬衫配深蓝色毛衣,灰色裤子配黑框眼镜和皮鞋。
远远地,一个背着双肩背包的结核病高个子男人,拿着手里的书慢慢地走出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图书馆。 这个人的名字叫Luis Damin。
如果你不熟悉他的西班牙名字,你应该听说过他的中文名字——戴明吧。
戴明、英语、西班牙语、中文翻译; 西班牙语硕士学位多媒体翻译硕士; 北中西翻译学博士阅读,曾多次参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吉林卫视节目录制。
不仅如此,这个西班牙人的“网红”凭借英俊帅气的脸庞、搞笑的幽默个性、娴熟的普通话在中国人气音乐短视频社区“嘀嘀打车”拥有超过10万名粉丝。
这才刚刚开始。
"中国给了我继续学习的机会. "
在中国成为“网红”的戴明,1991年出生于西班牙的阿利坎特( Alicante )小镇奥利韦拉( Orihuela )。
戴明的家庭并不富裕。 父亲在加油站工作,母亲是全职主妇。
戴明说,爸爸妈妈有足够的钱供他上大学,但没有足够的钱让他参加大学校园组织的活动。
因为家乡地方太小,工作机会很少,大学毕业后戴明来到马德里,利用大学时学到的英语和西班牙语翻译专业知识教外国人西班牙语,同时在马德里孔子学院学习中文。
两年后,德明在汉语学习上的突出成就,让他获得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培训班的奖学金,踏上了去中国的魔幻之旅,同时也为后来的博士奖学金埋下了伏笔。
“我喜欢语言,非常喜欢学习。 因为知识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自称“学霸”的德明对记者这样说道。
这种价值观来自于从小以刨地种菜为生的父亲。
“好好读书学习,这是我父亲的愿望,他没有实现,但他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
明德在参加了两年的中文培训班后,决定继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翻译学博士学位。 不负众望的他终于在多次修改研究计划后,获得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博士奖学金。
“在西班牙申请奖学金很难,金额也很少。
这是我来中国后获得的第二个奖学金,对我来说,这是非常高的荣誉,我承认我的能力。
”
德明身后的中国女性
现在,戴明在各个电视节目中登场,一炮而红。
但是,几乎不知道戴明这个名字其实是出自中国女性之手的。
“德就是道德,代表着阳光和明亮。 这是我女朋友给我起的名字。
”戴明笑着说。
7年前,19岁的戴明在西班牙华裔中文教室遇到了他当时的老师,现在的女朋友。
德明不相信一见钟情,这一秒改变了他的思想。
从那以后,学习中文成了一件非常“热血”的事情。
“我找了很多问题。 那样的话下课后,可以一个人和她说话。
”戴明挑了挑眉毛笑着说。
确认恋爱关系后的那一天,戴明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说服父母接受这个“罕见”的中国女朋友。
“我的父母是比较传统的西班牙人,他们希望我和当地的女孩结婚,在当地离他们很近的地方找工作,照顾他们,但两者都做不到。
”戴明说。
在戴明看来,自己的中国女朋友是消除父母对中国人陌生偏见的“解药”。
“我给父母看的是真正的中国人。
她会说西班牙语。 她知道我们的文化。 我们之间的交流没有任何问题。
”
在戴明“小两口”的努力下,戴明的父母从反抗到默许、接受,最后到马德里看望了这位中国女朋友。 戴明这样说。 “现在我的父母非常爱她。 他们分手的时候,我父母还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
今年是德明和中国女朋友在一起的第六年,其中他们住了两年马德里,三年住在中国。
在戴明的印象中,他们没有因为什么事吵架过,最多只是安抚一下“小脾气”的她。
“冲突是学习和融合的过程。
现在,我觉得我们之间没有文化差异。 换句话说,她已经是西班牙人,我也已经是中国人了。
她可以吃虾饭。 我也能吃饺子和饭。
”
目前,德明和她正在使用自己擅长的语言合作翻译文献和书籍。
在他看来,比起工资的高低,创作自己的作品更有意义和价值。
“我们制作的中西翻译也是连接两国文化的桥梁。
翻译是我的研究领域,也是我的未来。
将来,我会成为翻译领域的专家,翻译、写书,互译中西许多经典名著,让更多的人了解,为两国文化走向国际的道路贡献力量。
“戴明在采访的最后说。
阿里的第一位西班牙员工吉东凯( Guille )“我非常喜欢阿里的努力文化”
“双11”期间,吉东凯在工作忙的时候“自娱自乐”。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开朗热情”、“开朗帅气……”这些西班牙男孩共同的特质,在吉登凯( Guille )中似乎可以看到。
但是,在中国生活并工作了7年的西班牙小伙,给你的惊喜还不止这些。
喜欢冒险的性格让他“遇见”了中国
今年33岁的吉东凯表示,在2011年之前没有与中国人接触过。
他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准备申请出国留学时,遇到了“中国”。
