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从广州到李光耀的母校,——,女儿的新加坡留学之路。

2025-02-17 12:56:36编辑:阿卫

我是Josie,坐标广州,主要从事工程顾问咨询,我女儿目前在新加坡留学。

这段时间,很多朋友和我都在讨论孩子留学的事情,我对自己女儿留学的事情也确实有很多感悟,希望我的经验和感悟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从广州到李光耀的母校,——,女儿的新加坡留学之路。

我女儿初中二年级出国留学了。 出国之前我在广州比较高级的民办学校上学。 2017年5月去新加坡报考了4个月的语言学校。 通过了国际学生入学考试( AEIS考试),被分配到新加坡当地的附近学校。 2020年底通过了O-LEVEL考试,进入新加坡最好的初级学院——莱福士初级学院。 李光耀的

这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世界顶尖学校毕业的,牛津和剑桥的毕业生很多,今年的女儿是已经在备考的A级学生。

很多知道我家女儿现在情况的朋友都知道,我送女儿出国真是个明智的选择,不用太辛苦就能申请世界一流的学校。

但是,作为当事人的我和女儿,真正想起留学这条路,其实也有很多不能为别人开辟道路的不得已,需要下很大的决心,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新加坡莱佛士初级学院; 图片/学院官方网站

选择留学的契机是,我家的女儿小时候也是比较外向的孩子,但进入青春期后,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她总是对我说自己有社交恐惧症,从初一开始,女儿就陷入了极度的自信不足。

小学生的时候,我们一直严格管理女儿的学习和休息。 进入中学,女儿考上的学校是广州排名靠前的寄宿制民办学校。

进入中学后,一是寄宿的地方离开了我们父母的视线,所以不能完全了解她的真实学习和生活情况,二是这个学校确实有太多的牛孩子,几场大小考试,女儿的成绩只能算中等。

所以女儿和我们都不满意这个成绩,所以有时会责备女儿没有真正学习。

在学校,你可能知道,老师往往被中等成绩的孩子忽视,他们的注意力要么侧重于成绩突出的精英培养,要么担心落后者的成绩单真的不好。

所以,从像我女儿这样从小受关注的优等生到不被关注的中等生,她的自信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而对于一些体育差生来说,中考体育成绩是进入重点高中的必备条件,但当自己觉得力不从心的时候,女儿却压力非常大,充满了焦虑。

我不记得有一次是什么原因,应该是对她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不满。 她拿着刀割了自己的手腕,用力挤出了血,给我和祖母看。 祖母认为她只是受到了什么伤害,知道她在用行动发泄不满。

这次行动虽然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后果,但却让我清醒了。 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成绩好坏还在其次,如果真的因为心理问题而遗憾,那就无可挽回了。

从那以后,我和家人商量,决定女儿学习和心理的只有我一个人负责沟通和管理。 因此,每周孩子回家的时间,我周末什么工作也不安排,和女儿一起度过,晚上和她出去散步,聊聊学校生活的琐事,看看电影,去购物,谈谈读书的体验和对身边发生的事情的看法,这里

通过交流,我也近距离观察了当时学校教育的问题。

女儿的成绩在那所中学是中等水平的,但其实她的潜力还不错,在学校也参加了文学社,之后被选为社长。

在可报考的教育系统中,成绩始终是第一位的,个人只能用唯一的标准——成绩来衡量是否优秀,而且只有标准答案是正确的,个性的发挥在现有系统中并不重要。

我是多年的管理者,这几年最大的体验是自信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遇到挫折时,强烈的自信会让我们做出更强的心理应对。

但是对于应试教育来说,面对众多的学生,老师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一个普通学生身上,只是为了培养她的自信心。

所以我认为注重个性化发展的西式教育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因此,留学成为我为女儿规划人生道路的一个思路。

决心留学的传统留学目的地西方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特别是美国,治安是个大问题,对女孩的安全相对来说比较担心,所以美国和英国两个地方我排在后面。

此外,我也希望在她青春期有机会和她多交流,所以澳大利亚进入了我的视线。

从个性化教育方面来说,这三个国家都很重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所以学校如果选择得好,应该也能建立女儿的自信心。

