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学历史——走进临沂博物馆(3)

2023-01-13 06:54:58编辑:归寻

我跟着讲解员来到了博物馆的二楼。 整个二楼有史前陶器展、铜镜展、钱币展等,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2000余件,新石器时代和汉晋时代文物最为丰富。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参观中,我觉得收藏的东西多得让人看不下去。 我会整理一些给我印象最深的收藏给朋友分享。 我希望你们会喜欢。 另外,为了今后学习而记录。

首先,介绍镇馆之宝之一的鸡蛋汤陶。 这是世界上最薄的陶器,通常这样形容它的外观。 “薄如纸,黑如漆,如镜,声如断,硬如瓷”。

学历史——走进临沂博物馆(3)

最薄的地方只有0.2毫米,高约20厘米的蛋壳陶杯,重量只有50克。 因为它像蛋壳一样轻,所以被称为“蛋壳陶”。

其次是直径29.9厘米、厚0.7厘米的双龙纹蓝玉壁,1980年出土于莒南。 蓝色,玉质晶莹,局部泛红。

圆形器造型大,厚薄均匀,边缘齐,双面纹饰相同,纹饰以绚文为界,中间为涡纹带,涡纹带两侧成龙,比带内外窄,紫色雕刻精致,线条流畅。

其次,水晶兽也是镇馆之宝之一。 1972年出土于临沂吴白庄汉墓,高23厘米,长4.0厘米。

水晶透明,圆雕小兽呈卧式,兽头向前伸,缩颈弓背,四肢屈曲,腰穿小洞,起到绳子的作用。

据说吴白庄汉墓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盗墓者染指,除了珍贵的肖像画和砖头外,剩下的陪葬品所剩无几。 一部分是不完整的零件,我不认为本来就在那个作品里。

水晶兽可能在冥界有天意。 考古学家失去希望的时候,在历史洞穴里清理泥沙的时候,意外地聚集了一个完整精致的水晶兽吊坠。

水晶兽因“可爱萌”而成为展厅里最受游客喜爱的展品,外表晶莹剔透,造型可爱。

紧挨着水晶兽的是玉珞蝉,1973年4月出土于临沂大范庄,长6.1厘米,宽30厘米。

苍白,身体扁平,双眼向外凸,背上露出棱线,双翼全身覆盖,翅尖向体外突出,两翼和尾端均呈尖形,头部、颈部、翼部均由直线和弧线阴线刻成。

另一边是直的,用弧形阴线刻上身体的轮廓。

走近齐国刀货,发现1989年3月下旬,临沂大城后村村民在村东1公里处挖土时,在地表以下1米处发现多枚齐国刀货。

这些刀货包括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共计2000余枚,数量之大,种类之全,举世罕见。

其中,六字刀尤为珍贵。

另外,隆重介绍镇馆的宝物吧。 是独特的金丝玉衣。 这件金丝玉衣的奇特形状之一就在于它的形状。 这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只有头套、手套和脚套而没有四肢和上身的玉衣。

由1枚头罩、2枚脚罩、2枚手罩共计5枚组成。

头套的上部除了用小珠子做的外,还有长方形、方形、三角形等形状的玉片用金线编织而成。

玉片多呈蓝色,较薄,有表面色素,部分玉片被侵蚀。

还有神雀负雏衔鱼铜熏制炉,通高16.6厘米,凤体长200厘米。

2003年5月在临沂王羲之故居出土。

炉呈凤形,凤脖子长,头高,嘴里衔着鱼,胸前伏着雏鸟,呈伸长脖子觅食的形状。

背和双翅为盖,其上有冲孔,背翅上伏四雏,翅下有穿栓,双盖可自由开合。

接下来,请看这个青瓷胡人骑着狮子,做得很漂亮。 胡人长着浓眉大眼,高鼻子大耳,络腮胡子,络腮胡子。

沿着头上缠着网的高筒帽,帽子中间装饰着凹弦纹,帽子后面有两条带子交叉下垂。

穿着圆形、十字型的衬衫,穿网鞋,端坐在狮子的背上。

左手抓住狮子的耳朵,右手握在胸前,目视前方,呈现出驾驭雄狮的威严气派。

狮子生气地垂下眼睛,张开嘴巴,露出獠牙,下巴下有胡子,长尾像树叶一样下垂,尾尖卷曲,狮子身上印着环一样的斑纹,胡子上有毛,身上涂着青釉。

狮子高27.1厘米,体长20.5厘米,宽10.1厘米,也是本馆最受欢迎的展品。

讲述沂源猿人头盖骨、猿人时代的进化史。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是人类最初的主要生产、生活工具。

龙山挟沙白陶飞( gui ),1978年8月采于临沂大范庄,呈双圆口,圆口上小,下大,均成平缘,中间一周有三角形镂空,鸟嘴朝上

形状独特,姿态生动。

常见编钟

通过这次参观,我认识了很多没见过的藏品,了解并学习了其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文化。

特别是我们家乡临沂周边出土的文物,从古至今都是时间穿越,近距离的空间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

例如王羲之的故居、吴白庄汉墓、大范庄、凤凰岭、东高尧、兰陵庄坞、大城子等,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讲故事,出土时老一辈也去参观过。 只是,我们年轻的时候不知道这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慢慢地对这些历史文物产生了兴趣。

在此非常感谢临沂博物馆的一位美女讲解员。 给我们上了一堂与众不同的历史课。 说明生动,语言清晰,用温暖的声音郑重地说着,让我们听起来非常亲切。 非常感谢。 辛苦了。

#遇见博物馆#

更多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