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神农本草经》 :“味苦微温。
伤寒,补缺,金创痈伤,折倒,续筋骨,妇难乳。
久服益气力。
( 《名医别录》 )“主崩中便血,痤疮血漏,止痛造肌,恶血腰痛,缓急关节。
( 《本草经疏》 :“治胎生,续绝伤补缺,治金疮,腰肾要药也治。
( 《本草经集注》 :“苦味、辛辣、微温、无毒。
伤寒、补缺、术后、痈伤、骨折、筋骨连续、妇乳难、崩裂出血、术后血漏、镇痛、肌肉生成,以及脚伤、坏血、腰痛、关节缓急。
久服益气力。
( 《雷公炮制药性论》 :“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肝肾二经,主肠伤寒不足,折伤,金疮,诸痈肿,治尿血,益气,续筋骨,散诸血,暖子宫,治腰痛,缩便,止梦
把酒浸泡一夜,焙干。
“肾主骨藏精,肝主筋藏血,续断补精血调理筋骨,宜入此二经。
生育证明,特别需要药。
( 《玉楸药解》 :“苦而微温,入厥阴肝经。
行血破瘀,聚营补亏。
“持续瘀血聚新血,能断泄、症候、疱疽、瘴痈、淋痈、淋巴、痔疮、跌打、金疮诸血,有补虚补亏、接骨续筋之力。
”《本草汇言》 :“断续,也有补血的药。
大断的血脉不在此限; 受伤的筋骨不这样滋养停滞的关节不是这样不利的; 受损胎儿的怀孕不是这种焦虑。
久服,益气,有补活血之功效,补而不滞,行而不泄,所以妇科、外科取恒多。
”
《本草经解》 (气温低,味道苦,无毒。
主要伤中补缺,金疮痈肿断续筋骨,妇难产奶。
久服益气力。
(炒酒用)闭气微温,固有春升木气,入厥阴肝经; 味苦无毒,得南方火味,得来少阴心经。
气味上升,太阳也落下。
肝藏血、心主血、血者营也、中之守也、血虚诬蔑; 闭气微温入肝,肝阳中少阳,有气流血者,在主要伤中。
补不足者,补肝经之不足。
长粉刺,均伤血病; 气温有益于血,味苦心清,是主的。
筋骨折断持续者,气温低血运好,判断血运差者持续。
女性血不够就很难出奶,气温高就流血,血充满奶的情况也很多。
肝罢工是非常基本的,以产生气血不洁。 气温很低,达到少阳之气,所以也有益气力。
二、现代研究成分:主要含有常春藤苷、番泻苷、木通、羊栖菜、番泻苷、熊果苷、菟丝子、皂苷等,另有黄酮类、甾醇及多糖。
《中国药典》规定:含川续断皂苷不得低于2.0%。
作用:本品具有促进组织再生、促进骨损伤愈合、延缓衰老、抗氧化、促进子宫发育、抗炎、镇痛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