新加坡这个被很多人忽视的地方,也正因为朋友给了我建议,我对他有了重点的了解和思考。

我听说新加坡的精英教育当时压力也很大,他的好处是安全性居世界之首。 另外,与中国没有时差,不会发生交流时间昼夜颠倒的问题。 第三,离广州不远。 比去北京远,航班也多。 (传达便利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将在后面叙述。

但是,我担心精英教育是否有压力。 因为不知道女儿的接受度有待观察,所以决定暑假期间带女儿去新加坡考察,自己下决心。

第一个学期结束后,我有七天的时间和女儿一起去新加坡实地考察当地的生活和学校。 另外,我让朋友和很多了解新加坡教育的人联系了。 他们带我们去,踏足各类学校,讲述公立教育、国际学校、私立学校的区别,与留学生取得联系,让我们直接面对体验者,聆听真正的留学心得。

在小城邦里,七天真的不短,所以那个考察,信息差不多了,但没有实质落实,我想主要是不能断定将来真的会怎么样。

我的人生观总是认为很多事情是人为的。 事情能否成功,还是取决于做的人是否决心。

我考察后,认定了新加坡这个留学目的地,但对留学没有任何意见,回来后和女儿进行了几次沟通,分析了留学的利弊,明确了是否决心留学。

我主要和女儿沟通了几点。 1、人无论如何都可以生活。 每次选择道路,都意味着放弃了很多其他不同的道路。

比如,有些人不会感受太多学习压力,喜欢做个普通人,去菜场买钱,去公园看花,在家教老公。

但这也意味着,不要像我们这样认为金山银矿不是居家的家庭,对物质要求不能太高,羡慕金领高薪,可以经常出入高档场所,可以随意花钱。

事业要想成功,能高收入高消费,就需要认真努力的读书和工作,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一辈子学习。

所以任何选择都不能并存。 我想轻松,并不是想获得高收入。

2、留学这条路没有回头路,不能说去不熟悉。 还有回去看书的可能性3、现在去留学直到大学毕业,需要200~300万元左右。 对女儿来说,如果不出国,上以前的一般大学就不成问题了。 如果不留学的话,这200~300万可以作为毕业后生活和创业的启动资金。 留学结束后,之后的路必须是自己。 所以,出去的话就成为精英,可以拿回这些钱。

等等吧? 我女儿考虑了一周,决定留学。 之后反复确认,决定了新加坡的留学之路。

留学中困难和问题的女儿已经决心留学。 那时我觉得以后的留学之路会更顺利吧,但在真正的过程中,有很多我没有想象到的困难。

我选择让女儿进入新加坡的公立学校系统,所以需要参加新加坡的国际学生入学考试( AEIS考试)。 AEIS考试一年分为两次,正式考试通常安排在9月。 另外,还有被称为S-AEIS考试的补考,通常在2月举行。

一开始我担心女儿的留学决心不一定够,但没有停学,加强了考试英语研修考试,但还是正常地回到了学校。

我参加了2017年2月的S-AEIS考试,但结果不合格。

女儿来找我商量,觉得她的精力不能同时兼顾国内学业和英语学习,想放弃国内学籍,专心准备新加坡的入学考试。

我再次和她强调这是一个没有回头路的选择,加强了她的决心后,五月去了新加坡,进入语言学校考研。

在语言学校的入学考试中,女儿的成绩只是当地小学四、五年级的水平。 要通过考试进入初二,必须达到初一以上水平,但时间短,老师也无法保证。

女儿知道她已经破釜沉舟,没有回头路了,所以那几个月的时间里,我发现她真的很努力,很少和同学出去玩,早晚记住单词,听英语广播,学校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4点的学习其实压力也很大

留学前我的交流,以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显现出了必要性。

之后,9月份考试结束,11月份取得了结果,女儿终于通过了这次考试。

但没想到真正的考验反而来自入学后。

新加坡教育部表示,这些国际学生通过考试后只能进入新加坡公立学校的普通邻里学校。 实际上,很像我们国内划线领域的中学。 他们的原则是,只要有学位,就安排在任何地方。

