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留学,大家的关注点一般是排名多少、申请不难、需要读多少、费用是否高、回国是否认不出来、是否容易就业,简单来说就是每个留学生的录取力、学术力、就业力
01
十几岁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因为它是三观形成的最初时期; 孩子上大学时年满18岁,那时应该是三观巩固和巩固期,所以初中阶段可以说是人生的基础,是留学的黄金期。
中学时代的孩子,如果能从思想上吸收两种文化的精华,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就不会盲目模仿加拿大文化,也不会用中国传统观念随意看待加拿大社会,而是感受和理解不同的文明,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多角度的思考这被称为成长力。
真正的成长力其实包括我们日常关心的招聘力和学术力。
我们中国是应试教育。 这个“应”既表示“硬实力”,也表示“适应试验”。
中国学生只要是世界上考试最好、有标准答案的事情,就很难打败我们的学生,所以录取能力中“硬实力”也就是“各种标准化成绩”这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并不是最担心的,反而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事情、问题
但是在加拿大无论是好的中学还是大学,申请时都会要求学生参加面试。 面试中被提问的,正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问题。
这些问题一出现,很多学生包括父母都不知所措。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中国的教育毕竟是应试式、鞭策式的教育,学生缺乏思维逻辑的训练,缺乏想象力和创新力的训练,这种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录取能力和学术能力。
02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跳出应试教育,拥有真正的招聘力和学术力? 最重要的是形成多边思维,改变固有的学习方式。
必须先决定自己的位置。
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能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让孩子通过兴趣去实践,在实践中引发思维,在思维中学习; 这才是原汁原味的加拿大学习方式。
例如,加拿大的中学有室外课程和夏季课程,允许孩子们从课堂上到室外、自然、博物馆,甚至其他城市和国家。
儿童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参加商科或理工科方向的训练营。
这些体验和经历不仅在申请时提高了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通过兴趣产生对知识的渴望,产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英语水平,还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学习和思考的方式。
03
其次,我们的学校和老师无论是作业还是测试,都经常敲黑板、划分、明确圈出,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
我们通过多年的专业经验,有效地训练孩子对信息的快速检索能力,发现问题,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知道自己会先去探索,而不是坐在那里被动地等待被告知答案。
其次是获得信息后的筛选能力。 形成发散的、多角度的思维模式,可以举一反三,最终演化为自我的创新能力。
如前所述,好的中学和大学在面试中提出的问题几乎都是开放式的,请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
加拿大教育方式中最受重视的是学生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批判的思维方式、创新的观点,也就是“Critical Thinking”,这正是我们中国学生最缺乏的。
我们的学生想申请国外的好学校,在外国大师上取得成功。 这些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反观我们中国的教育模式,老师说的都是正确的,大家都是一个标准,分数高的学生被称为优秀,即使孩子有自己的创造力和想法,也会被严格的课程和机械化的教育方式抹杀。
通过指导和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时间规划(组织能力)、自我管理( Inner Discipline )。 这些不仅仅是" Critical Thinking "。
在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最终的申请结果,更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和能力的提高。
虽说分数上升了也不一定能提高能力,但能力上升了分数一定会上升!
让孩子从“执行者”变成“引领者”,赋予他们“全球眼光”,提升他们的“终身竞争力”,才是真正的“成长”。
04
更重要的是,希望我们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能深思熟虑。 那如何从“普通考生家长”变成“留学生家长”呢?
《蒙氏教学法》已在加拿大约500所中小学广泛运用,从0-18岁开始全面覆盖。 其最重要的核心理念是“孩子自身具有巨大的潜能,生命的发展走向独立。
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关键,老师处于合作和指导的地位”。
人们往往认为教育只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是学校师生之间的行为过程。 父母在孩子成绩不好或分数不理想时,往往会归咎于孩子,归咎于老师,但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讨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之前,让我先谈谈教育责任的划分。 它实际上分为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
学校和老师提供知识,父母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而社会的教育责任,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孩子有责任,有感恩的心,把自己所有的东西回馈给周围的人和社会。
出国留学后,孩子一个人在外面生活,不在父母身后照顾。 这一次人生难得的经历,让孩子逐渐体验到父母的不易和良好的用心,慢慢学会改变想法,加深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而孩子的这种变化也同样影响和改变着父母,他们逐渐从“说教型父母”变成了“影响型父母”。
那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孩子和父母的共同成长。
05
加拿大是一个包容和体贴的国家,教育理念中渗透着这个国家的“沙拉型文化”。
那就是沙拉里有各种形式的蔬菜,所以不需要做成西红柿或者生菜,每个形式都应该得到尊重。 但敷料是统一的,最终走同一条路,所有形态都能在同一环境中和谐共存。
这样的大环境让孩子有全球的眼光,在经历成长之后,成为终身有竞争力的世界公民、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