实际上,他的第一志愿是在日本、新加坡等西班牙更熟悉的地方,但当时他们的名额已经满了。
失望之余,他看到北京的几所大学正好有名额。
他笑着说,自己是个相信缘分的人。 “我没有选择中文。 是用中文选的我。 那是我第一次考虑去中国。
那个时候感受到了缘分的力量。
喜欢冒险的我对自己说whynot? ’”。
于是在2011年2月,对中国“一无所知”的吉东凯踏上了这片东方土地。
吉东凯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杰克默)合影。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从“哑巴”到以中文为供应商讲座
吉东凯的职业是IT工程师,在中国顺利毕业后进入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公司,成为阿里集团的第一位西班牙员工。 当时,其工作内容是为西班牙和南美洲国家的Aliexpress (速卖通)进行内容策划和社交网络推广。
他现在的工作是在用户体验和社交网络部门开发西班牙市场。
据吉东凯介绍,2011年的公司几乎没有外国人。 会议用中文,邮件用中文。
他每次开会都像哑巴一样,看邮件也很累。
“有一天,我快不行了。 向上司抱怨完全看不懂邮件,该怎么办? 主管看着我说‘不行的话就离职吧’。
那天我明白了,挑战不是问你的上司该怎么办,而是自己想办法。
后来,我把所有的邮件都打印出来,晚上回家查不懂的词,每天复习,几周后积累了一本不错的《蚂蚁词典》。
“蚂蚁已经有两年了,可以说是理解了会议的内容,开始和大家一起讨论事情。
“我最喜欢蚂蚁的努力文化,”吉东凯说。 我在蚂蚁身上克服过很多困难。 例如,我用中文给数百家供应商做了西班牙市场讲座。
由于他的努力和自我挑战,他五年晋升了四次。
蚂蚁中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吉东凯和马云的《偶遇》。
“有一天,我去一个小邮局取包裹,正要进电梯的时候,突然遇到了马云(杰克默)。
马云很少来我们小区。 而且,来的时候,很多人会追他。
那时只有他和他的助理。
马云(杰克默)进电梯后,我用标准英语说:“whereareyoufrom?” “马云对他的第一印象很好,我觉得他很谦虚。”吉东凯说。
未来想成为中西文化的传播者
吉东凯去年在韩国以蚂蚁的名义担任火炬手。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现在,他不仅在阿里工作,还用中文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 Guille西班牙语脱口秀) ——,每天推送日本市场的西洋语。
“我教的西方语言是西班牙当地使用的口语语言,中国学生没有在教科书里学过。
我的粉丝说,他们在外面用我教的地道的西语,对方总是夸奖他们,因为也有粉丝,所以在餐厅吃饭打了折扣。 这个非常开心。
”
值得一提的是,他推的地道的西语,除了西班牙语外,还有基于多年的中国口语化、网络语言理解,翻译成西班牙语的“中文”。
目前,他的公众号有4万名粉丝。
他现在走在马德里的Usera地区,会被一些中国粉丝认出来,大家聊天拍照。 “他们对我的友好和热情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我不是有4万个粉丝,而是有4万个朋友”。
吉东凯的公众号已经一年半了。
他说,不管多忙多累,他都没有放弃过。
不推送的日子,反而觉得少了什么。
“希望30年后,我能看到自己的公众号。
那个时候,除了公众号、APP,还希望能成立更大的团队、更大的平台,甚至自己的公司。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西班牙在中国的传播者,同时也成为中国在西班牙的传播者。
”
形象的中国:从“春卷”到3C产品
来自巴伦西亚的吉东凯说,现在西班牙人不习惯中国,但对中国的印象已经大不相同。
20年前去中国,西班牙人会想起“便宜货”“春卷”,而如今说起中国,西班牙人脑海里浮现的词汇是“性价比高的3C产品(计算机、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世界强国的同义词”
“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超过了很多所谓的第一世界国家。
我在中国呆了七年,最近回了西班牙。
刚到西班牙的时候,我经常问:‘我是来第三世界的吗? )中被调用,将出现故障。 “我现在想念支付宝( Alipay ),想念外卖,想念淘宝,想念一切可以用手机完成的东西。
2018年的西班牙人好像是10年前的中国人。
”
虽然西班牙暂时在新经济中“落后”,但吉东凯表示,他的梦想之一是通过在中国学到的东西来帮助祖国。
他相信在西班牙展销一定会成功。
维果官方语言学校中文教师莫迪( Modesto ) :“戏剧性教学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模式”
莫帝在学校用戏剧性的教学模式教西班牙人学习中文。
(图片来源:受访者照片)