女儿所在的学校在新加坡100多所学校中排名后十。

虽然是在国内也在名门学校的女儿,但内心的丧失是可以想象的。

另外,因为我没有陪同学校,所以我给她找了一个离学校近的寄宿家庭,即使近也要开车20分钟以上。 新加坡的学校要早点上课,女儿需要五点多起床坐车。

住宿是两个人同屋。 与以前国内的寄宿学校不同,这里没有人管理日常生活习惯。 里面的孩子也不是公立学校的孩子,还有语言学校的孩子。

女儿的同屋是越南人,每天很早就按铃,但又不起床。 我不停地按铃。 女儿尝试交流却没有结果,很困扰。

学校里也只有三个来自中国的孩子。 在她们面前,没有中国孩子。 是全新的环境。

再加上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子们有很多小心思,所以入学后的适应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

那时候,女儿总是给我打电话,以为她经历了抑郁症割腕的事件,那是绝对不容轻视的,所以赶紧让在新加坡的朋友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幸运的是,医生说她不是病,而是适应的问题。

但她自己认定她患有抑郁症,所以一定要让我确认。 我得到也没用,得问她。 “好吧,如果我确认你有抑郁症,下一步怎么办? 我们要退学,回去休养吗? ”女儿自己想也明白,休学一定不是她想要的,所以从那以后,她就不再提起抑郁症了。

但是,适应问题还在。 她说我有时不能理解她,我还找了个学心理学的好朋友,和她打电话聊天,劝她。

朋友提醒她,孩子一旦进入新的环境,往往会独自面对,压力很大,她需要更多的了解和指导。

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加强和她沟通,听她说话。 每天几点,她都会随时接电话。 然后每月飞过去和她在一起几天。

所以,选择距离近、没有时差的留学地点,我的体验真的很重要。

女儿上学期间,眼睛发炎非常严重,有时需要住院治疗。 在那之前我没觉得太大,有一天早上7点多打电话告诉我非常严重需要住院。 马上买票飞到新加坡,我到医院是当天下午6点多。

所以距离优势在紧急情况下强调了他的好处。

留学的过程其实并不容易,会遇到很多问题。 我说了女儿的这些事,真不是个例子。 对小留学生来说,处理好孩子的思想成长问题非常重要,留学后绝不能丢掉。 过程中我也花了很多时间,虽然不比在国内学习容易,但一学期后,我发现了留学的好处。

留学给我女儿带来的变化我女儿14岁去新加坡留学了。 很多朋友都说:“孩子这么小就把她送出去,舍不得吗? ”。 确实,这个年龄的孩子,谁的房子都还没变宝吗? 她在家的时候,生活上的事情几乎都是我们安排的。 到新加坡后,一个人在那里,所以她需要面对很多事情,一个人处理。

一学期后,回到广州,我发现了她的一些不同。

有一次,我和她去超市,买完东西出来,发现我的车被什么东西挡住了,但我看了看周围,没有看到警卫。

我对女儿说,“你去找个人吧。

”如果是以前的话,她一定会对我说:“不去,不认识人。

结果,那天她一句话也没说,到室内室外、内外找了一个大圈子,帮我找了人。 这真的很令人吃惊。

后来,我又在她身上发现了很多不同的地方。

有一次,她给我打电话,说:“妈妈,我的银行卡好像在新加坡不能用。

“我在广州。 我不能离这么远来处理这件事。 只能自己安排。

”没办法,她自己去银行和工作人员沟通,最后顺利解决了事情。

之后,帮我处理了入境手续的问题,做了汤,邀请朋友煮了糖水,一起学习了。

她的补习老师是自己找的,补习课程是自己安排的。

生活上的独立性,真的让我越来越关注。

另一方面,我注意到她对许多问题有自己的思考。

上学的时候,她的选课是自己选的,她向我解释了选择的理由,并认真说服了我。

对于一些社会现象,也不是盲目地遵循网络观点,而是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与我探讨。

