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就业帮扶小作坊搬迁大佬开启“幸福之门”
周燕陈昆唐鹏今年42岁,赵国英和36岁的杨仁琴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他们虽然住在不同的小区,但在家门口当“上班族”,不出小区就赚钱养家,守好了“就业饭碗”
这种幸福感来自贵州省岑巩县在易居区开设的就业援助工厂。
出山天地辽阔,幸福的生活变成了新面孔。
2016年以来,岑巩县共转移贫困大户18876人。
着力破解“搬迁后怎么办”后续发展难题,让搬迁户真正行动起来、稳起来、快融入、致富。
岑巩县秉承“搬到哪里,服务就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坚持“贫困户转移”和“贫困产业转移”,坚持安居乐业,易地搬迁安置的水电信基础设施和就医、就医以稳定就业、扩大就业、扩大就业、提高技能、确保收入为抓手,寻找就业和支持点
平车、锁边、冰壶……寒冬腊月,伴随着悠扬的歌声,位于岑巩县大坪同心社区的贵州艺联萌服饰有限公司,呈现出一派生产火热、急着下单的繁忙景象。
“今天刚向海外发货4万件衣服,接下来,还得赶上订购2万件。
目前公司订单充足,但人手不足是制约订单的主要原因。
贵州艺联萌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服装生产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地区。
2020年8月,该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入驻岑巩经济开发区,并在大坪同心社区和温泉社区设立了就业帮扶厂,帮助转移群众实现就业“双赢”。
“我们结合搬迁群众的实际,实行人性化管理,按时兑现工资,目前公司已接收50余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公司负责人吴裕梅说。
“我家住在对面的大楼里,几分钟就到了工作地点。
坐平车的赵国英,原是岑巩县客楼镇两江村的村民,由于易居政策的出台,三年前,赵国英一家搬迁到大坪同心社区。 从贵州艺联萌服饰有限公司在社区开设求职帮助厂开始,赵国英就一直在这里工作。
“在这里上班可以兼顾家庭,工作时间也很自由。 有什么事在群里说,一个月能赚两三千元补贴家用。
在岑巩县水街道大榕凉塘社区,岑巩县兴萍制衣厂的生产车间,工人们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着拉拉链、拉角、盖里子、压线等工序。
公司负责人雷传手是岑巩县羊桥乡坪城村易居移民,由于父母和孩子都有多年的服装生产经验,搬到大榕凉塘社区后,雷传手集资在小区开设服装加工点,推动移民就业增收。
“我们公司与福建某业主签订了订单合作合同,年订单量为6万条裤子。
“雷助民说,公司20多名工人都是搬迁户,手把手地教,目前公司第一批订单把700条裤子赶紧送到福建,第二批3000条订单变成了300条。
“为了达成每年的订单量,需要招募和培训更多的工人。
“如果没有制服的经验,上司就拿着做。 这里离家很近,很容易照顾房子,而且可以学到一技之长。
“大榕凉塘社区居民杨仁琴告诉记者,有情人在外地工作,自己早上送两个孩子上学后,就到小区服装加工厂上班,过着安全安心的新生活。
目前,岑巩县易地扶贫就业支持厂吸纳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补助49万元,劳动培训补助147.57万元,省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省级优秀就业支持厂等评定奖金达50万元。
2019年以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投入东西部扶贫帮扶资金347万元,建设帮扶就业工厂20个5580平方米,累计带动453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同时,岑巩县通过特聘、岗位派遣、免费技能培训、引导出口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园区灵活就业、优先聘用开发区企业搬迁大户等方式,全县4040户易家8577人稳定就业,实现“一户一投”目标
来源:秘境黔南