在西班牙加利西亚维戈的官方语言学校上课时,穿着黑色衬衫和卡其色裤子的莫斯托( Modesto )在黑板上写中文词,他不时鼓励学生们开口表达。
通过自己的“戏剧性表演教育”方式,莫迪的中文课成为维戈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李小龙喜欢中文和中国文化
1981年,莫蒂出生于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亚省欧锦赛市( Ourense ),从小就喜欢看中国著名武术明星李小龙的电影。
受此影响,莫迪17岁开始学习中国武术。
他回忆说,有一年夏天,三位专程从中国来的武术老师给他们进行了训练。
武术老师们的热情和中国武术电影的熏陶,使莫帝加深了学习汉语的兴趣。
大学毕业后去澳大利亚学习TESOL对外英语时,他不小心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
他们建议莫帝去中国学习中文。
于是,2006年从悉尼毕业后,莫蒂决心去中国。
受即兴社团的影响开始了戏剧性的教育的莫帝,到中国之前,他以为大部分中国人都穿唐装和旗袍,后来发现中国人和欧洲人的服装很相似。 “中国人比较含蓄,一般不会直接表示态度和看法,所以我刚来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很多新概念,比如面子、关系、缘分等等。
”
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了两年中文后,莫蒂开始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做兼职西班牙语教师,在北京一所著名的大学教西班牙语。 “我教的中国学生很好,尊敬老师,非常努力。
”
莫帝还想起了刚开始教育时,中国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个有趣的趣事。 “有些中国学生像Messi (梅西)、vampiro ( Nadal )、Casillas ( Casillas )、casis ),一些学生起的西语名字是Dios ) )神。
”
在教学过程中,莫蒂还发现中国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我要做的就是慢慢改变他们学习外语的方式。
北京即兴表演圈Beijing Improv给了莫迪很大的启发。 “我开始采用戏剧性的教育方法。 希望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合作力、交际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实际上,戏剧教学法是将戏剧表演应用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教学方法。
戏剧教学法不是以学习戏剧本身为目的,而是将戏剧作为教学介质和手段,用于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培养。
”
谈中西方学生的课堂表现:文化教育背景不同
除了在大学担任西班牙语老师外,在北京居住了将近10年的莫蒂还在清华大学担任留学生们的中文老师,并在西班牙驻华大使馆工作了一段时间,获得了北京语言大学的中文语言学士学位和中文国际教育硕士学位。
2016年,莫帝的家乡(加利西亚)政府教育部正好需要中文老师,所以他决定回国。
现担任加利西亚政府教育处官方语言学校中文教师、文化活动负责人。
他介绍说,今年在官方语言学校安排了诗人活动、中国文化戏剧节和中文音乐会,让学生自己拍摄中文纪录片、微电影比赛。
春节的时候,西班牙学生手工制作一条龙、包饺子、写书法等活动很多。
对于中西方学生在课堂上的成绩,莫迪说:“在中国早上8点上课,学生会提前10分钟坐在教室里等老师。
在西班牙,有些学生早上10点上课,10点多就到了。在中国,给学生上两篇小论文,学生就按时交作业。 如果给西班牙学生布置同等的作业,他们会抱怨作业太多。
但是如果上课需要一些学生上台表演,西班牙学生很乐意参加。 中国的学生不同。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文化和教育背景不同。
”
"西班牙是中国在欧洲的好朋友. "
莫帝认为,西班牙是中国在欧洲最好的朋友,近年来双方交往明显增多。
“我上高中的时候,西班牙大学没有中文专业。 私人学校也很少,中文老师也几乎没有。
现在,在西班牙有很多地方可以学习中文。 不仅是大学、官方语言学校,一些民间学校、幼儿园、中小学也有中文选修课。
但最大的遗憾是,现在西班牙的大学里没有一个专业是中文的本科专业。
”
事实上,不仅是教育领域,中西方扩大交流也惠及旅游、经贸等行业。
“申请旅游签证越来越方便了。
”莫帝说,“加利西亚的Inditex公司(旗下品牌有著名的快时尚品牌ZARA、Massimo Dutti等)”在中国发展迅速。
中国科技公司华为和小米在西班牙的生意越来越好。
“莫蒂在2016年也买了华为的手机。 他说,身边很多朋友都喜欢使用中国手机,“这也证明了中国品牌的海外影响力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