我认真观察过女儿的学习过程。 他们从初中开始,就已经分组进行了课题的讨论。

每个孩子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有人协调,最终制作PPT,向大家讲解他们的研究过程和结论的推导。

女儿进入莱佛士初级学院后,学习的方式和我们现在的大学很相似。

老师讲课的内容,学生必须在课前后,进行大量的检索和预习、复习工作,并写出论文。

考试也是如此。 几乎没有选择题。 大多数情况下,是解决问题。 没有“标准答案”,学生需要陈述自己的论点和论据,有逻辑性地获得高分。

这种学习方法无疑引导着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协调能力。

所以我的结论是,留学的最大好处可能是生活和思想的独立。

前几天我和朋友吃饭,很巧,她的孩子也在新加坡留学。

在那期间,她对我感慨颇深。 “啊,现在的孩子真的管不了。 很多事情都是他自己抓住想法。

”然后我对她说。 “我们一定不能一辈子和孩子在一起。 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想法,自己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那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

留学不是解决教育焦虑的灵丹妙药韩寒电影有这样一句话:“你没见过世界,你从哪里来的世界观?” 所以,我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让孩子多去看世界。 留学也是我们父母给孩子的选择权。

但是,如果孩子在国内很难管教,请不要以为去国外改变教育环境就一定能解决问题。 越是去小的国外,对父母来说就要求越高的劳力。

我的朋友,女儿因为在国内学习有问题,15岁被送到新加坡的艺术学校。 读书的时候,爸爸忙于工作,妈妈照顾弟弟,很少去新加坡看过她。

起初,我作为朋友很不安,但我去看了女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上学期过去的时候也邀请她一起吃饭,但后来没能约上她的时间。 我女儿告诉我,姐姐有了男朋友,是个比在新加坡打工的她年长很多的男人。

有一天突然,女孩的父亲打来电话。 “Josie,我女儿经常旷课,所以可能会被取消学生签证。 我该怎么办? ’我告诉他,新加坡对外国学生的管理非常严格,请假需要医生出具的假条,或者家长必须通过邮件说明事由。 否则,如果确定缺席,签证将被取消,今后也不能入境新加坡读书。

之后,女孩的父亲只能请医生朋友给她开假条,以证明她有精神疾病,有时需要休养。 女儿的学生签证和学习资格勉强得到了保持。

但是,如果真的被发现虚假的话,之后连父母入境也可能会成为问题。

另一个来自广州的男孩是我女儿语言班的同学,同年考上了离女儿学校最近的当地政府中学,为了孩子就近上学,我和男孩妈妈一起给孩子们重新找了寄宿家庭,住在同一个小区。

但是,几个月后,男孩和妈妈吵闹着回到原来的寄宿家庭。 那里离学校非常远,开车去学校要一个小时。

男孩和妈妈打来电话,问我现在的寄宿家庭是不是很过分。 男孩和她抱怨了很多不好的事情,甚至被说成是长期失眠,所以说新环境可能有适应过程。 女儿也在适应。

之后,男孩的妈妈可能无法忍受孩子的哀求,回到了原来的寄宿家庭。

两年后,见到了男孩和妈妈,听了她的话。 男孩子其实习惯和朋友一起玩游戏,所以一定要搬家。 而且因为经常旷课,在学校受到退学处理,现在回到国内,去学习服装设计了。

有一次和女儿聊天,她告诉我男孩子现在发朋友圈的样子,总是打扮得很非主流,黄头发,戴着耳钉,衣服很奇怪。

我听说过一些孩子不善于读书,经常聚在一起吃喝玩乐,比拼奢侈品,抽烟,欺骗十几岁的女孩子开房……

我听过的最奇怪的留学生故事是朋友在谈论同事的孩子。

上澳大利亚的大学,孩子的父母在体制内,由于身份的限制,不能经常出国。 因此,孩子即使去看书,也一直没去看。 学校寄来了孩子各种各样的读书、生活状况和成绩单等。

我读到研究生了。 有一次,父亲出差去了澳大利亚,直接去学校找儿子。 我说学校里没有这个学生。 那时,父亲的孩子早就退学了,上大学一年级后就不读了。 我知道这几年一直有人请假,编造信息,给父母发短信。

之后,这名男子回到国内,一事无成。 即使到了30多岁也在家里养育。 而且,父亲没几年就被儿子骂了,生病去世了。

听了朋友的话,我知道国外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来欺骗这些留学生以讹诈父母。 当初朋友问我话,是想劝我不要让孩子留学。

其实我觉得没有一个选择是完美的。 一定各有利弊。 如何避免危害,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路是最重要的。

到底在什么阶段出国留学好呢? 很多了解我女儿情况的朋友都认为我给女儿选的路非常正确。 另外,我送孩子太早了,到底什么时候留学最合适呢? 这几年有机会接触很多留学生及其父母,但据我观察,有几个让孩子出国留学的案例。 第一,我认为出国留学可以拓宽视野,走出去看看。 特别是部分专业领域的海外学校有比国内教育和研究更高水平的东西。 例如金融、经济、工程、管理学等。

这类留学生一般以研究生为主。二是中国顶尖大学学位有限,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高中毕业后选择国外名校,与国内名校相比,国外名校对就业的影响力也非常好。

这类留学生一般以本科生为主,大多从高中就开始准备留学。 很多即使还在国内学习,很多已经选择了国际高中,或者高中的国际班。

从2021年留学数据统计来看,这两种情况已占留学生比例的71%; 此阶段留学,申请难度与申请学校和专业排名等级直接相关,能申请顶尖学校好专业的还只有少数精英。

因为不是从小就住在当地,所以在大学里用分散的学习方法,能和当地同学社交的机会一定相对较少。 如果有些孩子出门只和中国留学生交往,学校里学的是专业名词,日常出门可能连蔬菜水果都叫不上名字。 有些普通孩子英语交流不一定流利。

这个阶段出门的孩子应该创造一切机会,和当地的学生多交流。

优点是,这个年龄的孩子思想基本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回国适应应该不是大问题。 如果能更好地与当地同学融合,就能兼具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

图/莱福士学院官网

三是觉得国外学习竞争压力不大,对国内应试教育有看法,所以安排孩子在小阶段(如小学、初中)出国学习。 另外,本科才能申请国外的大学,而初中以前就在国外学习,所以比在国内学习的学生更容易申请到更好的大学。

中小学阶段出国的孩子,在2021年的统计中占留学生的29%。

这个阶段孩子的年龄小的话,比如小学和幼儿园的时候,因为还没有很好的中文基础,所以最大的问题是成长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日常表达是英语,中文会大幅退化。

我有一个新加坡朋友,在报社从事中文文字工作。 母亲来自北京,孩子在北京生活到6岁,流利地说着北京电影。 之后,我和父母一起回新加坡上学。 我见到少女的时候,13岁是初一学生,所以和父母的生活用普通话交流,但她和家人说话也用英语,中文不能流利地表达。 所以,父亲和我总是感叹很遗憾。

我的另一个朋友,儿子9岁去美国,现在出国两年了,已经不能流利地用普通话交流了。

初中的孩子留学,就像我女儿一样,对中文的大部分内容基本掌握,能够深入交流,融入英语环境,所以不会忘记中文。

同时,接受与当地学生基本相同的教育,享受当地学生待遇,参加当地大学升学考试,可以在接近当地学生的分数水平上录取。

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外出问题也不少。 以我女儿的经验来看,困难的是面临青春期孩子过渡到新环境的适应问题。

一是对生活自理能力要求比较高,二是与孩子花更多的精力交流思想,不能让孩子在思想成熟阶段就跑题。

我见过这个年龄的留学生,大多呈现两级分化。 父母疏于沟通和关心,情况未必比国内好,有些人可能学业也不好。

另一方面,父母比较花精力,后来孩子基本上申请了比较好的大学,同时也有良好的独立性。

实际上,无论哪个阶段,出国留学都一定各有利弊。 还是要根据家庭情况和孩子的情况综合考虑。

留学真的考虑了吗?

更多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